父亲  · 航运  · 情感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献给我的父亲赵锡成

2001年1月31日,赵锡成长女赵小兰宣誓就职美国劳工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女部长。她说:“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爱心和严而不苛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我始终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在她眼里,赵锡成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其获得成功的奠基人。

 |  华商韬略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图片来源:网络

2001年1月31日,赵锡成长女赵小兰宣誓就职美国劳工部长,打破“华人无法真正走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宿命,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女部长。她说:“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爱心和严而不苛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我始终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在她眼里,赵锡成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其获得成功的奠基人。

一些苛刻的媒体谈及赵小兰的成功时也无不赞扬道,“赵小兰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就连老布什在任总统时,也曾十分认真地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家学学怎么管教孩子!

因为在教育下一代方面的杰出成就,“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特意于2010年11月颁发“杰出家庭传承奖”给赵锡成家族,成为首个以家族为单位的获奖者,开创其创馆30多年来的先例。

赵小兰曾在2006年6月18日父亲节时写了一封献给父亲的长信,感谢父亲在其成长路上的奉献与爱。信中的字字句句,当是无数第一代移民子弟的心声,感谢父母为了子女,在新国度的努力与付出,在生活中的谆谆教导,带领儿女在此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中坚。

图注:优雅干练的赵小兰

长信全文:

近一个世纪前,在杜德(Sonora Dodd)夫人的倡导下,华盛顿州举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父亲节,那是伟大的父亲们的节日。这天,父亲们将得到热爱他们的子女们的感激和祝福,为他们的奉献,为他们的无私,为他们的坚强,为他们的爱心,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

梦开始的地方

2005年5月14日晚,美丽的艾利斯岛见证了一个历史的时刻,那是父亲和我共同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艾利斯岛移民荣誉奖”。我紧靠在父亲身边,感到无比荣幸的同时,更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看着他那欣慰的笑容,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的敬意。是他,在44年前,带领我们全家踏上了这块能够创造神奇的土地。这里虽处处充满挑战与艰辛,但我们跟随着父亲,勇敢地开始寻找我们的“美国梦”。

1961年7月,妈妈独自带着八岁的我、五岁的大妹和牙牙学语的二妹,乘夜车去台湾高雄,再搭乘招商局的货轮,穿越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与大海星辰为伴,在海上整整漂泊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美国的东大门艾利斯岛。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母女四人来说,其中的艰难自不言而喻,但与父亲团聚的喜悦把一切苦涩都代替了。我们高兴地围绕在父亲身边,欢呼雀跃着,一家人从此再也不分离。

那时,我凝望着屹立在眼前的自由女神像,心中充满惊喜与好奇。这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开始我们住在纽约市皇后区一室一厅的公寓里。父亲白天身兼两份职务,工作之余,在晚上攻读学位,周末还需做些零工以补贴家用,当时近三分之一的收入要交房租。母亲虽是大家闺秀,但能屈能伸,相夫教子,刻苦耐劳,勤俭持家。

第一代移民奋斗的道路是艰难崎岖的,生存的压力、语言的障碍、文化的惊讶、精神的孤独,一切从零开始。当时生活尽管艰辛,但我们每天能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导,感受他的关怀,家里充满温馨与希望。

每逢长周末,父亲总是挤出时间安排全家外出小旅行。他带我们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央公园、布鲁克林和布朗士动植物园、康尼岛、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果园海滩等。父亲让我们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了解这块新的土地,热爱这个新的国家。这是我们最难忘、最开心、最留恋的童年时光。

那时初到美国的父母,仅是一对才30出头的年轻夫妇。他们带着三个幼女来到举目无亲的异国,舍弃了原来熟悉的亲朋好友、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基础,一切白手起家。我完全能够想象和理解,他们曾经饱尝了怎样的困苦与磨难,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坚韧,才能面对和迎接这巨大的挑战。但我的父母是坚强的、果断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为了寻觅到一块更肥沃的土地,让孩子们能茁壮成长,为了家庭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辛勤地耕耘,无私地奉献。

有情人终成眷属

父亲当年踌躇满志,向往那海阔天空,且受已是资深船长的叔父以忠公的影响,高中毕业后即选择了航海专业,在上海开始了大学生涯。1949年5月修毕学科后,父亲被派至叔父的“天平轮”上实习。哪知风云突变,时局恶化,上海港口被封锁,有家不能归,没想到从此与祖父诀别成千古恨。

“天平轮”被令辗转分至华南各港,疏运政府物资。内战期间,险象丛生,自相残杀,惨不忍睹,经常几日无餐,饱尝战争的恐怖与灾难。途中父亲还多次遭受炮弹袭击,虽近在咫尺,幸毫发未损,真是吉人天相。“天平轮”幸于12月初安抵台湾,从此父亲与他叔父一家相依为命,创业生存。

当年祖父仅年长叔公七岁,但长兄如父,对弟弟极尽关怀与培养。叔公对父亲也视如己出,多方照顾,对父亲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素来极重孝道,对长辈们的滴水之恩,都涌泉相报。

既已到了台湾,返乡又不是短期的事,兵荒马乱时局之后,人们渴求安定,竞谈亲事。当时父亲年轻有为,多位好心人愿为他做红娘,但都被父亲婉言谢绝。原来父亲心中还有个美好的心愿,有个更大的指望。那是1948年冬,经友人介绍,父亲认识了一位来嘉定县中学借读的女生。她秀丽端庄,娴静大方,大家闺秀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父亲,他们一见钟情。但没想到战火纷飞,时局变迁,让一对恋人天各一方,杳无音信。那曾是一段内心被苦苦煎熬的岁月,父亲无法尽事亲之孝,又不知心上人的下落,只能望眼欲穿,隔海思念远在大陆的亲人。

在当时各行各业动荡萧条的台湾,父亲积极进取,寻找工作和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不管希望多么渺茫,不放弃、不气馁、持之以恒寻找心中的姑娘。一天,终于在报纸刊登的毕业考试合格的名单中,意外地发现了姑娘的芳名,原来姑娘也随家人来到了台湾。皇天不负有心人,辗转奔波,历尽艰辛,他们的重逢如劫后重生,欣喜若狂!

1951年他们在台北共结连理,终成眷属,千里姻缘一线牵,成为一段美好浪漫的佳话。他们相互尊重,恩爱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位姑娘就是我的母亲朱木兰女士。母亲蕴满爱心,处世四方,相夫教子,贤能高雅,给父亲一生带来信心、勇气和幸福,给我们姐妹带来无尽的母爱。

1953年我呱呱落地,幸运地成为了父母的大女儿,给这个温暖的小家带来了巨大的欣喜,也给年轻的父亲带来更大的责任。父亲担负着全家的重担,在一艘远洋商轮上工作。航海工作很特殊,一年竟有九个月在海上漂泊,饱尝与亲人离别之苦。

当年新婚燕尔,父亲都无法如愿陪伴母亲,第二天便匆匆上班。当我要出生时,父亲也是匆匆把母亲送到医院,拜托岳母朱田惠英夫人和医生后,便十万火急地出海远航,待我满月后父女才得以相见。过后父母承认,当时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现实。但是,为了替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他必须鼓起更大的勇气,去奋斗,去披荆斩棘。

父亲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任劳任怨,很快便从代理二副升为二副,后又晋升为大副及代理船长。但当时社会论资排辈,年轻人很难越位,潜力不易发挥。父亲毅然报名参加了1958年考试院举办的甲级船长特种考试。结果成绩斐然,夺得桂冠,并破了历年的考试纪录。台湾当时的四大报纸争相报导这位才30岁的“船长状元”,并盛赞他热情真诚,前程似锦。

当我刚满五岁时,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父母又做出了一个艰难大胆的决定。父亲义无反顾地告别了薪金丰厚的航海生涯,请准政府和公司,只身越洋赴美继续深造,开辟新生活,创出新天地。

图注:赵锡成一生钟爱的女人——朱木兰女士

图注:朱木兰去逝后,赵锡成以诗寄哀思。

路是人走出来的

1958年,父亲来到了纽约。像大多数新移民经历的一样,那是一段充满艰难,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岁月。人地两生,语言不熟,文化陌生,父亲只能凭借着多年对船业的经验,在纽约招商局代表处做些日常业务,待遇微薄,周末还在另一家“复兴航运公司”兼职。他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但因战乱丢失成绩单,只能被收做试读生,半工半读“水上保险”和“水上交通管理”专业。父亲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学而不倦。

为了多赚一点钱,能早日接我们来美团聚,父亲挤出休息时间到餐馆打工。他从一个从未端过盘子的生手到可双手端盘子的能手,自如地应付满堂的客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父亲就是这样,无论对工作、学习、打工,总是投入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做得有声有色。

漫漫三载春夏秋冬,父亲在异国孤身奋斗,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又传来祖父在大陆溘然病逝的噩耗,素赋孝心的父亲承受了沉重的打击。但读着母亲给他的一封封满怀深情的家书,想起远隔重洋,正在日夜翘首期盼与他团聚的我们,这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父亲的拼搏终于换来了我们全家的团圆。他边工作边学习,终于在1964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后,父亲开始筹备自己的航运公司。公司初建时规模小,实力弱,主营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几乎是白手起家。父亲认为公司成功最重要的信条是诚信和声誉。父亲良好的口碑,经常使客户主动上门,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农林部以及后期于70年代初由联合国发放的援助物资,多次由父亲的公司全部承包运输,为他的事业带来极好的机会和利润。

父亲凭借勤奋敬业的精神和超越的商业头脑,一次次抓住商机,运筹帷幄,带领公司躲避风险,逐步走向成功。

图注:赵锡成凭借非凡的智慧、勇气与坚持终于成为了“华人船王”。

叶与根的情意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甜蜜往事。父亲在家时,总有干不完的活;他心灵手巧,喜欢到处修修补补,把他对家的爱撒在屋里各个角落,以至于后来家境大大改善后,他仍保持良好习惯,尽量自己动手,不请帮工。他总喜欢叫一个女儿在身边围着他转,帮忙当“学徒”。这样孩子既学了本事,又可与父亲直接交流。

他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使我们深受其影响,对家庭具有很强的责任心,都以帮助家里做事为荣。

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周末的下午,我一边帮父亲做家务,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他童年的故事。他用心良苦,循循善诱,用这样的方法,把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衣钵传承给我们。回想起那些父亲与女儿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已成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但那些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情操,都已悄悄地融化在我们的心里,至今仍激励着我,伴我同行。

父亲常常讲述过去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祖先、文化和历史,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热爱中国的种子,并以身为华裔而自豪。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美满的小康之家,是家中独子。祖父赵以仁先生是当地的小学校长,毕生从事农村教育,正直豪爽,育人救国,深受当地民众的敬爱。祖母许月琴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是中国传统式的贤妻良母。

在日本入侵和内战之前,那里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一片江南好风光。抗战初期,政府采取焦土政策,赵家地处战区,首当其冲,房屋全毁,生活十分艰难,但祖父仍时常请生活更艰难者来家里吃饭,哪知祖母难为无米之炊,四处借米来支撑祖父的慷慨之举。有时随后祖父又请来数人,祖母哭笑不得,便与祖父私下争吵。曾祖父悄悄问父亲:“你说他们俩谁有理?”父亲果断地说:“他们都有理”

那时父亲不到十岁,受长辈的为人之道耳濡目染,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父亲一生也喜欢广交朋友。父亲总是念念不忘祖父对他“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教育,也不忘祖母对他道德品格的培养,并不弃不舍地用这些传统美德的雨露,浇灌着我们下一代的心灵。

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父亲的成长正值战乱时期,时局变幻莫测,生灵涂炭,瘟疫肆虐横行。但祖父母仍尽其努力使父亲受到最大的爱护和最好的教育。在敌日沦陷区,国耻是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的切肤之痛。父亲是个追求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他当时读书进取的目的十分明确:为不当亡国奴,为民族生存,愿尽匹夫之责。

父亲天生好奇心极强,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与憧憬。他勤奋好学,各门功课优秀,但却不是个“书呆子”。中学时,他曾和同学先后组织了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使健康运动之风遍及校园。校际篮球比赛中他曾获得“最佳投球手”的荣称。他也喜欢乒乓球,每征必胜。当时祖父逢赛必到,加油助威,给他莫大的精神支持。他东征西伐,战绩显赫,备受赞赏,且深深领会到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也藉此奠定了凡事皆需追求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人共处务须和谐的信念。

为奖励父亲在多项领域里拔得头筹,他的叔叔赵以忠先生送给他一架旧照相机和一只三脚架,父亲如获至宝,不久便成为家庭的专业摄影师。他常把家人召集在一起,架好三脚架,相机设置在自拍定时器上,指挥大家站好位置,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然后飞跑到给自己预留的空位上,满足地看着镜头咧嘴笑着,一张全家福就这样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父亲虽历经沧桑,多次辗转流离,但这些发黄的老照片都伴随着他,似父母一直与爱子同在,依旧精心呵护着他,欣慰地见证着父亲的奋斗与成功,这是祖父母留给父亲的最珍贵的纪念品。父亲经常给我们看这些宝贝照片,我们看到祖父高大魁梧,身高竟有1.83米,祖母修长高,也足有1.65米。我们还看到江南老家的城镇、小河,村庄,那里是父亲的故土,是我们的根。

父亲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风雨无阻,勤恳奋斗,自强不息。母亲在耐心地培育我们长大后,终于在50岁时才下决心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刻苦攻读,完成了自己进修的宿愿,并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父母以身作则,对我们言传身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父母取其西方科学教育方式之精华,因才施教,中西合璧,对我们要求“严而不苛”。父亲鼓励我们执着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一切从脚下的点滴做起。他总是要求我们做到最好,教导我们热爱竞争,有责任发展自己的天赋,有能力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华,永远不要害怕尝试,永远要尽人事,永远与自己的标准竞争。

他使我们懂得人生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不断升华自己的过程。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是完成了人生的最大价值。同时,还应具有放大效应,影响其它人,回馈社会,造福社会,使这个世界因我们的积极贡献而变得更加美好。

他鼓励我们要勇敢地冲出那层看不见的屋脊,打碎新移民心目中的“玻璃天花板”,自由地翱翔在蓝天。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平的,我们的表现完全在于我们自己,也只有我们自己的软弱才能导致退缩而将自己击败。

我从不认为父亲要求得过多,相反的,我感谢父亲总是要求我做到最好,并为我的一生准备得这么完好。

图注:赵锡成为纪念朱木兰女士“尊师重教”的精神在中国大力捐助教育事业。

父母奉献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为人之道,是不断进取的人生观,是无从用数字来衡量的价值观,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像金子般闪光的品质。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很荣幸地有多次和父亲共同获得荣誉的美好记忆。1980年,我刚从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不久,且已稍有就业经验。那时,父亲正在纽约圣若望大学教课。他觉得,若我能与他的学生们分享在哈佛最新的学习与就业经验,不失为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便请示校长。校长欣然允诺,于是,我便与父亲成为同台授课的老师。因学生与我都是年龄相仿的人,沟通颇为容易,有很多共同语言,学生们备感亲切,对我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这位小老师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支持。这使我得到了巨大的鼓励和锻炼,令我感到兴奋自信,尝到成功的喜悦。

1982年3月的初春,我和父亲共同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会议上发表演说。当时,哈佛大学商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航运论坛”,我们父女都被邀请发表演讲。尤其是父亲在他演讲的题目“国际航运之前瞻”中,借用了“举一反三”和“利令智昏”两句哲理颇深的中国成语,向台下学者专家们深刻地分析了国际航运的前景,而后国际航运持续八年之久的衰退,证实了父亲当时预测的成功,受到同业的广泛重视。

1988年6月17日,我在受命担任联邦航务委员会主席的宣誓仪式上,为我手持圣经接受宣誓礼的竟是我尊敬的父亲。这是我第一次接受政治任命的宣誓,那么庄严肃穆。我深情地注视着父亲的眼睛,感到异样的激动。我第一次感到从一个处处由父母呵护的孩子,真正走上了成熟独立的人生道路。我开始报恩父母,开始回馈社会。

1992年夏,我受尼古拉大学邀请在毕业典礼上演讲。同时,父亲和我共同得到尼古拉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父亲在纽约联合国被列入“国际航运名人堂”,我为他做颁奖演说。2005年5月,我们共同在艾利斯岛受颁移民奖。这是艾利斯岛25年来首次给父女同时颁奖。FOX电视台还为此对我们父女做了专访。2005年12月16日,亚裔就业服务工商协会分别颁发杰出及最高成就奖予我们父女。

今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携夫人访美期间,我又荣幸地在欢迎晚宴上代表美国政府及总统致欢迎词。同时父母也被邀请参加各项欢迎仪式,并在共同参加白宫中午的盛宴之前,与两国元首伉俪一起合影,留下了十分难得的纪念。次日,肯塔基州亚太裔协会也为父亲和我颁发特殊成就奖。此事也被肯州无线电台的Terry Meiners栏目做了父女专题访问。

我必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全靠父亲多年的精心培养和教导。他呕心沥血,为我们奉献了全部的爱,他既是我挚爱的父亲,又是我尊敬的导师,更是我最真诚的朋友。

值此父亲节,我谨向天下的父亲们致敬。你们都为培育下一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送给我的父亲一份深深的感激和衷心的祝福:愿父亲健康快乐、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