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在国家的近现代化中居功至伟,但它自身却成为反现代性的最顽固保守的堡垒。于是,日本难以成为一个社会可以驾驭军队、政府可以整合政治和军事目标的正常国家。最终这个天皇的国度和这支天皇的军队在这种二元悖论中灰飞烟灭了。
日本陆军曾经是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军队,但其勃也忽,其亡也速,其百年兴亡史,既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慨万千。
《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作者是个美国人,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比较客观公正地展现和剖析日本陆军的成败得失。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战史,作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回避对具体战役进程本身进行过多的描述,而更多喜欢从战役指导思想、后勤保障、战场调度、战术指挥、士气和国内社会反映等比较技术的层面进行分析解读。这种解读还延伸到征兵制度如何形成、军官如何培养、部队单位规模如何确定、各军兵种如何组合,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等等。
这乍看上去似乎比较枯燥,实则充满让人感到津津有味的细节。正是在这些技术性细节当中,日本陆军和其社会及政府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地阐释。这支天皇的军队,一如德皇的军队,对近代日本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中枢作用、其以皇帝的军队自居并只听命于天皇的心态,及其护佑日本在战斗中成长的“骄人”历程,使得其不仅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且渐生反噬社会之心,虽然在其自身看来这是在将日本社会从那些无良腐败的政客与资本家手中拯救出来。被视为日本独有的武士道精神在其间发挥了独特的反动作用。
而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武士道精神恰恰是在一个似乎永远难以安分的武士阶层被彻底驯服之后被人为炮制出来,就是意图通过某种忠君爱国的神话来一统军心,让后来加入军队的农家子弟们不再生反骨,不再犯上作乱。那些出身于得势的旧武士阶层并把持了明治陆军的军人集团,从全国性的军队设立的那一刻起就强调军队只服从天皇的命令,而不会受政客集团的差遣。而在天皇及其身边保守的大臣们看来,这也是使军队免遭当时汹涌澎湃的扩大民权的危险思想侵蚀的保障。
也因此,作为东亚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军队的日本陆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绩效”,在日本国内更多是被从其严明的纪律、高昂的士气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换言之是从精神能弥补物质不足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和宣扬的。
当然,日本陆军自身后来也为这个神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总相信精神胜利法下的速决战,当它日后陷入侵华战争长期化的泥淖,以及面对美国这个物质似乎无限丰富而士气也十分高昂的对手时,便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但在二十世纪初期,这个神话在日本民众中得到了非同一般的反响,因为它隐隐迎合了一个向现代化急速转型的社会中弥漫的焦虑不安感:在这个瞬息万变且充满不公不义的世界上,毕竟还有天皇的军队这支代表着传统价值的子弟兵可以依恃。
而日本陆军也满足于自身的这种定位,并逐渐习惯于在经济出现波动和社会人心浮动时,选择以一种向后看的史观和路径加以解决。日军少壮派炮制的“九一八”事变就是意图以霸占中国东北来解决日本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日本统治阶层上层人士对此的姑息,更助长了日本陆军自行其是屡屡以政变等非常规手段解决日本国内外问题的气焰。
换言之,当日本军队在国家的近现代化中居功至伟,并凭借这种近现代化汲取力量时,其自身却成为反现代性的最顽固保守的堡垒。这也使得日本难以成为一个其社会可以驾驭其军队、其政府可以整合政治和军事目标的正常国家。最终这个天皇的国度和这支天皇的军队在这种二元悖论中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