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 颜值  · 成功人士

致那些拒绝我搭讪的女人们

到了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女性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一条路叫做人生赢家,一条路叫做平平淡淡才是真。一种是真正的高颜值女性,比如赵薇;一种是颜值平庸但是对自己的估值也非常务实的人,比如范冰冰。

 |  文案摇滚帮

每当性器官冷却下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的初中。

对任何人来说那都是一个象征发育的年代:雨季过去了,班里的男生个子开始长高,毛发开始旺盛,诞生了对异性最原始的审美与渴望……

这种审美因人而异,但因为彼时缺乏社会经验,大都绕不开一条准绳:同龄人、皮肤好、长得秀美或俊俏,如果不小心和她发生了手与手的触碰,就会幻想一起到老。

这样的审美标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互动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被优化,而大人们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我们没有长大。

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踢足球,不知道谁一脚把球踢到了草木葱茏视线受阻的花坛里,捡球的小伙伴进去找了半天,出来的时候表情微妙。

问:发生了什么?

答: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在草丛边小便。

问:那应该很尴尬吧?

答:她以为我是去偷窥的,说我小宁勿懂事体(小孩不懂事)。

合:哈哈哈哈……谁要看中年妇女啊!

这位中年妇女虽然在之后的岁月中从未与我们相遇过,却时不时地出现在叙旧的谈资里,成了那段青春期里一个符号般存在的异性。时至今日我甚至会想,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在彼此的年龄鸿沟面前,究竟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说起来,女性的自我意识真的是很奇妙的。我们现在在职场、社会每天碰到的女性至少上百人,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女性——颜值各不相同的女性——她们对自己对异性吸引力高低的判断是和颜值完全不成正比的(注:为了方便论述,此处“颜值”指代长相、身材、着装打扮、气场等属性的总值)。

就像普通人总是觉得自己比普通人聪明一样,普通女性对自己颜值的估值也很高,这有点像股市创业板里动辄千八百的市盈率的感觉。问题是人家市盈率至少还有一个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高速发展之后麻雀变凤凰的股票也是有的,但作为人类来说你除了去韩国旅游已经很难再去改变现在的颜值了。

对自己的颜值估值过高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你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历史经验中的高颜值女性,为自己寻找在社会中自处的方式,并且因为本能的惰性,只选择那些比较容易模仿的东西:除了晒旅游晒美食晒高角度侧脸,对自己关乎生计的事务不积极、不主动,对他人的事务不支持、不反对,对异性充满矜持、提防、甚至抗拒交流的姿态。

然而高颜值女性通常是有资本去这样做的,高颜值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不必说,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你有一个凌驾于80%同性群体之上的颜值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次一级也有恃才傲物或是家底殷实恃财傲物的;再次,人家也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特殊身份,比如说是文案摇滚帮的第一波创始粉丝。

这样到了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女性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一条路叫做人生赢家,一条路叫做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时候我们才可能意识到,能走上人生赢家那条路的原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高颜值女性,比如赵薇;一种是颜值平庸但是对自己的估值也非常务实的人——她们通过后天的努力,比别人更多地去拥抱这个社会,用nurture改变nature。因为积累了大量的与社会交流沟通的经验,确保了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以及自己每个人生决策的正确率,比如范冰冰。

至于对自己颜值估值过高的女性,因为选择了消极的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方式,她们很难获得人生赢家级别的人脉、机遇等资源。别人热忱的搭讪被她先入为主地推论成“想上床”,别人抛来的橄榄枝被她杯弓蛇影地想象成“放长线钓大鱼”,想象一下,只是因为拒绝一个电梯内的闲聊,你就错过了一个与某CEO交换名片的机会,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这样的女性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孩子,自己的余生便将在“假如……那么……”的关联词造句中度过了,最多是加上一句“小宁勿动事体”。

而我想造的句子是:假如你时刻保持着对社会的提防之心,那么即便是一时兴起的热忱,恐怕也会轻易遭到社会的屏蔽,你被社会所习惯了的冷漠的关系纽带,不会因为一时的炙热而熔断,这样又会再一次增强你的提防之心,股神索罗斯所强调的Reflexitivity(反身性),放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事实上你会发现有很多高颜值的女性,她们与这个社会进行交互的方式反而更加开放,大概是从小就习惯了被搭讪的套路,对方的措辞和表情中包含的崇拜、爱慕、寒暄、坦诚、隐瞒、猥琐、欺骗已经不难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是一种反身性,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我想说,如果你的颜值并非倾国倾城,真的不要轻易拒绝每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每一个被搭讪的机会,说不定人家异性的颜值比你还高呢,说不定就错过了好几个亿呢。当然有些你确信的东西还是可以拒绝的,比如运营商是中国电信的陌生号码我基本不接——都是卖房子的。

最后推荐一部电影:《机械姬》。刚看完的时候感触不多,但是越回想,越是脊背发凉。

影片讲述的是富翁N邀请公司员工C来自己的秘密领地对一个女机器人A进行图灵测试的故事,即测试女机器人A是否有自我意识。

虽然主要角色只有四人,但影片的镜头语言和音效都极具压迫感,除了探讨对AI人工智能的担忧,另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

在富翁N和员工C之间,你可以从他们的台词和潜台词中看到太多自己与这个社会、与朋友或是陌生人之间沟通的影子——可笑的、可悲的、可恨的、可怜的……两个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积累出不同处世经验与话术技巧的人,彼此的猜忌、误解与设计终究还是敌不过女机器人A那被写入程序的脚本,充满了讽刺的隐喻。

最后的最后,我想对一些依然转不过弯的朋友说:这特么就是一篇纯文学,不是软文。请对这个社会少一些提防,人生不是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