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

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都不知道钱锺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几个是真正了解他的?

 |  拾文化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

——钱锺书《围城》

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都不知道钱锺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几个是真正了解他的?

人们都知道他记忆能力超凡,精通多种语言,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却鲜少有人知道他骨子里的一团痴狂。

他是一位鸿儒,也是一位痴狂才子。

江南才子初长成

1910年11月21日,钱锺书出生于江苏无锡。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锺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他刚满周岁“抓周”,抓到一本书,因而取名为钟书。

伯父去世之后,11岁的钱锺书回到父亲身边,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对于钱锺书的作文始终不满意。为了得到父亲的夸奖,他从此开始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稍稍年长,钱锺书开始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代写开始,到替父亲书写文章,在此期间,钱锺书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积累。

在钱穆的《国学概论》出版之际,钱基博让钱锺书代笔写序。写好之后,钱基博没有做一个字的修改。《国学概论》出版时,没有人看出这篇序是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代写的。

数学15分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他精于哲学及心理学,国文、英文水平更使不少同学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位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才子,即便数学只考了15分,却也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之中排名57。

到清华之后,钱锺书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在《钱锺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钱锺书的同学中有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喜欢上了班里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锺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振德看向不同方向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

谨慎的学者

钱锺书的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但他并不因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沾沾自语,固步自封。在学问上,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

谈及自己的作品,他说自己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

正是因为这种严肃的态度,使得他对于这些作品不厌其烦的修正,完善,著作中每个字句,每一条中、外引文他都逐处地查找核对。

钱锺书65岁做《管锥编》,72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

终结

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学者。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以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观察中西文化。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他晚年以“不将精力做人情”自律,拒绝电视台的拍摄,谢绝美国某著名大学提供优厚报酬的讲学邀请。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锺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市声嚣嚣,红尘扰攘,然而钱先生是孤独的、淡泊的。他也喜欢这种孤独。这不是庸常的孤独,而是一种其来有自的崇高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