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张华考上北京大学,李萍进了技术学校,后来李萍就成了网红

“因为想去东大所以去了东大,因为想当木工所以当了木工,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

 |  LinkedIn中国

文|LinkedIn BAHATI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是《新华字典》里,对“前途”一词给出的解释。

这句对80年代职业风向的描述,现在看来令人忍俊不禁。

三十多年前,供销社的销售员,或是国营饭店的厨师,几乎就等于理想职业。

现在,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个外卖,怎么都会掀起全网舆论潮水的大浪了?

跟从主流价值下的职业偏见是对职业选择的一种偷懒

日本有档综艺节目叫《令林老师惊讶的初耳学》,有一集主题是“那些东大毕业的大佬们毕业后都去做什么了”。

东大不仅培养出大量政界、商界的超级菁英,在学术方面更是成绩斐然。

(截图来自知乎)

节目的采访对象栗林熙树,就是东大工学院的超级尖子生,却在毕业后选择去一间工程公司去当木工。

现场嘉宾的一致反应都是:骗人的吧!

想做木工的话,甚至不需要高中毕业。

花了大学4年学费,占用顶级教育资源,最后却做了一个中学生都能胜任的木工?

但这家公司,全都是东大、早稻田毕业的名校高材生!

社长解释说,高材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举一反三。

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得了前期设计,改得了工程图,看得懂建筑师给的结构图,为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所以这间公司虽不是什么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业绩却常年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高材生来说,他们可以从工程施工的基础学起,了解全产业链信息。

更无需像在大公司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只做流水线工作,而是可以在多个职能上施展抱负。

栗林熙树解释说,他并不是头脑一热选择了木工,而是尝试过许多职业,甚至还参加了日本公务员考试,比较后发现还是最喜欢当木工。

但这并不是个让人释怀的解释,因为在主流价值观里,高学历和体面、高薪等关键字是直接挂钩的。

于是蓝领职业的空缺只能由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填补。

这也解释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大哥苏明哲被美国公司裁员,妻子试图说服他找一份餐厅的临时工,却招致他激烈的反对。

职业的偏见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前,会自然地用一些普遍认知中的标签定义自己,方便快速找到一个看似安全的位置。

我们太害怕做那只掉队的羊,所以只好不假思索地跟着别人一哄而上。

这本质上是对职业选择的一种偷懒,也是对不清晰的职业规划的掩饰。

大众眼里的歪路是一些人的提前抵达终点

之前爆火的清华学霸主播的故事离我们更近一些。

女流,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本科清华,研究生北大。

成为游戏女主播后,网上一片议论。

支持者认为,学霸就是有想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个性!

反对派则认为,高材生从事如此博眼球、空洞的娱乐职业,就是不走正路。真是世风日下啊!痛心!

毕竟谈起“女主播”,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卖弄“性感”的大眼睛锥子脸的网红美女。

可游戏这一“不务正业”、父母老师谈之色变的事物,近年来已是职业体育的一部分,相关人才到2020年缺口将达到50万人。

现在回过头看,女流踏入游戏主播行业,不如说是预见了游戏行业的前景,察觉到了行业背后蕴藏的机遇。

二流的人追逐潮流,一流的人才能创造潮流。

陈铭在《非正式会谈》里聊过职业中的劣币良币:

现在好像做网络直播这一行有点不太好,造成了人们这种刻板偏见。

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反倒倡导这样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当中。

因为你们不是担心它低俗内容多吗?那就让这些优秀的人才把它拉高吧。

有时大众眼里的歪路,其实不过是一些人的另辟蹊径和提前抵达终点罢了。

找到为什么而工作的理由比找到高薪的工作更重要

靠着向吴亦凡问好一炮而红的李雪琴,在采访里谈到她对职业意愿的看法:

我觉得北大已经算国内十八九岁顶尖青少年聚集的一个地方了吧。

但你会发现大多数其实也都还是些普通人,天天看着那点GPA、谈恋爱、搞很傻乐呵的那种社团、保研、出国之类的事情。

至于保研、出国是为了啥?想清楚的人也不是很多。

我在看《大江大河》、《四个春天》时有种强烈的感受,在消费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少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人的理想主义和“精气神儿”。

我们没有过高考分数够了却因为家人“成分不好”而不能上大学的经历,也没有过穷得一个月吃不上肉的记忆,没有必须要去追求的目标,也没有不能不拼尽全力而为之fight的东西。

于是主动地选择被标签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包装,像一个商品一样被摆在货架上,接受整个社会的审视。

说白了,我们中间的大多数注定沦为“普通人”,只要能挣到钱,过得去,别人说好那就是好吧。

但未经自我审视的“好”真的好吗?

娜塔丽·波特曼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上说,她曾经认为,演员是个十分轻佻且无意义的职业。

于是在演了《这个杀手不冷》后,她花了整个青春期,努力让自己严肃、智慧。

她考哈佛,修了神经生物学和高等现代希伯来文学。

可是后来,她意识到:

为了严肃而严肃,这本身就是一种虚荣,是一种模棱两可,是为了反抗我想象出的自我而采取的一种姿态。我当演员当然是有原因的,我爱我的职业。

也许,找到为什么而工作的理由,远比找到高薪、华丽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写在最后

当去掉一切表面的矫饰,你会发现“漂亮”的工作,只是对渺小的内心的一种包装。

可是有那么多人放弃了掌控权,放任外界来评判我们的人生。

那个送外卖的北大毕业生在给爷爷的信中说:

如果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完成自己,这种自我成就除了饮食男女,应该还有其他内容吧。

无论是别人眼里更光鲜、更高薪的工作,还是自己内心更热爱、更向往的工作,LinkedIn领英一直致力于帮助千万职场人连接无限机会。

不仅为了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也为了发掘工作背后的动力和意义。

今年,我们再次拍摄了四个普通人。借由他们的故事和声音,我们希望告诉你: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最终都能到达远方。

视频一定要看到最后,非常燃!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被采访者和视觉中国,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