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做中国彭博这事,是大家根据马云在豪掷12亿元入股第一财经的演讲,总结出来的。在2014年的时候,有人在观察马云的一系列手笔时,就提及了中国版彭博这次词汇。 彭博社在中国似乎成为了一个很带劲儿的词。
关于要做中国彭博这事,是大家根据马云在豪掷12亿元入股第一财经的演讲,总结出来的。
马总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一直希望中国诞生自己的一个华尔街日报、彭博,我们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双方不断的努力,在产品上,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上大胆创新,我们应该在组织上、人才上、未来的机制上大胆创新,真正打造出全球有影响力,能够服务全球的财经媒体。
所以,也不怪媒体会这样总结。另外,2014年的时候,有人在观察马云的一系列手笔时,就提及了中国版彭博这次词汇。
去年四月,马云以32.99亿元的价格收购恒生电子,该公司旗下 有个恒生聚源,这是国内主要的金融资讯供应商之一,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投资终端、聚源终端、基础数据库、接口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等产品线。
当年11月,第一财经、蚂蚁金服增资恒生聚源,其中第一财经的占股比为29.9%。有研报就躁动了:恒生聚源技术平台,联合第一财经的内容及传播优势、蚂蚁金服的数据优势,可以成为中国版“彭博”。
中国彭博社是不是个很带劲的词汇?
看一下原版的彭博:它本身是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提供商,有财经媒体特质、有信息服务系统、有终端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旗舰产品“彭博专线服务”,将新闻、数据、分析工具、多媒体报告和“直通式”的处理系统整合在单一的平台上。
彭博社总部
尽管国内财经媒体之前没有大喊要做中国彭博的,但实际上有不少在默默尝试寻求打造类似模式,即寻求从金融数据盈利,不过,还没有听说有成熟案例。
在此情况下,发声很多的便是金融咨询服务商了。
先看唐骏的说法,在2008年,他还在担任新华都的CEO,对港澳咨询进行了收购,这是一家号称从事金融数据库研发、信息技术平台开发、证券资讯终端信息服务、证券投资咨询及互联网相关项目开发的企业。
收购时,唐骏称,要将港澳资讯打造成为中国的彭博,不过仅仅过了两年,他就改口了:要把港澳资讯做成金融IT里面的一家像IBM的这样的公司。
2013年,唐骏从新华都离职并且对港澳资讯进行了MBO。一年后,他的思路再调整:决定基于大数据,让港澳资讯主攻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外汇交易这块业务。
所以,不难看出,唐骏真的是喊了一个口号。这种情况,很多明眼人一早就看出来:彭博社始终围绕资讯和数据主线发展,唐骏对港澳资讯跨多行业规划,定位和盈利模式均不清晰,业务架构趋于杂乱。
排除大忽悠,剩下的几家稍微靠谱许多:同花顺、大智慧、wind等,这些企业要么流露出要学彭博社的迹象,要么对媒体造势时冠以的中国彭博的名号欣然默认。
眼下,好事者甚至会列一个噱头:谁先成为中国的彭博
模式也大致类似,从交易终端为主涉及金融服务业出发,向资讯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延伸。比如,大家都辺,大智慧都做了自己的通讯社。
其中不乏把终端做的很好企业,但只能说,他们用数据赚到了钱,与彭博社着各版块复杂其相互依存相比,仅实现了局部版块的功能。
另外,从现时的财务数据来看,有些企业实际上已经在金融数据之外的衍生服务上大做文章,比如同花顺的基金销售、大智慧的贵金属交易平台等。
说了上述怎么多,实际上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的彭博社不好做。另外,马云是第几个喊口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能是最靠谱的。
有人盘点了:电商平台、入股的微博积累了大数据,数据又有衍生的蚂蚁金服,金融基础设施上有阿里云、恒生电子,旗下媒体资源也够多,在加上一财的板块的布局,剩下的就是资源整合了。
对了,有人最近判断,阿里可能最近要推炒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