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的每个项目战线都很长,刚上映不久的科幻动画《阿丽塔:战斗天使》也不例外。
文|环球YOLO精英 南方
编辑|张飞
詹姆斯·卡梅隆被誉为“电影之神”,绝对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毋庸置疑,卡梅隆是绝对的票房怪兽,大片制造机。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总票房21.87亿美元(含2012年3D重制版票房3.44亿),刷新了当时的全球影史票房纪录。2009年电影《阿凡达》全球票房纪录超过27亿美元,再次刷爆了票房,这个纪录迄今为止仍未被打破。
詹姆斯·卡梅隆是导演,更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开拓者。他用打破的方式严格遵守,把技术锤炼成了艺术,把商业变成了赞美,成为历史隧道内少数的突围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创作出了很多受欢迎的电影,还推动了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如果把人类制作电影的过程比喻成在北极探险,那卡梅隆可以说是核动力的破冰船,他拓展了电影制作的新边疆,让其他电影人拥有更加强大的表达工具。
詹姆斯·卡梅隆的每个项目战线都很长,刚上映不久的科幻动画《阿丽塔:战斗天使》也不例外。十几年前,卡梅隆就已经在着手改写剧本,后因拍摄《阿凡达》暂时搁置。2005年,他将160页的剧本初稿和八百多页资料交给了多年好友罗伯特 罗德里格兹,导演权也交给了他。不过与卡梅隆之前作品的一致好评不同,《阿丽塔》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褒赞其保持了卡梅隆一贯的水准,也有人毫不留情地表示失望,认为套路陈腐。这种不满多少也情有可原:作为“电影之神”的卡梅隆,大家对他的期望显然更高,都希望他能够标新立异,独绝于世人之上。
其实纵观世界电影史,像卡梅隆这样卡车司机半路出家拿起导筒,并且取得如此大成就的电影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堪称传奇。
1954年,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是艺术家,注定他身上有着浪漫文艺和严谨技术的遗传基因。父母的工作与爱好,对卡梅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少年时期的卡梅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整个童年都扑在科幻小说和漫画上。而且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他曾用父亲的工具自制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尼亚加拉河底;还跟着母亲学绘画、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后来成为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
卡梅隆14岁的时候,看到了斯坦利 库布里克执导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从此他有了制作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不过此时的卡梅隆着迷的是电影技术而不是电影本身。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类似于布景师、特效师这样偏重于技术层面的电影工作。
后来,对大学课程失望的卡梅隆辍学去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刷过碗,最主要的工作是给人开大卡车。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乔治 卢卡斯的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想要做电影导演,于是他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
彼时,对于电影,23岁的卡梅隆绝对算是个门外汉,但架不住对科幻电影的热爱,他自己写了一个探索性的科幻剧本《外星起源》,并找来了三万美元的投资,拍了一部12分钟的短片。
这部短片成为了他入门电影行业的敲门砖,由此获得了在影坛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新世界影业公司担任模型师。由于对模型设计很熟练,好的想法层出不穷,卡梅隆很快就从模型师做到了艺术总监。
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执导筒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却成为他电影生涯中挥之不去的耻辱。
1981年,卡梅隆执导了第一部作品《食人鱼2》,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卡梅隆高兴地飞到意大利片场,但却和意大利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另一位联合导演Ovidio认为他“水平不行”,把他踢出了导演组。据说后来成片出来后,卡梅隆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电影里,还曾偷偷溜进办公室偷出母带,想自己剪辑,结果最终被改了回去,所以到现在,卡梅隆一直都不承认《食人鱼2:繁殖》是他的作品。
被Ovidio开除的卡梅隆滞留在罗马的某个旅店,他身无分文,心情沮丧,只能在旅馆里捡些客房服务的剩饭吃。贫困和饥饿折磨着他,后来还发起了高烧。高烧不退的难熬夜晚,他反复做着同样的噩梦——一具合金人形残躯从爆炸的火光中浮现,拖着身子慢慢向他走来……他从梦中惊醒,立刻在纸上勾画出这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形象,脑海里开始展开一系列情节,写下了《终结者》的故事。
《终结者》的故事构思在卡梅隆当时的经纪人看来十分糟糕,他曾经奉劝卡梅隆彻底放弃、写点儿别的,结果卡梅隆“在既没有资金又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把经纪人给炒了,此后也很少再雇佣经纪人——要知道这可是好莱坞,经纪人几乎是他们找到有酬工作的唯一渠道。
当然,卡梅隆也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决定“不为他人卖命,自己全权掌控”,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剧本,但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导演。最终,《终结者》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在美国取得了36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全球票房更是达到7800万美元,优秀的票房成绩使得卡梅隆获得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终结者》成功后,卡梅隆和史泰龙一起创作剧本的《第一滴血2》票房大丰收,福克斯对于卡梅隆的《异形2》剧本非常满意,让他自编自导。圈内好友劝卡梅隆,执导续集一般都没有好结果,这可能会是他刚开了好头的事业的自杀:“一切好的成果都会不可避免地被人当成斯科特(《异形1》的导演)的功劳,而一切失败则会归咎于他。”卡梅隆则回答,“是吗?我无所谓!”
卡梅隆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太空基地里,以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这个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把传统特效的可能性逼到极致。卡梅隆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与英国人优哉游哉的懒散态度格格不入,常常在英国松林制片厂因制片速度问题大发雷霆,“片场暴君”的名声也是此时产生的。
1987年,《异形2》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两项奖项,打破了续集无好片的魔咒。时隔三十多年再次看这部影片依然没有过时,片尾女主角大战异形女王的戏还是这么的惊心动魄。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了第三部电影《深渊》。虽然同为惊悚科幻片,但电影缓慢的节奏异于前两部大卖作品,还把他与第二任妻子的感情纠葛写入其中,《深渊》让卡梅隆的看家本领——特效大放光彩,但在票房上并不如前两部作品那样火爆,刚好回本。
卡梅隆在《深渊》中,大量使用了CG技术,这同样使他的后一部作品《终结者2》的观感更上一层楼,成为《终结者》系列的巅峰之作。好莱坞普遍承认《深渊》里的水柱和《终结者2》里的T-1000是电影特效史上的两个里程碑。业内人士赞扬称,卡梅隆把电影技术提前带进了21世纪。正因此,《深渊》和《终结者2》都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之后,卡梅隆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一路追赶偶像卢卡斯的“工业光魔”。第二年,“数字领域”交出了第一份作品《真实的谎言》,卡梅隆只在少量飞行场景和爆炸镜头中使用了CG特效,尽管如此,这些为数不多的高难度特效还是为数字领域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视效提名。
在拍完《真实的谎言》之后,卡梅隆一度准备把《蜘蛛侠》漫画搬上银幕,他甚至写好了剧本,但最终因为版权的问题而作罢。
其后,卡梅隆开始创作《阿凡达》,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他也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支持他所想要的特效,卡梅隆不得不将这个想法放置一边,转而执导电影《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最初的想法来源于卡梅隆对深海探险的狂热爱好,他跑到俄罗斯拜访海洋科学家,然后乘科考船来到大西洋,与科学家一起坐潜艇下潜到海下一万多英尺的地方,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当庞然大物的残骸映入眼帘时,他难掩内心的激动,觉得一股浓重的历史灾难的悲剧感向他袭来——这个载入史册的悲剧故事值得被纪念。
《泰坦尼克号》原本的预算是1亿美元,花着花着就没了,而片子才拍了一半。两大投资方派拉蒙和福克斯纷纷派出高层和成本控制专家到现场监督;结果专家说,“按照这样的还原度和制作规模,钱花得还远远不够(言下之意卡梅隆已经为公司省了许多钱)”。
卡梅隆不断找投资公司要钱,还开记者会宣布放弃导演片酬和分红,不给他预算就自杀,逼着福克斯和派拉蒙投钱。他们也想过炒卡梅隆鱿鱼,但问题是没人敢接手,于是福克斯开始准备破产计划,派拉蒙抵押家底找银行借钱……
卡梅隆对演员和职员很严格,工作人员对他古怪脾气的埋怨和对抗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投资方的冷言冷语,这一切使得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顶着公司高层和舆论的巨大压力,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1997年12月19日,《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首周票房表现平平,很多媒体称它会是票房毒药,让卡梅隆十分绝望,他说:“我感觉我的导演生涯到头了,整个剧组都笼罩在大祸临头的宿命感之下,那是一种无法规避的恐惧。”
而其后剧情发生反转,《泰坦尼克号》连续16周登顶票房榜,迅速以现象级的姿态席卷全球,在公映期内收获了超过18亿美元的票房(加上2012年3D重制版,总票房21.86亿美元)。不仅在当时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而且在第二年的奥斯卡中14提11中,至今仍和1959年的《宾虚》和2003年的《指环王3》并列单部影片获奖最多纪录。激动的卡梅隆在奥斯卡领奖台上高举小金人大喊:“我是世界之王!”很多人指责他的膨胀,其实他只是再次喊出了杰克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句台词而已。
在《泰坦尼克号》过后,卡梅隆又做出了一个令大家惊讶的决定,他将好莱坞的工作告一段落,转而去做一段时间全职探险家。他去探索沉船,利用机器人装置探测残骸,围绕光学纤维的机器人,创造出相应的技术。还对太空科技充满了兴趣,在他看来,“不要给自己划定界限。别人会为你去划边界,但你自己千万别去。无论你做什么,失败都是其中一个选项,但畏惧不是。”
当卡梅隆从海洋深处回归电影的时候,他把自己在海洋里见到的那个五彩斑斓的奇妙蓝色世界带到了潘多拉星球——2009年3D科幻片《阿凡达》。这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制作水准成熟的3D影片,用3亿的成本勇夺全球27.88亿美元的影史票房冠军。在“自己打败自己”的神话故事上演之余,卡梅隆更是把3D提升到商业大片标配的高度,用惊奇的视觉效果告诉人们,电影艺术拥有无数的可能性,电影业界传奇当之无愧。
作为导演,他已经功成名就;作为艺术家,他造诣丰厚;作为开拓者,他兼具勇气与创造力,不断的给电影艺术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但卡梅隆最爱的,依然还是科幻电影,“各式各样的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心头好。我喜欢那些点子的力量,喜欢它提出的那些宏大的问题——宇宙中有什么?世界将会如何终结?我们的科技会毁了我们吗?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所以在卡梅隆的电影中,常常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阿丽塔》也不例外,他说,“每个时代的科幻都会反映当下,其中的态度有时很乐观,有时则悲观、逃避。科幻电影并非预测未来,而是避免不好的未来发生。”而阻止糟糕未来发生的钥匙,则被卡梅隆藏在了电影里,比如人性、比如信任、比如敬畏,比如爱……或许这些答案过于老套和传统,但这有时却意味着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