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专车服务,济南出租车公司不得不祭出“卸载打车软件”这一逆势而为的“下策”。
一边是互联网“专车”市场的高调扩张,一边是传统出租车行业对“专车”的持续抵制,一场关于“专车”存废与否的拉锯战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酵。
最近,这场拉锯战在山东省济南市表现得更为激烈。
“目前各种打车软件以创新名义从事非法营运,已严重影响到驾驶员的收入,也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应广大驾驶员的呼声,自5月30日起,决定全市出租车驾驶员共同卸载各打车软件。”5月30日下午,济南市区全部8543辆出租车的车载GPS几乎在同一时刻突然接到上述由37家出租汽车公司联合发布的通知。通知要求全体驾驶员卸载手机中的打车软件,并表示自6月1日起,各公司将会联合上路对打车软件卸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颇耐人寻味的是,不久前刚刚在济南市开审的“全国专车第一案”尚未作出最终裁定,济南的传统出租车行业便率先向专车市场发动了迄今为止最为猛烈的一次反击,他们希望借此能够给专车市场施压,重新抢回属于自己的“生意”。
对此,界面新闻记者分别致电济南市多家出租汽车公司,对方均证实了上述消息的确是由37家出租汽车公司联合发布,目的就是为了打掉已建的软件平台,引导扬手招车式打车,保证行业稳定。
“禁用打车软件其实也是我们的无奈之举,目前专车市场已经严重冲击了正常出租车营运环境,给市场造成了混乱。为了规范目前的出租车市场,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一位不愿具名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济南市的专车基本上都没有正常合法的营运手续,更谈不上交通主管部门的审批资质和道路经营许可证,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有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私下对界面新闻记者坦言,此次强制要求司机卸载打车软件,并不是出于对打车软件本身的抵制,而是希望借此抵制打车软件中的专车产品,希望打车软件能够专门应用到正规出租车上。他还强调,出租车公司之所以不得已“出此下策”,也是为了响应广大驾驶员的号召,一些公司对驾驶员进行过调查,大部分驾驶员对于抵制打车软件都表示赞同。
而对于广大“的哥”来说,强制卸载打车软件这样的做法对他们来说则是喜忧参半。济南一位陈姓“的哥”坦言,强制要求卸载打车软件提倡扬手招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公平竞争,但这样一来生意却更难做了,已经习惯了手机“接单”的他如今不得不回到以往街上巡游找客的模式,尤其是在夜间,空载率比以前高了不少。
他说:“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我们的营运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刚刚兴起的时候,确实让“的哥”们尝到了不少甜头,上述“的哥”回忆,当时每天的补贴奖励加起来每人每月能增加三四千元的收入。不过后来随着打车软件模式“深入人心”,专车强势介入,传统出租车市场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的哥”收入大幅下滑,不少驾驶员因此转行,有的甚至干脆做起了专车司机。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滴滴专车外,神州、易到等专车软件也在济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有不少专车司机不仅仅使用一款专车软件,因而准确的专车数量很难估计,但据估计,济南市目前各种专车数量累计至少有1.5万辆,这一数字是传统出租车的近两倍。
不仅如此,专车的衍生服务产品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以滴滴打车为例,滴滴快车和滴滴顺风车服务相继在国内多个城市上线。就在济南“的哥”被要求卸载打车软件后的第二天,滴滴官方高调宣布,从6月1日0点开始至24点,包括新增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在内的全国14个城市的乘客,均可免费乘坐两次滴滴快车,每次免单额度为15元。
根据滴滴官方随后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1日24点,滴滴快车在全国的总订单创纪录地达到了385万单,较上周同期的215万单增长80%。而在此前一天,滴滴顺风车也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行,本月内,顺风车将从北京扩展至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在内的国内26个城市,预计顺风车的日订单年内将超过百万。
滴滴快的CEO程维此前公开表示,滴滴快的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他说,“三年内,每天将有超过3000万用户但凡出门就会用到我们;所有市民出行,车子3分钟内都能出现在你面前。”
面对来势汹汹的专车服务,济南出租车公司不得不祭出“卸载打车软件”这一逆势而为的“下策”。不过,此举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挽回市场,多位负责人并未明确表态。
出租车公司简单粗暴的抵制行为,苦了的却是消费者。明明存在足够发达的科技手段用来缓解打车难的麻烦,却因为传统出租车和专车的市场之争而无法享受便利的服务。
作为“专车第一案”的代理律师,北京文薪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文静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法律上并没有针对“专车”这一概念的明确司法解释,更没有明确条文禁止使用打车软件。在这一背景下,出租车公司单方面强制要求“的哥”卸载打车软件或有失公允。
毋庸置疑,在这场传统出租车与专车的拉锯战中,无非是利益在作祟。据悉,目前中国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基本实行“三级”模式,即“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垄断”着出租车“运营权”,出租车公司“垄断”着司机。而目前,出租车公司能够存在的理由,一是政府能够出从租车公司那里得到一笔不菲的拍卖经营权所得;二是通过出租车公司来管理众多出租车。
然而,专车模式的出现潜在地让每一个私家车主都有了开出租赚外快的机会。在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体制的背景下,这无疑触动了既有的垄断秩序。
截至界面记者发稿时,仍可以借助滴滴专车软件在短时间内呼叫到附近的出租车。看来仅凭一纸禁令已经难以阻挡互联网专车这头猛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