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马自达互换技术,这里有你应该了解的前戏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丰田与马自达之间的合作是对等的技术换技术——前者给后者燃料电池,后者给前者创驰蓝天。不过,这背后的逻辑却也并非这么简单。

 |  车云

丰田与马自达之间决定“技术换技术”的合作虽然只是“订婚”阶段,但由于双方高层的高调亮相而备受关注。毕竟,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股权之类的瓜葛。那么,“完全没关系”的两个车企之间有合作很奇怪吗?在这里,车云菌就来盘点一下车界的这种“无股权”合作,看看它们存在的逻辑,以及合作的效果。

丰田与马自达:并非简单的技术换技术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丰田与马自达之间的合作是对等的技术换技术——前者给后者燃料电池,后者给前者创驰蓝天。不过,这背后的逻辑却也并非这么简单。

首先看这个燃料电池共享。看起来马自达是得到东西了,但其实对于丰田来说,这东西也是它想给的(白给也愿意),所以几乎算不上对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这种投入初期的“新新技术”,藏着掖着远不如大家共享、“一起做大”来得明智。就像特斯拉公开电池专利一样,丰田也早已经宣布无偿提供丰田独有的5680项燃料电池专利使用权。这说明丰田是巴不得有更多厂商能投入到燃料电池领域的,为此它白送技术都无妨。

既如此,马自达是不是吃亏了?拿自己苦心研发的创驰蓝天去换了一个人家愿意白给的东西。当然不会。丰田为什么要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如果丰田已有的技术已经比创驰蓝天好,那除非丰田章男脑子短路才会干出这种事儿。那么这种合作本身,就已经无形中为“创驰蓝天”打了一个不小的“软广”——这么响当当的全球大佬都想要的技术,自然是差不了。这对于马自达的这种“小弟级”的企业来说,无形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丰田一不小心做了回创驰蓝天的“托儿”,它图什么?难道丰田自己研发不出类似创驰蓝天的东西吗?当然也不是。但如果能直接拿来,而且几乎是白拿,这不也是好事儿吗?省了多少研发和研发周期?在这种逻辑之下,二者的合作自然是一拍即合。

英菲尼迪与奔驰:最惹眼的“合作典范”

丰田和马自达“订婚”虽然最近很热,但毕竟只是“订婚”。未来能否“结婚”,“婚后”是否幸福都还挺长远。相比而言,英菲尼迪与奔驰的合作,则已经进入的蜜月期,堪称非股权合作中的典范。

很多人都知道,英菲尼迪Q50用的发动机就是奔驰的M274,这只是奔驰与英菲尼迪合作的序曲。今年日内瓦车展上首发的英菲尼迪QX30,用的就是奔驰GLA的平台,这无疑又将合作迈进了一步。


英菲尼迪QX30

下一步,二者之间可不只是“你买我的发动机”、“你用我的平台技术”这么简单,而是会走向合作开发的道路。例如QX30,就可以视为二者合作开发紧凑平台的探路者。下一步,还将合作研发后驱的MRA平台。这个平台初期会在C级/Q50,以及GLC(也就是GLK的换代)/QX50这个级别。不过按照目前流行的模块化理念,它应该还会向更高级别拓展,以符合英菲尼迪总裁“我们着眼于打造一款具备灵活性的大型车平台,能够衍生包括SUV在内的后驱或四驱产品”的说法。

如此,这两个豪华品牌之间合作的逻辑就成立了——最终的目的是开发出能够共享的模块化平台技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来对抗共同的对手。从合作的深度来看,至少目前它们二者是做得最到位的。

上汽与通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车云菌之前曾几次说到上汽与通用合作开发动力总成的事情。MG的锐行、锐腾上的1.4T+7速双离合和1.5T+7速双离合,本质上与新科鲁兹和昂科威上对应的版本是一样的,区别仅限于匹配和调校。


通用新发动机家族

国内车企拿海外车企过时的技术很常见,但能够拿到同步的技术并不多。而上汽与通用的这个合作则更近了一步——共同开发之前二者都没有的东西,并且从技术上说不仅算得上通用集团内最先进,同时在行业内也算得上最先进之一的水平。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促成,当然不是因为通用厚道,但至少说明通用的开明——只要能合作共赢,并没有那么多不能突破的条条框框。上汽在资金、人力成本、市场把控等方面的资源是实实在在的,它刚好可以与通用的技术团队实现互补,最终达到共赢的效果。从目前来看,双方应该说都已经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下一步能否在平台技术方面能出现类似的合作,是车云菌所期盼的。

宝马与丰田:期待更深入的合作

宝马与丰田之间的合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协议都签了不止一份。不过这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却并不足以让人兴奋。之前的合作协议是共同研发锂电池,主攻新能源技术,这是丰田的强项。之后的协议是共同研发跑车平台,这属于宝马的强项。然而所有这些虽然很有“想象空间”,但毕竟有点遥远和小众。


宝马7系混动版电池

事实上从宝马与丰田所擅长的领域来看,二者的互补性还是挺强的。宝马在高性能(房车)领域的优势恰恰为丰田所欠缺,而丰田对于小型家用车的理解却也要强于高高在上的宝马。如果二者能够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其实是更值得期待的。

宝马与PSA:曾经的合作典范

在PSA的大力宣传下,很多人都知道宝马的N13与PSA的1.6THP是同根同源的机型。宝马与PSA之间的这项合作是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历经多年,并推出了不少亮眼的机型。而背后的合作逻辑也很合理——宝马缺乏这么小的四缸机平台,却擅长在配气方面做文章。PSA呢?能有宝马合作一起弄,同时又是自己旗下缺的直喷增压,当然也是好事儿。


宝马与PSA在2004年发布的1.6T发动机

不过这个合作成果,目前虽仍然是PSA的主力,但已渐渐淡出宝马家族的阵营。倒不是说这套动力总成不够好,而是宝马发现了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办法来打造小排量增压——把自己家的N55切掉一半,整出个1.5T三缸。这样既符合小排量增压,又能实现模块化,而且节能效果还更好。

之前有消息称,宝马和PSA的合作即将在2016年停止。而从目前两家车企各自的动力总成发展来看,双方在汽油机动力总成上的合作已经分道扬镳了。

失败案例找教训:弱弱联合总归是不靠谱的

从以上的这些相对成功的合作可以看出一个特点,他们要么是强强联合,要么是强弱联合,合作中总归是要有一个强者。如果是弱弱联合,即便是优势互补,其失败的可能性往往也会很大。


标致4008

最典型的例子如PSA与三菱的合作。PAS没有SUV平台,于是与三菱合作,把欧蓝德、劲炫两款车修改修改换标后,以标致4007/4008和雪铁龙C-Crosser/C4 Aircross推出。现在,标致4007和雪铁龙C-Crosser都早已停产且没有后续车型,4008和C4 Aircross的地位也挺尴尬。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就在于二者当时的城市SUV的产品开发能力都不够强。现在PSA的感觉慢慢找到位以后,开始自己开发SUV产品,效果反而要比当时的合作成果好得多。

车云小结:

只要能够实现共赢,没有任何股权关系的车企也完全可以走在一起。除了上面所说的,其实有过类似合作意向或者合作方式的组合还有很多。例如通用就曾经与PSA有过合作意向,国内的广汽与奇瑞也签署过合作协议等等。当然,这些合作大多仍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是核心的竞争对手,并且之前多少有过一些小的合作(如彼此提供发动机)。有没有类似奔驰宝马这样死对头合作的?别说,还真有:双方就曾在去年宣布要合作开发无线充电。共同的威胁特斯拉,让这对冤家居然也能走到一起。这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