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乡大会后,何时也会有“中国老乡大会”?

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访问的一个“看点”是他在上海与在华印度侨民的聚会,人们把他称为“印度老乡大会”。鲜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访外国时在那个国家与自己国家的侨民和移民不分等级地如此聚会。

 |  瀚海士

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访问的一个“看点”也是“亮点”,是他在上海与在华印度侨民的聚会,人们把他称为“印度老乡大会”。之所以称它为“亮点”是因为鲜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访外国时在那个国家与自己国家的侨民和移民不分等级地如此聚会,表现得如此亲民,公关做得如此绝妙。

莫迪的做法和海外印度人能够做到的,非常让海外的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海外侨民和移民羡慕和感叹!恐怕当今也只有莫迪和海外的印度人一起能做到这点,能举办这样的“盛事”。当然,此前的印度其他领导人也没有做到过。

所谓“印度老乡大会”就是在一个国家移民、侨居或者派驻工作的印度人齐聚欢迎到访的印度国家领导人莫迪的聚会,聆听莫迪总理的演讲。尽管此次莫迪在上海的“印度老乡大会”到会的人数只有5,000多人,来自在中国12个城市工作、生活和做生意的印度人齐聚上海,也是很可观的一个数字了。

莫迪在2014年9月访问美国时,在纽约市的“麦迪逊花园体育馆”举行的在“印度老乡大会”的参加人数达到了25,000多人,还有许多进入不了会场的印度人(美籍印度人和侨民)在外边观看现场的大屏幕视频。会场内载歌载舞,印度人人人手举印度国旗或者美国国旗,高喊口号,欢声笑语,场面动人。欢迎祖国的领导人,人们用开大会聚会的形式,而不是宴会。只要你是印度人或者来自印度的人及其子孙,不管你是否“侨界领袖”或者什么“代表人物”、“精英分子”、“活动分子”,你都可以到场出席。这样的“印度老乡大会“在后来莫迪访问澳大利亚悉尼时也举办过。看来,这种让普通海外印度人都有机会来参加的”老乡大会”已经成为莫迪作为国家领导人和一个政治家亲近海外印度人的一种”例行活动”。

“印度老乡大会“那样的场面,对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叫华人、华侨)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拿印度与中国对比,是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外界把中国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印度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龙与象的竞争关系,不管我们自身或主观上承认不承认,或者感不感兴趣,这在两个邻居大国之间多少是存在的。起码印度总是不甘心在经济发展速度和GDP规模,在基础设施以及诸多领域落后于中国的现实。中国人则似乎对印度人多少还有些“看不起”。毫无疑义,印度人对于自己跻身于“民主国家”的行列是自豪和自信的,不管印度的民主制度对于这个经济上相对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政府效率和腐败诸多弊病上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还有争议。

中国在大多领域上领先于印度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等于我们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人家好。印度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不一定能做到。这在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之后,印度政府在逐步改革,能够反映出一些变化。其中,莫迪政府在国际公关方面所做的努力可以明显看出。莫迪在与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三者间关系处理方面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和“长袖善舞”是值得肯定的。在印度国内和对印度人而言,莫迪的感召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和到美国访问的次数不比印度领导人少,而且是只多不少。与印度的莫迪不同,每次中国领导人来访,中国驻美外交机构仅仅停留在在酒店或者驻美使领馆内安排来访国家领导人分批接见“侨领”和华人的“各界精英”、“中资机构负责人”和“驻美使领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场面大一点的,也就是由“侨界”头面人物和中资机构人员举办的“欢迎宴会”。而那些更多冒着寒风、日晒、雨淋在酒店门外街头欢迎领导人到来的众多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从来没有机会进入酒店或者使领馆受到接见或者聆听领导人演说。

我不否认海外中国人的情况有“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但其特点就是中国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各自为政、不问政治。在美国有一个说法:“韩国人有钱了办教会,中国人有钱了开餐馆”,一个是与精神有关的“做人的工作”的聚会场所,一个是赚钱和吃喝的地方,似乎颇能说明点问题。如果说起参政,比起在人数上并不比华人多的犹太人,移民历史也不比华人长的犹太人,有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国会议员总人数是535人,华裔在美国国会议员中的人数不超过3个人,且都是众议员(众议院的议员人数是435人),而在只有100人的参议院,犹太裔的参议员就超过了10人,犹太裔的议员人数总共是47人,大大超过了犹太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这与华人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不符的(华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虽然没有准确数字,但不会少于1.5%)。

华人在美国的总人数超过了印度人,是除了黑人和西班牙语系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族裔。如果以单一国家或者民族为单位,华人是最大的移民群体。美国的主要城市都有 “唐人街”“中国城”,且都是闻名的热闹的商业景点,而鲜有“印度街”、“韩国街”之类的。在美国各地更有数不清的中国人(海外华人)的“同乡会”、“宗亲会”、“华商会”、“中华公会(馆)”、“华人教会”、和“华人社团联合会”,加上改革开放后由于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不断出现的中国留美学者的“科技协会”、“金融学会”、“文化艺术协会”、“中国留学生会”……还有由在美华人精英组织的“百人会”等等,等等,同时还有分裂势力的社团组织,如“台湾会馆”、 “法轮功”、流亡藏人和民运的组织,但他们大多“老死不相往来”。驻美外交机构也只能与众多的华人组织保持分头与频繁联系,应酬不暇,甚至有点难有作为的尴尬。如果说过去形成华人不团结有很多政治上的因素和历史的原因,如国共的不和与敌对,那么今天在美国华人中的不“统一”、不团结和不联合的原因恐怕就有更多的了。

其实,中国的复兴已经开始,祖国今天的强大在世界近代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过的,海外华人的团结和联合或者“统一”所具备的各方面条件比任何时候都好。在海外的华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经济实力更强、教育水平更高、在外国的社会地位更高、融入主流社会的人数也更多。华人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到底靠什么?什么才能形成凝聚力?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在美国和多个国家举行的“奥运火炬接力”曾出现过华人撇开政治分歧而团结一致和齐心协力,印证过华人的联合和团结不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中国的有关部门和驻外机构虚心向印度人学习,通过和团结华人社团在国家领导人来访时也来办自己的“中国老乡大会”,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真的到有举行“中国老乡大会”的那一天,恐怕也是大大促进海外华人联合和团结的的时候。那时的海外华人才能真正形成一股力量,在遭到不公正待遇和事件时,在必须捍卫自己的权益时“发声”和起作用,真正让其他族裔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