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风口出现前起飞,至少要在风口中能够和对手同场竞技,这一点金立在智能手机时代,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文|张书乐
2019年岁首,金立老将卢伟冰收获小米官宣。
1月2日晚19点27分,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出一条微博:“欢迎卢伟冰。”配图是卢伟冰与雷军、林斌、黎万强在办公室围坐一桌的合影。
曾在金立任职集团总裁的卢伟冰最终确认担任小米集团公司副总裁。
就在这么个喜气洋洋的加盟事件背后,金立这个淡出世人视线有些日子的公司再次被人提及。
就在2018年12月2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12月10日裁定受理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立”)破产清算一案,已进入债权申报阶段,并确定将于2019年4月2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作为金立对外投资的南粤银行,也身涉债权人行列。
曾经年销量过4000万部,甚至登上国内手机排行榜前三的金立。此刻已经抵达破产边缘。
据相关数据显示,金立的总负债为202.53亿元,债权人648家。而也有人称金立的运营模式也是金立走向灭亡的原因,2016到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
就此,《长江商报》记者张璐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让金立从巅峰走向崩溃的关键在于它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次不成功的角色转换:造风者、跟风者和追风者。
金立在功能机时代曾是国产手机霸主,2003年到2007年之间,金立在中国功能机市场的份额一度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
在功能机时代曾经辉煌一时的金立,在智能手机时代,角色切换频繁,最初进军商务机想要成为“造风者”,却发现此路不通。
随后,才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初步定盘阶段,开始面向中低端以及年轻人市场进击,成为了“跟风者”。
一度,这样的跟风在国内智能手机尚停留在性价比竞争时,金立复制了自身在功能机时代的性价比玩法,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但很快智能手机进阶到了技术领航和垂直拓展阶段,而只是强调安全性,但整体技术研发不足、过度营销的金立,在这个环节成为了“追风者”,落后于风口,也因为技术积淀的问题而无力追赶上风口。
最终在大格局下出现了溃败。
不能在风口出现前起飞,至少要在风口中能够和对手同场竞技,这一点金立在智能手机时代,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金立的溃败,也在说明着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中小手机品牌市场份额缩小。
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选择,本质上已经跳出了简单的性价比或极致单品阶段,更乐意在品牌的技术研发实力、功能实现能力以及原创的垂直化玩法上,作出选择。这些能力聚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品牌号召力。换言之,大品牌手机首先就是自身的技术实力的呈现,而不再是初期简单拿来一个安卓、再组装上一堆零件形成的有品牌的“组装机”、“兼容机”,而是真正进阶到了品牌机的状态。
中小品牌,在短时间内很难在技术沉淀上完成突破,而最合适的路径则是在大品牌对大众的包围下,寻找小众垂直领域,进行深耕,如商务、安全或者其他,进行另一次“极致单品”的突破,将某一垂直功能放大到行业独家或最前沿的位置,才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