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油田矿权流转提速:辽河获得长庆油田大型区块探矿权

继获得柴达木盆地1.9万平方公里探矿权后, 辽河油田再获鄂尔多斯盆地1.84万平方公里高质量探矿权。这一探矿权面积,是辽河油田本土勘探领域的近3倍。

 |  石油Link

文 | 石油Link

12月24日从辽河油田传来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及外围1.84万平方公里油气探矿权,由长庆油田移交给辽河油田。

此次流转的探矿权主要位于陇东地区和渭河盆地。

其中,陇东地区(西峰、合水、上畛子三个矿权区块),面积1万平方公里,已有控制石油储量1.5亿吨。渭河盆地(咸阳-大荔、河津-永济两个区块),面积0.84万平方公里,局部层段有机碳含量较高,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

这是继辽河油田2017年8月获得青海油田涩北、哑叭尔、北陵丘—大红沟、红三旱—那北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的4个探矿权,昆北油田切4、切16井区和红柳泉油田2个采矿权,面积约161平方公里之后,辽河油田再次获得矿权流转的大面积区块。为辽河油田持续稳产千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去”迈开辽河步伐

辽河油田已经有50年的开发历史,1986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油老三”,油田最高峰时原油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目前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水平。到2018年,已经在千万吨规模连续稳产了33年,创造了稠油勘探开发的奇迹、为我国原油上产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时间发展,辽河油田稳产的道路一年比一年难走,1000万吨的含金量一年比一年提高。作为老油田,辽河油田目前有8万多名员工,油区有33万职工家属,油田体量大,且开发的稠油较多,可以说是人多但是勘探开发的地盘小,在低油价期间,辽河油田效益一直难有突破,曾一度在亏损中挣扎。

近几年,在应对低油价冲击的实践中,辽河着眼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问题,坚定“立足辽河求生存、开拓市场谋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大外部市场开发力度,形成了从机关到基层,从主业到多种经营,从劳务输出到技术服务、区块承包、项目总包,从国内到海外全方位闯市场的格局。不仅有效缓解了当下“吃不饱”的问题,同时也为未来“吃得好”开辟了出路。

截至目前,辽河油田已与国内14家油气田企业、境外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往来,外部市场收入突破110亿元。

辽河“走出去”的步伐,从上世纪90年起步。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低油价,再次坚定了辽河人“走出去”的决心。近5年来,油田公司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先后与塔里木、青海、浙江、吉林、吐哈等油气田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18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西部、东部、国际3个项目部,形成了三大项目部统一开发管理外部市场的格局。

辽河油田密集出台、调整多项配套激励政策,将“人员分流”“外部市场收入”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将外部市场职工收入提升到油田内部同岗位1.5倍以上,极大地调动了二级单位和干部职工外闯的积极性。

从西北的戈壁大漠,到东北的林海雪原,从南国的江南水乡,到异国他乡……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辽河人外闯市场的身影。目前,辽河外闯市场的队伍,已经从近20年前的几百人,增加至9000人;平均每10个辽河职工中,就有一个在外部市场。辽河在外部市场的业务,也从最初的未上市的工程建设、工程技术队伍,扩展到上市的采油主业。一个辽河全员闯市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东部老油田纷纷“西征”

不仅仅是辽河油田,近年来,石油行业“西征”步伐在不断加快。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油区地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但投资和技术力量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东部探矿区域有限,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走出去”的愿望强烈。

去年年中,中石油为贯彻落实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精神、有效化解资源结构布局不平衡等问题,启动了公司内部矿权流转工作。具体涉及7个地区公司,其中流出矿权的有西部的长庆油田、青海油田、西南油气田,接受矿权的有东部的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以及开发已近耄耋之龄的玉门油田。

其中辽河油田,获得青海油田4个探矿权、2个采矿权;大庆油田,获得西南油气田2个探矿权、1个采矿权; 华北油田、玉门油田,获得长庆油田5个探矿权、2个采矿权。

在中石化,也早已开展了矿权流转工作,中石化江汉油田、河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在西部都有了自己的流转区块。今年12月5日,中国石化矿权区块流转现场交接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移交单位和承接单位正式签署矿权区块移交协议。

西南油气分公司通南巴和百色油田矿权区块分别正式流转至中原油田、江苏油田,东北油气分公司彰武油田矿权区块正式流转至江汉油田。这是继去年完成鄂南旬邑—宜君矿权区块流转到河南油田后,中国石化持续推进矿权区块流转的又一具体行动,将有力助推储量快探明、产能快建设、油气快上产。

矿权流转,未来可期

近年来,矿权流转后,取得成果令人振奋。

8月7日,中石油下属华北油田在内蒙古巴彦河套探区获得重大石油发现。华北油田在该探区吉兰泰坳陷部署的预探井吉华2X井,在2000米井段内发现一、二类总计195米厚油层,在对37米油层试油后获高产工业油流。

今年1月28日,华北油田公司与长庆油田公司签订了《鄂尔多斯盆地外围(巴彦浩特、吉兰泰、杭锦后旗、五原、呼和浩特)及苏里格气田苏43区块天然气勘探开发协议》,正式取得了在内蒙新区新盆地的探矿权。据悉,巴彦河套探区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预探,先后实施20余口井没有突破。而华北油田流转该区块后,自今年3月以来,有三口井钻获了工业油流,实现了重大勘探突破。

这一发现也标志着,中石油实施内部矿权流转取得了重大成功,让更多老油田看到了持续发展的希望。

华北油田除了获得来自长庆油田的流转区块,在山西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上,也有十分可观的收获。2006年,华北油田开启了在山西晋城地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业务,经过了10几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最领先的煤层气开采商之一。

目前华北油田正积极开展18.5亿方煤层气(约合147万吨原油)新建产能建设。华北油田在煤层气领域的持续突破,有望让这一业务承担起其发展的半壁江山。

不仅中石油在矿权流转上成绩突出,中石化在矿权流转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石化江汉油田,在本土石油资源减少后发力页岩气,目前在四川盆地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实现历史性发展突破。2017年,江汉油田全年因此实现了油气当量产量近700万吨,随着页岩气产能建设的持续推进,未来其有望突破油气年产千万吨的大关。

中石化河南油田在2017年获得了来自华北油气分公司的流转矿区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宜君致密油矿权区块。该区块目前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2000万吨,控制储量8496万吨。 据了解,河南油田去年承接鄂南旬邑—宜君区块后,加大效益复产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项目部管理新机制,目前已复产46个井台、120口井,预计今年生产原油2.5万吨,在矿权区块流转上见到显著成效。

专家指出,加大内部矿权区块流转力度,是适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能够打破“画地为牢”格局,激活勘探开发市场,统筹优化盘活油田板块的矿权资源、储量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节奏,促进储量快探明、产能快建设、油气快上产,实现无效变有效,不断把规模做大,实现上游板块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对于油气体制改革具有试验性的先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