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里,他参与了所有事关新浪命运的大事。
2018年12月1日,新浪迎来20岁生日。
这一天,新浪自己成为了微博热搜,#新浪20年#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6亿,讨论量超过了100万,用户集体打开了回忆的匣子。
平日低调的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也加入了这场集体回忆,发微博称将挑选一篇最喜欢的#我和新浪的故事#,奖励100万元人民币。
一时间,20年的记忆扑面而来。而曹国伟与新浪的20年,也同样值得讲述。
曹会计临危上阵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里摆放着的成员照片墙上,与穿着藏族服装的马云、打扮成唐僧的俞敏洪和拿着台球杆摆出滑稽动作的柳传志相比,曹国伟永远都是西装革履。
会计出身的他一直是严谨与冷静的代名词。
1999年,35岁的曹国伟还是美国普华永道注册会计师,正打算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很多硅谷的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其中有两家公司,让曹国伟难以抉择。
他向一位在互联网行业从业多年的朋友茅道临请教:“你帮我看一下哪个更好?”时任新浪COO的茅道临自然是建议他与自己并肩作战,曹国伟就这样成为了新浪的CFO。
那一年,中国互联网远没有今天这样风光。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腾讯的马化腾刚刚开发出了基于中文的QQ前身。
曹国伟的加入,为新浪带来了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他首创了通过离岸公司控股内资公司上市的形式,2000年新浪成功敲钟纽交所,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随后,网易、搜狐相继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上市,“新浪模式”也成为了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样板。
上市完成,曹国伟开始着手收购,2003年和2004年分别完成了广州讯龙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重要并购,使新浪网一举跻身无线增值领域前列,并由亏损逐渐走向赢利。
实现盈利的新浪网络广告这块“肥肉”的增速还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身为CFO的曹国伟“临危受命”,兼任公司的COO负责管理公司最为核心的广告销售和网站运营。
改革,是他要完成的第一件事。
撤换负责人,内部架构重新调整,在短短六个月之内,曹国伟在新浪建立起一支全新的销售队伍和一个功能强大的销售系统,新浪广告增长率三年来首次超过主要对手搜狐。
然而更大的危机在后面。 2005年2月19日,盛大公司发表声明,称截至2月10日,盛大与其控股股东已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购买了新浪公司总计19.5%的股份,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受益股权声明13-D文件。
在文件中,盛大坦承购股的目的就是战略投资,意欲控得新浪的实质性所有权。“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正在悉尼与家人度假,接到电话后就立刻赶回国。”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曹国伟依旧历历在目。
他快速召集团队商量对策,争抢一分一秒的时间。三天后,曹国伟确定了抵御盛大偷袭的“毒丸计划” —— 新浪告知盛大,如果你们再购买超过0.5%的新浪股票,其他新浪股东将有权以半价增持公司股票。
这意味着如果盛大想股权达到20%,就必须再付出1.15亿美金,也就是之前收购股份花费2.3亿美元的一半。而盛大在2004年的收入总额也就才1.65亿美元,净利润7360万美元。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盛大最终放弃了收购。
这一仗,曹国伟胜利了。 “这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首次一个亚洲公司对另一个亚洲公司进行‘没有想到的’收购。无论对法律界还是投资银行界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业界如此评价道。
2006年,曹国伟正式被推到前台,出任新浪CEO。成立不过8年的新浪,经历了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曹国伟五任CEO,管理层的动荡使得公司战略无法长期执行,一度错失许多良机。
上任后的曹国伟绞尽脑汁。
2008年新浪和分众的合并案上,分众创始人江南春对曹国伟说:“如果公司还是独立运作,我想在分众增持更多的股份。”这句话触动了曹国伟,“也许换个角色会不一样”。
在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传媒股票三天后,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用约1.8亿美元购入新浪约560万普通股,以9.4%的持股率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加上原有的持股数量,管理层最终持股数量超过10%,实现了绝对控股,牢牢把握住了公司的决策权。
这一天,恰逢曹国伟加入新浪的十周年纪念日,公司为他举办了庆功party,平日里严肃的“曹会计”频频邀杯,兴至深处还献唱了几首歌。 7年CFO、3年CEO,这位为新浪打拼十年、数次临危上阵的大帅终于成为了新浪董事长(兼CEO)。
曹老师打造媒体新时代
如果没有做企业家,曹国伟可能会成为一个媒体人。
他是著名的8413班的班长,复旦新闻黄金一代,他的同学几乎掌舵着中国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上报集团社长裘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曹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身上带着媒体基因的曹国伟,也被称呼一句“曹老师”,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却无疑是互联网大佬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互联网人中最懂媒体,媒体人中最懂互联网。
早在2006年,曹国伟就判断出媒体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内容形态多媒体化、消费终端移动化、内容来源PGC和UGC化。这一前瞻在日后12年的媒体发展中逐一被验证。
2009年,一款名为“微博”的社交网络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140 个字,能说清什么?”当曹国伟将微博推荐给好友与同学时,几乎所有人都怀疑它的成功性。
面对质疑,微博只用了一年就交出成绩:用户数量超过一亿,名人、明星纷纷入驻,成为当时最火爆的移动互联网产品。Google退出中国、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富士康连环跳、宜黄血拆……无数的新闻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千万的声音开始激荡。
2010年,《南方人物周刊》把年度人物授给了微博客——那些微博的使用者,无论是大V还是草根。评语中写道,“当中国的现实照进微博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甘于做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出微小的声音。而这些微小的声音,又通过网络工具,聚合成进步的大力量。”
微博显然成为了一个全民应用,竞争随之而来,网易、搜狐、腾讯三大门户网站都创立了微博,想借此分一杯羹。更何况,新浪微博的出现,对当时最大的社交平台——QQ的威胁最大,使其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都有所下降。腾讯跟新浪在后来的“微博之战”中,打得十分激烈。
为了说服名人转投腾讯微博,腾讯使用各种手段:送当时最新的苹果手机,支付高额“创作费”,内向的马化腾甚至亲自上阵邀请自己熟悉的人成为腾讯微博用户。
但同新浪微博相比,腾讯在时间上晚了8个月,失去了先机;同时其媒体属性也远不如新浪,对于炒作话题、内容延伸、用户互动方面都不擅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腾讯最终黯然退场。而新浪的股价一路直上,突破每股100美元。
2011年,曹国伟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时代》评价称,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无数声音在这里交汇、碰撞。而这个新媒体时代的开创者曹国伟,也被视为对中国社会舆论坏境影响最深的人。
谁都不愿输,也都输不起
新浪微博的竞争对手从来就不仅仅是其他门户网站的“微博”,而是整个社交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微信的横空出现,显然给微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这款由中国最成功的产品经理之一张小龙全力打造的产品依靠着“熟人关系”迅速升温,20万用户。据统计,2012年9月,上线不到两年的微信已经成为用户基数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用户数突破2亿大关。
而微博的发展却遇到瓶颈,内容变现一直难有大的突破。到2013年年底,其使用率较前一年下降了9.2%。“微博将死”一度成了主流论调。
在最艰难的时刻,曹国伟再次绝地反击,签署了新浪子公司微博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计划。阿里巴巴在2013年以5.86亿美元的价格购入微博18%的股份,并帮助微博完成广告社交化、垂直运营领域细分化和网红经济化的转型,成为了名人八卦、重大事件、商业营销的传播渠道。
2014年3月,作为新浪子公司的微博(Nasdaq:WB)独立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曹国伟兼任微博董事长。到了2016年,微博全年总营收同比增长45%,达43.83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大幅增长180%,在微博的强势推动下,新浪全年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新浪沉醉于微博二次崛起的喜悦时,新的威胁悄然而至。
2016年张一鸣带着今日头条在信息分发领域杀出一条路,创造了算法至上的信息流王国,机器取代人工编辑、一切由用户喜好决定的新奇玩法一瞬间捕获人心,截止同年12月份日活达到了1.2亿,平均使用时长76分钟。而其短视频产品抖音也迅速跻身社交赛道,不到2年时间全球日活飙升至1.5亿,一半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谁都不愿输,也都输不起。大浪逐新,不进则退。
时间倒流回1999年,茅道临的一个建议使曹国伟的人生轨迹从此与新浪重叠在了一起。
过去20年里,他参与了所有事关新浪命运的大事。2000年助力新浪上市;2004年实现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并购,由此走到门户盈利的转折点; 2009年完成中国互联网行业首例MBO,结束了新浪股权分散的局面;推出微博,迅速成为现象级明星产品,风靡全国;微博大战,开启web2.0时代,战胜搜狐、网易等老牌劲敌,也击退了腾讯这样的社交龙头;迎战微信、头条,在新媒体时代艰难守卫着中国互联网社交产品的第二把交椅。
但没有一个城池是能守得住的,在我们目所不及的地方,总有力量在涌动,留给曹国伟的时间,不多了。
—END—
配音:坦坦
编辑:高玉婷
版权声明
艾问出品
本文版权归“艾问人物”所有,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或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