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1000元一次的VR体验到底怎样?

VR体验时长大概20多分钟,由于技术原因,VR中的画面并不是很清晰,可以明显感觉到纱幕,而头显的重量压在脸上,让我始终难以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体验中没有交互,只能“无奈”地观看。

 |  VR陀螺

文/VR陀螺 案山子

在我们的认识中,体验一次VR不过数十元,即便是大空间的VR体验也不过100-200元一次而已。

而此次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中心限时体验的法国先锋沉浸式VR剧场《最后一眼》售价却高达1000元/场。受主办方设计互联邀请,陀螺君去体验了一场来自法国的沉浸式剧场。

1000元一次的“住院”经历

周末晚上9点,陀螺君按时到达现场,当时一名“护士”正在登记“住院”信息,现场一起的还有数名和我一样的“病号”。

“请在这张表格上签个名”。“护士”递给我一张住院登记表。

从内容来看,我即将进行一场器官移植手术,将自己的双眼捐赠给别人。

“护士”一直非常严肃,甚至有点凶,登记完后大家老老实实按照她的指示出发去“病房”。

穿过剧院,来到等候区,“护士”示意大家先坐下等候,随后便对所有人进行了点名。

大家互相看了看对方,安静地等待着。

突然,另一名护士搀扶着一位瘦弱的、双眼蒙着纱布的外国女生从一扇门中走出来,她穿着病号服,光着脚,看起来面色苍白,头发凌乱,似乎精神状态也不太好。

来到我们旁边坐下后,她突然开始抓狂,撕心裂肺般看起来极其痛苦。大家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想做点什么但是又不敢动。

此时,一名穿着黑色西装的男子出现,他似乎是这位女生的主治医生,为了让她镇定下来,对她吼了几句(法语)……

终于,现场再次安静下来。此时,我们都在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不是也会变得跟这个女孩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护士”示意我们跟着她去“病房”。

穿过一条昏暗的走道,乘着嘎吱作响的货梯,上楼。

盥洗室内红色的灯光烘托了恐怖的气氛,另一名护士正在洗手,似乎在为下一场“手术”做准备。两名护士交接后,我们被刚洗完手的这名护士带到“病房”。

空旷的场地中摆放着10张“病床”,还是昏暗的红色灯光,床上放着一双鞋套,一台Gear VR和一副耳机。

VR体验

在“医生”的指示下,我们躺在床上,自己戴上VR眼镜和耳机,静静等待即将出现在眼前的虚拟场景和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在虚构的未来,被判刑的囚犯可以选择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以换取自由。而我,就是那名躺在病床上,决定用双眼换取自由,等待进行手术的囚犯。

“我的妻子”在身边陪伴着安慰我,护士时不时也会来问候几句;

夜幕中,那个即将接受我的眼睛捐赠的女生摸索着走到我的床前,希望我不要接受手术,她怕我后悔再要求将眼睛要回来;

而另一位用眼睛换取了自由的囚犯,却鼓励我做出同样的选择,并将一个橙子放在我床边……

一切故事都围绕“我”进行,医生说在手术前会让我去看一眼最想看的风景,在剧情中,我似乎选择了大海(非自主选择)。

这是我的“最后一眼”,“妻子”在海边嬉笑着,渐行渐远,而我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海,结束了整场体验。

VR体验时长大概20多分钟,由于技术原因,VR中的画面并不是很清晰,可以明显感觉到纱幕,而头显的重量压在脸上,让我始终难以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体验中没有交互,只能“无奈”地观看。

虽然有很多不足,不过从真实场景到虚拟场景中的过渡衔接得非常好,将剧情串联起来,借助VR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让人对这部影片有了更深的理解。

虚实结合的高成本“剧场”体验

影片由法国著名剧作家 Laurent Bazin编写,他说曾经把这个体验带到监狱中,让真正的囚犯观看这部影片。“他们很有感触,对于这些被‘困住’的囚犯来说,他们很难看到远方,最后看到那一片大海时,仿佛得到了释放。”

Laurent Bazin认为,沉浸式戏剧和传统戏剧不同之处在于模糊了演员与观众的身份设置,将舞台空间衍生至观众席,观众能和演员在舞台空间中自由移动甚至影响剧情。而VR内容多少都带有沉浸式戏剧的特质,人们在观看VR内容的时候就像身处另外一个舞台时空一般,能四处观看甚至移动。

为了拍好这部影片,Laurent Bazin曾经多次去医院,试图感受那些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心境。他最深刻的感受是,深夜中在医院的那种孤独感,任何一点声响都会让人高度警觉,难以入眠。

在Laurent Bazin看来,声音在VR中的表现极其重要,所以这场体验中,全景声效果所呈现出来的窃窃私语的效果、深夜守卫靠近时步伐的声音都非常真实。

其二,Laurent Bazin需要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并构建出真实的场景。

“一个好的故事、场景会让你去思考,而且这种故事不会过时,我们更希望让故事深入人心,而不是纯靠技术手段来达到酷炫的效果。”

《最后一眼》这部影片耗时2年多完成,团队一共十多人。

与其他VR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影片并没有直接被放到线下已有的体验店中,而是每一场都以“剧场”的形式呈现,搭建真实的场景和演员,用虚实结合来达到最好的体验效果。而场地也选在了极具艺术氛围的海上世界文化中心。

此次体验活动一共2天,每天4场,每场只限10个人体验。

由于场地、人数,以及“演员”参与到其中,就决定了这样的体验难以复制,而且成本也比我们平时所体验的VR电影要更高,这也是为何会定价1000元/次的原因。

而体验者对于这种沉浸式体验究竟感受如何,我们从现场还是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反馈:

一位自身也是编剧的人提到,他看完之后,觉得这个作品制造出了一种很迷人的矛盾感:在现实的空间制造出了虚拟的体验,而在虚拟空间制造出了现实的影像。在后台、货梯、过道这些本来是很平常而且你很难去改造的环境中,却制造出了一种很超现实、充满幻想元素的沉浸式表演。但VR影像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让人自由发挥的虚拟空间,却做出了一个观众在里面不能自由探索、也不能对话、交流,彻底被动的、强制性的视角。他觉得这种反差带给他非常大的启发性。

而另一位设计师表示,在体验VR的时候,她感受到了一种无助和愤怒,因为她在故事里,虽然代入了主角的视角,但自始至终并不能代替他做出最终的选择,也无法干涉这个结局的走向。

一般影视作品中,观众就是观众,演员就是演员,角色的命运都是他们的,跟自己无关。而用VR代入了主角的视角,就仿佛看着自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出了自己不想要的选择,她在这个故事里感觉到了自己仿佛一个“失语者”。

这让她感受到了人生中其他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无力感。好像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整个大环境也在推着你去做出合乎大家期待的决定。她只是看起来是自由的,实际上并不是。

很多人希望影片中能够有交互,有更多的选择权。但故意不加入交互,反而才是导演真正的用意,他想通过这样的虚实体验想让大家更真实地感受到何为“自由”和“不自由”。

在陀螺君看来,与市场上追求刺激、恐怖、新鲜的VR体验相比,这场体验想要给人留下的是“思考”。而这种区别于大众市场的体验,就像歌剧一样,只属于小部分人,其高成本也注定难以市场化,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这场体验才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