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阿布拉姆斯经历了美国音乐行业半个世纪的变化,收藏了这段历史中最珍贵的那些瞬间。
杰夫·阿布拉姆斯(一排左二)8岁时第一次见到滚石乐队,几十年后成为百思买SVP的他收到了乐队赠与的签名吉他。
1956年,猫王签约RCA后发布的首支单曲《伤心酒店》连续7周蝉联《公告牌》百强单曲榜首位,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有九首歌曲同时在这个榜单上——这一年被称为“猫王之年”。这一年,摇滚开始占领美国。
杰夫·阿布拉姆斯(Jeff Abrams)1956年在明尼苏达州出生,他的父亲奥尔·阿布拉姆斯(Al Abrams)也在这一年进入唱片行业工作。
1950年代,每分钟78转的黑胶唱片正在逐渐退出市场,更为耐用的、录制和播放时间是它三倍的LP黑胶成为主流。所有的零售商店都在卖唱片,家电零售商、药房、便利店、唱片商店、百货商店、折扣店、超市、五金店……
似乎就是一夜之间,市场上出现了数百家唱片公司,这些公司很多只发布过一两首单曲或者一张专辑。它们雇佣的人很少,有时顶多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销售。唱片公司没有能力向大量又分散的零售商推销他们的音乐,于是分销商成为了连接唱片公司和零售商的重要纽带。
父亲奥尔为分销商工作,因此杰夫小时候就见到过很多后来成为巨星的歌手。那个时候歌手们被称为“艺人”,他们很好接近。“你只需要一张名片,然后告诉他们你为唱片公司工作,通常就能进入演唱会后台,或者找到艺人聊聊。”杰夫说。
1963 年8月,奥尔为卡米欧(Cameo)唱片公司跑中西部市场的渠道。有一天,他带上妻子和7岁的杰夫去接一位出了个人首张专辑的艺人,名字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张专辑的名字叫《牛仔最喜爱的歌》)。伊斯特伍德因为在西部电视剧《浴血边城》里扮演的角色开始走红,也正因为这个形象,他被邀请到圣保罗市的牛 仔比赛(Rodeo)上做嘉宾。看比赛的时候,杰夫因为太矮看不到场内的动静,伊斯特伍德就让他坐在自己肩上看完了几乎整场比赛。
这枚牛仔比赛的票根成了杰夫·阿布拉姆斯最早的收藏之一。
1964 年,奥尔·阿布拉姆斯开始为伦敦唱片公司工作。在德卡(Decca)唱片英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分家之后,“伦敦唱片”成了德卡在美国发行英国版权的唱片,和在英国发行美国版权唱片时的商标。这次,公司让奥尔在滚石乐队到明尼阿波利斯演出时照顾乐队所需,为他们订酒店,开车带他们去电台录制节目,陪同他们去唱片店宣传专辑。
滚石乐队的演出成为让伊克梭斯尔(Excelsior)游乐场所在的小城骄傲的事情,但是根据杰夫回忆,那天的演出实际上可能只来了不到三百人。这是英国摇滚在美国疯狂流行的“英国入侵”初期,披头士乐队已经因为在艾德·沙利文秀上的表演一夜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英国人,但是滚石乐队在美国连一首上榜歌曲都还没有。
演唱会的第二天,杰夫跟着爸爸去接乐队,要把他们送到机场去。在路上主唱米克·贾格尔要求找个药房停一停。有点像滚石那首《你不能总是得偿所愿》里唱的:
“我沿路到了切尔西药店
去开你给的药方
我和吉米先生一起排队
天哪,他看上去病得可不轻”
杰夫像每个在明尼阿波利斯长大的人一样,认为歌词里的这个“吉米先生”就是他们的吉米先生——一位伊克梭斯尔的当地名人。吉米先生有一些智力缺陷,但人外向友好,每天在小城街道晃悠,几乎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前一天确实作为荣誉大使去了滚石乐队的演唱会,可是除了米克·贾格尔,谁也不能确认他就是歌词里的 那个“吉米先生”。
“我们决定来一瓶汽水
‘你想要什么口味的?’‘樱桃红。’
我唱我的歌给吉米先生
他只对我说了一个字,就是‘死’
我对他说,你不能总是得偿所愿”
在药房外的加长轿车里,杰夫与其它滚石成员一起等着米克·贾格尔出来,车一直都没有熄火。杰夫始终确信吉米先生当时也在药店里,歌词里的就是当时米克·贾格尔和他之间的对话。
杰夫没有任何的纪念品来收藏这个对于他来说非常特殊的时刻。但很多年后,当他成为美国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分管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时,他收到一份来自滚石乐队的礼物。1995年12月11日,滚石《巫毒闲混》巡回演唱会到达明尼阿波利斯时,他们在塔吉特中心的后台将一把有所有成员签名的米黄色Fender Telecaster吉他送给了杰夫。
米克·贾格尔和基思·理查兹写的这首《你不能总是得偿所愿》几乎可以说是滚石最广为流传的一首歌。他俩开始只是为了应付经理人才尝试写歌的,写着写着找到了感觉,还因此替代吉他手布莱恩·琼斯,成为了乐队的实际领袖。“1960年代中期,鲍勃·迪伦、披头士、滚石这些艺人和乐队为唱片公司带来相当可观的销售,他们几乎可以向公司要求自己所想要的一切。成了巨星的艺人们开始变得难以接触。同一时期,创作歌手作为一种全新的艺人种类出现,他们自己写音乐,也演唱自己的作品。”这是杰夫对于这个时期的解说。
唱片行业在1960年代中期还经历着另一个剧变,八轨磁带和紧凑磁带(我们熟悉的那种卡带)进入市场。相对于黑胶唱片,它们便携且方便播放。1964年末,飞利浦在美国推广自己的便携录放机,一年多卖了25万台。 1965年,福特出产的三款顶级车型上预装了八轨磁带播放器,第二年就装到了全部车型上。
新的巨星和新的音乐载体让唱片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增长。摇滚类音乐产品销量也不断增长,直到1987年前后达到顶峰——这是磁带时代的辉煌。在这个时期,杰夫·阿布拉姆斯做过很多份工作,每一份都与音乐有关。
15 岁的时候,杰夫和他一个也叫杰夫的朋友开了一家“J的橱窗陈列公司”,为城里那些经营得不错的唱片店做橱窗陈列。第二年,在一场滚石演唱会开始前,杰夫到处张望时发现坐自己后边的一个男人穿着白色的涤纶裤子、白色的漆皮皮鞋——就像他爸爸的穿着一样。他就问这个男人:“你也是唱片行业的吗?”
这 个叫唐的男人为乐之邦集团(Musicland Group)工作。因为合并了另外两家连锁店,这是当时一家比较大的音乐零售商。聊着聊着,杰夫说自己正在找暑期工,问当唐自己能不能到他们店里上班。结 果杰夫第二天就收到上班通知,第三天就开始工作了。也是在1972年这个夏天,杰夫开始认真地收藏一切跟披头士有关的东西。包括他之后偶然获得的一套披头 士1963年演唱会的多页节目单。这场演唱会发生在披头士红遍全球的前夜,节目单上每张单页照片上都有对应成员和乐队经理布莱恩·爱普斯坦的签名,十分珍贵。
一年半以后,一家更为高端的音像制品连锁店给了杰夫一份新工作。17岁的杰夫成了店里流行音乐、民谣和乡村音乐 的专家,在这里又干了两年。上了一段时间的大学,杰夫搬到了芝加哥,被一家唱片和磁带分销商雇用。因为他熟悉各个唱片公司的产品价格,所以他很快就升职成为开单员。
在他之前的几份工作中,他早就背熟了这家分销商代理的1200多家唱片公司的代码和价格编码,这些他原本以为只是杂乱记忆的东西 居然在这份工作里派上了大用场。客户要的所有商品摆到桌上之后,杰夫能很快地把它们按照价格分成几堆,迅速算出订单总额。在没有电脑和扫价器的时代,这是非常有用的技能。之后杰夫升职为八轨磁带和紧凑磁带的买手,开始因为自己的工作接触到大量的艺人。
1970年代的美国音乐行业经历了大量的整合。有点规模的唱片公司或者合并,或者被巨头收购。唱片公司开始合并,分销渠道也开始合并。像金尼国家公司(Kinney National Corporation)那时候拥有华纳兄弟、埃莱克特拉(Elektra)、亚特兰大唱片,它就专门为这三大唱片公司成立了一个公司WEA做销售和市场的渠道,信用额度过关的零售商就能直接从WEA进货,这样比从其它分销商那里进货价格还要稍微低一些。
大的唱片公司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渠道, 只有独立的唱片公司还在继续使用原来的分销商。在零售端,那些经营得更好的零售商也在收购独立的零售商,或者较小的连锁商店,大的音乐零售连锁店开始出现,例如杰夫工作过的乐之邦集团。这些连锁商店随着1980年代美国综合性购物广场爆发式的增长,变得更加密集更加强大。
1986年杰夫接 到百思买执行副总裁的电话邀请他加入百思买时,他已经从洛杉矶回到了明尼阿波利斯,在一家大的唱片分销公司做全国录像带买手,负责为沃尔玛、西尔斯等连锁 零售商客户定制录像带销售计划。百思买那时是一个只有12家店,年销售额只有1.25亿美元的家用电器连锁零售商。他们希望杰夫能来创立和发展音像业务部 门,并把百思买变成一个重量级的音像零售商。
百思买最看重的并不是杰夫当时在做的录像带业务,而是新兴的音乐CD业务。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音质更好外形更酷的CD就成为了消费者们最青睐的音乐载体。杰夫说:“这种新载体带来的市场效应是唱片们做梦都没想到的。他们从没想过一种新的载体能带动 如此狂热的消费。他们想把自己整个音乐收藏都换成这种音质清晰、耐用的CD。”
杰夫很快遇到了一个问题。唱片公司在音乐制作和渠道营销上都 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势,像百思买这样的小零售商他们看不上眼,这些公司中有不少甚至不愿意直接把CD和磁带卖给百思买。杰夫不得不利用上自己在以前工作中积 累的人脉,反复向大分销商推销百思买的扩张计划和对音像业务的认真。唱片业并不是一个喜欢变化的行业,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杰夫才说服所有大唱片公司直接把产品卖给百思买。
与当时绝大多数的连锁商不同,百思买只选择在离城市商业区较远的便宜地段开独立门店,而不是花大笔租金把店开在人气很旺的综合购物广场里。这让他们的毛利率更高,但却很难拥有稳定的大客流量。而价格更便宜、选择更多的音像制品原本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吸引顾客来买家电的诱饵,但 这块业务不仅实现了这个目标,还很快实现了盈利。这让百思买对音像业务认真了起来。
杰夫认为自己有能力把百思买变成一个购买音乐和娱乐音像 制品的终极目的地。他相信很快顾客们就会宁愿开更远的路到百思买来买音像制品,而不去自己经常光顾的那些更近的老音像店了。当百思买发展到有两百家店时, 杰夫将这些店销售的音像制品总量增加到了接近十万种。很多商店甚至有独立的古典音乐试听室,顾客可以安心的选购古典音乐专辑,而不被店里扩音播放的流行音乐打扰。
几年后,杰夫升任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这时百思买的新专辑销量占到了美国全国市场的12-28%。让这个数字显得更加可观的是, 百思买连锁店所在的城市只覆盖了全美国53%的人口。也就是说在有百思买的城市里,这家家电零售商的新专辑销量占到了市场份额的24%到56%。百思买要推广哪些新专辑或者新乐队的决定开始影响专辑甚至是歌手的发展。
这个可观的市场份额让唱片公司更加重视百思买。而这个时期也恰恰是歌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市场推广中来的时期,他们与百思买的联系越来越多。歌手或者乐队向杰夫赠送签名吉他或者其它纪念品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他们也会主动提出想到百思买的店里参加签名售卖,以推动专辑的销量。
在 数不胜数的见面会、午餐会、晚餐会、演唱会后派对与明星的接触中,杰夫认识了摇滚音乐史上最棒的一些音乐人,也积累了非常可观的音乐纪念品收藏,几十把乐队签名的经典吉他,难以计数的签名销售奖杯、海报、照片,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数量极少的音乐私藏。例如前披头士成员乔治·哈里森创作和表演的单曲 《Mo》,这首单曲从来没有公开发售,在全球只有大约500张。
成为唱片公司的VIP有它特别的好处。当比吉斯(Bee Gees)乐队(《你的爱有多深》、《不只女人》)在佩斯利公园工作室(Paisley Park Studios)为即将从圣保罗市开始的为期三周的巡回演唱会时,他们在工作室的舞台上为大约15位行业高管带来了一场私人演唱会。杰夫说,这是他这辈子看过的数千场演唱会中最棒最棒的一场。
在CD最火的时候,杰夫的音像部门大量盈利,成为了百思买商业成功的重要组成。1995年,百思买在美国拥有240家门店,并成为音像行业的重量级选手。杰夫也被选为美国音像制品销售协会的董事会成员。1996年中,百思买进一步扩张到286家门店,并以1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球最大的CD和娱乐软件零售商。
百思买多选择低价格策略的成功背后是传统音乐连锁商店的消亡。《财富》杂志的记者提姆·卡维尔(Tim Carvell)采访了杰夫,他认为杰夫和百思买低价售卖CD的策略确实带来了预期的效果,它的竞争者纷纷倒闭破产。但在《疯狂的唱片业:这些价格低得过分》中卡维尔也指出,尽管随着新店开张,百思买的盈利在不停增长,但净利润率却从两年前的1%下降到0.02%。
卡维尔的文章发布在1997年8月4日的《财富》杂志上。在文章发布之前,杰夫·阿布拉姆斯就已经从百思买离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为零售门店服务,提供包括形象提升、运营管理、投资者关系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在《疯狂的唱片业》中有一组关于传统唱片连锁行业的数据很有意思。卡维尔发现CD确实点燃了音乐行业新一轮的爆发,音乐零售门店的数量从1987年的5503家暴增到1992年的7014家。但随着竞争加剧,短短五年后就有7家大型连锁店相继破产。
在 CD时代百思买成了赢家,但数码音乐时代也在它最成功的时候到来。美国的音乐销售在1998年前后达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巅峰。巅峰之后,在十年里,音乐销售量就下降到了1960年代的水平,而且主要以数码音乐为主。音乐行业里,分销商消失了,零售门店消失了,音乐的载体也消失了。
手里拿着一盘CD时代初期、为了方便与黑胶唱片并列存放而设计的“Long Boy”加长CD盒,杰夫·阿布拉姆斯说:“也没有什么可以收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