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壹基金的“三驾马车”——马化腾、马云和马蔚华,各自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壹基金搭建平台。
提要:李连杰从在摄影机前闪转腾挪到为壹基金在企业家圈子里游走,再到退居幕后,他和他的“壹家人”相濡以沫地陪伴着壹基金成长。
2014 年春节假期刚过,深圳万科中心六楼的会议室里,壹基金正在举行第二届理事会的换届选举,李连杰、万科董事长王石、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万通董事长冯仑等人围坐在会议桌前,正在进行会议的议程。
之后,摄影师给当选的新一届理事拍照。李连杰站在镁光灯下,黑色棒球帽下缘露出鬓边的白发,此时的他和昨天在央视真人秀节目《出彩中国人》现场谈到公益时落泪的情形不同,“我常对身边人讲,每个人都帮助他人一点点,帮助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不知不觉就帮助了自己。”
热衷爬山的王石是壹基金第一届理事会的执行理事长,拍照前他小心翼翼地取下额头上粘着的两枚创可贴,露出一块尚未愈合的伤口,“前不久在日本滑雪时磕的”。楼道上停着一排自行车,据说是万科中高层锻炼时用的,记者给王石推来一辆,王石跨上自行车,“我在北京经常骑自行车”。
现为永隆银行董事长的马蔚华当选为壹基金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他看起来面色红润,仔细地整理着黑色高领衫的领子。记者问他引退后忙些什么,他说:“一年后我会向外界公布,现在保密。”
壹基金最早的加盟者——冯仑站在白色背景布前抱着手臂,惯常的学者做派,据说他一直为李连杰和壹基金出谋划策。
第二届理事会成员还有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等。这些企业大佬聚集在壹基金里,成为“壹家人”的一份子。
壹基金:用商业的规则解决社会问题
2004 年在印尼海啸中劫后余生的李连杰一直筹划着创办公益组织,2007 年他在上海创立了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倡导每人每月捐 1 元钱。
创立之初,为了给壹基金谋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李连杰在企业家圈子里游走,而且比赶任何电影通告都更勤奋地出现在各个救灾现场,从汶川到台湾,再到甘肃玉树和四川芦山。救灾的同时,他不断地去接触政界、商界和学界的名流,赔笑脸、拉关系,笼络有资源帮助壹基金发展的人,他曾声称自己不是装孙子,而是真孙子。
一年后,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 . 施瓦布听完李连杰关于壹基金的介绍后说:“你做的是社会企业家的事,什么是社会企业家?就是比尔 . 盖茨与特蕾莎修女的混合体,他必须以极有效益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怎样有效益地服务社会?有专家朋友告诉李连杰,就像为印度流浪儿童创设 24 小时救援热线的杰鲁和为巴西贫苦牧民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罗萨,这两个人用商01、李连杰是壹基金的主要发起人,一直致力于公业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用商业的规则解决问题。
在他们的启发下,李连杰找到了一个有效服务社会的方法,那就是依托于一个可以良性运作、正向循环的强大组织。为了打造这样一个组织,他找来毕马威、贝恩、奥美等咨询、公关公司,他们为壹基金设计战略规划,把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构引入基金会,建立了理事会、监视会和秘书处,其中理事会负责战略决策,秘书处是执行机构,监视会监督基金会的运作。
2011 年,李连杰奔走 4 年后终于为壹基金争取到独立的公募基金会身份,此时他想的却是,“如果基金会只靠个人英雄主义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所以壹基金需要‘去李连杰化’”。
于是他开始退居幕后,不再做整个机构的负责人,而是做一名普通的理事和志愿者,他相信,“有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自己画出想要的东西,而是建立一些原则,让大家去画”。
自从壹基金进入公募基金时代后,募集资金的能力日益增强,2013 年募集资金达到 5 亿元。如何管理这笔庞大的资金?壹基金的做法是:年度预算、项目预算、采购流程、招行托管、内审、外审相结合,及时在网上公布各个公益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每年年底在官网上公示资金年度结算明细。
具体到项目管理,李连杰说他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救灾队伍和物资调配等工作,为此他们建立了备灾仓库,对于易于贮存但又无法一次性大量采购的帐篷、棉被等物资进行定时、定量采购,以满足灾害发生时突然出现的巨大需求量。
“壹家人”:尽我所能,人人公益
2013 年 12月14 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CCTV慈善之夜中,李连杰代表全体“壹家人”领取“CCTV年度慈善人物”奖。针对这个奖项,李连杰解释说“壹家人”指的是所有为壹基金服务过的人,包括理事、企业家、志愿者、普通的捐助者及以各种方式支持壹基金的人和组织。
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壹家人”是理事会的企业大佬们,最早的加盟者是李连杰的知交冯仑,他曾就壹基金高层组织架构方面给李连杰支招,包括理事会怎么建、怎么出资以及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决策机构等,据说壹基金“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愿景是他提炼出来的,一直沿用至今。
王石任壹基金第一届理事会执行理事长时,壹基金正处于机构转型期,他及时在管理方式上作出调整。除了负责壹基金的重大决策,王石还经常参与壹基金的救灾行动,比如 2013 年 8 月他去庐山地震灾区,路上看到灾民盖房子,就下车帮灾民搬砖、扛木头。
至于壹基金的“三驾马车”——马化腾、马云和马蔚华,各自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壹基金搭建平台。马化腾和马云对壹基金提供网络渠道支持,腾讯网和微信上均有壹基金的捐赠频道,腾讯财富通在雅安地震期间曾募集善款 1000 多万元,位列网络募捐前矛。壹基金在淘宝、天猫和阿里巴巴上都开有月捐专用通道,其中淘宝的“公益宝贝支付宝 LOVE”频道 2012 年为壹基金募集资金 360 多万元,占壹基金年总募集资金的 8%。
2014 年 2 月,马蔚华当选为壹基金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负责基金会的重大决策。之前,他经常和李连杰在招行大厦顶层边吃员工餐边传授给李连杰一些管理经验,比如他到分行必干的三件事:跟中层干部吃饭;和所有员工讲一次话;搞一次集体活动。在马蔚华的提议下,招商银行为壹基金提供财务托管,发行壹基金的爱心储蓄卡和信用卡,并代收捐款。
“壹家人”里有个耀眼的群体——明星义工,成龙、郭富城、朱茵、陈小春、袁咏仪等明星都是壹基金的志愿者。2007 年,在北京举行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启动仪式上,周迅、徐静蕾宣布做壹基金的永久义工。2008 年,李连杰在上海发起的“壹基金”杯慈善房车赛,孙楠、林志颖、钟汉良、陈娟红等明星参赛,用轰响的马达声对他表示支持。
除了企业大佬、明星和社会名流,李连杰说“壹家人”里最庞大的群体莫过于捐款捐物的普通人。他说六年来,壹基金的公众捐助者数以百万计,比如 2008 年汶川地震,他们收到 1.2 亿元捐款,2013 年芦山地震收到 3 亿多元捐款,还有泥石流、旱灾等灾害均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善款和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人里还有众多参与壹基金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比如 2013 年 12 月 15 日在深圳大梅沙举行的“为爱奔跑马拉松赛”,来自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68岁,最小的仅 4 岁,这些志愿者在山海之间奔跑,为凝冻灾区的儿童募捐。
“壹家人”里还有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和壹基金联合参与各种救灾行动的公益组织和民间救援队。据李连杰介绍,截止到 2013 年年底,壹基金合作过的公益组织和救援队达到 1000 家,比如北京绿野、青海户外、厦门北极星等求援队,都与壹基金联合救过灾。
人有两只手,一只手争利,一只手付出
《粤商》:壹基金倡导的“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李连杰:这个“能”是多方面的,捐款捐物、贡献时间、善待身边人……都是“能”的一种。人有两只手,一只手争取你的利益,一只手付出。“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传递的是对生命的态度,公益是细小甚微的,但累积起来,力量就是无穷的。
《粤商》:你认为当下怎样做才算是真正在做公益?
李连杰: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能量是精神,必须通过一个透明的企业平台、公益事业平台来彰显它。壹基金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大家的,只有抱着这种想法,当我们这批人不在时,我们的子孙还在延续壹基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点问心无愧、自觉自愿的事,我们的社会在软实力方面才能更好。
《粤商》:壹基金的救灾活动中经常募集资金过亿,你们是怎样取得公众的信任的?
李连杰:我们有清晰的流程做好信息回馈。比如汶川地震时,有个上海小朋友捐了三个口罩,这些口罩经过拍照进入机场,运到四川后分给灾区的孩子,照了三张相放到网上。再细小的事情也要用流程监督,这很重要。
《粤商》:你和企业家是什么关系?朋友、战友或盟友?
李连杰:朋友。我们常常探讨未来三十年里,整个民族如何提升软实力,第一代富豪怎样为未来的富豪做好回馈社会的榜样,将来我们的个人财富里多少留给自己,更多的是为社会保管,最终要流向社会等话题。
《粤商》:作为一位非商界人士,你游走在企业家群体里,有孤独感吗?
李连杰:为什么孤独?你必须有所求,才会有所失。如果你觉得孤独,那你就进不了这个圈子,大家是先成为朋友,有对生命价值、财富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共识,只有朋友才能玩在一起,才能在一起喝茶、聊天、探讨社会问题。
《粤商》:壹基金未来有何打算?
李连杰:2014年至2016年,我们将继续聚焦于灾害救助领域,完善救灾专业能力、支持民间救灾组织发展,并对旱灾、洪灾、凝冻及突发地震加强回应速度和救援机制,继续推进雅安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