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人战一国,并且大获全胜

"我从未制造危机,只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  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 迟玉德 夏乔

1992年,他从英格兰银行赚了9.82亿美元,回过身他又趁乱,大割日本的韭菜,再赚10亿美元。他凭借一人之力战一国,并且大获全胜,完全颠覆了同行们人的想象。后来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全球第九大经济体"的墨西哥,拉入了第三世界。

还记得97年的金融风暴吗?当时股价暴跌,富豪排着队破产,幕后黑手就是他。当时因为他做空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等地区货币,才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他就是令政商界都敬畏三分的金融大鳄——索罗斯。

【1】

"你让那么多人倾家荡产,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亚洲金融风暴后,索罗斯经常被人这样质问。

他回答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合法,何痛之有。在他的公司量子基金的办公室挂着这样一句话:我生来一贫如洗,但绝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才会立下如此誓言。索罗斯的确如此。

生于1930的索罗斯是一个犹太人,他的童年赶上了欧洲的排犹主义,给他带来了最初的心灵创伤。后来赶上二战,德国大批屠杀犹太人,为此他跟着父亲东躲西藏。17岁他跑到英国讨生活,打各种临时工,去当餐厅服务员,帮人刷油漆,到农场干农活……

在当时的英国,这些工作收入还不够吃饭的。没钱吃饭时,索罗斯鼓励自己:"现在你已经跌到谷底了,今后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往上走!"

过了两年,他终于攒了点钱,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去读伦敦经济学院。期间,他爱上哲学,还尝试写了一本哲学书《意识的重负》,后来意识到自己端不起哲学这碗饭,便弃文从商。

几经周转,他进入了金融业,从见习交易员做起,慢慢赚到钱。金融市场的波动让他兴奋,他觉得哪都是机会。但是伦敦金融界氛围严重,他决定去那个繁荣自由的美利坚碰碰运气。

【2】

在伦敦索罗斯只是一名普通交易员,但是来到美国,他却成了极少数了解欧洲金融市场的专家。

当时,各国金融市场是隔绝的,美国人还不知道可以到欧洲市场赚钱。索罗斯让他们看到了这种可能。

1956年,英法和埃及为了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打了起来。索罗斯敏锐地意识到石油价格必然大涨的商机。他迅速从欧洲证券业务公司搜集了很多重要信息,刊登在华尔街的行情表上,向各家经纪商推销。华尔街的经纪商大赚一笔,他们因此记住了索罗斯。

打了几次胜仗后,索罗斯的话在华尔街越来越有分量,很快他成为了美国国外证券业务的领头羊。

索罗斯之所以能在金融界叱咤风云,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投资哲学。

美国金融市场重整的那两年,索罗斯闲时接着写他那本《意识的重负》,虽然这本书没有出版,这套思想却被他应用到金融市场——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是索罗斯对认知与现实互动关系的总结,简单讲,就是两者之间是双向反馈关系。

举个例子,中国现在的房价是高还是低呢?

有人认为高了,有人认为低了,双方都有一大堆理由,这些理由是不是符合基本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之差会形成一种流行偏见,这种流行偏见会推动人们套现或进场,之后形成一个新的房价。新的房价反过来又会影响认知,新的认知形成新的流行偏见,偏见再影响房价。这个过程就叫双向反馈,又称反身性。

【3】

60年代后半叶,索罗斯在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工作,先跟风后卖空,替公司赚了不少钱,建立了理论自信。

后来索罗斯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于1969年创立了量子基金。量子基金当时只有600万美元,巴菲特基金的1%,后来却能与巴菲特平起平坐30年。怎么做到的呢?

索罗斯的办法是不做巴菲特等从事的共同基金,而做对冲基金。

60年代到90年代,量子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一位投资者如果在1969年投资1000美元,到2000年他能拿到400万美元。这三十年,只有巴菲特能与索罗斯竞争。

但索罗斯走了一条与巴菲特截然相反的道路,巴菲特喜欢长期投资,索罗斯则热衷短线投机,巴菲特喜欢做多,索罗斯则热衷做空,而他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两条投资路线,哪一条值得我们学习呢?

国人都说应该学巴菲特,媒体上充斥着巴菲特的名言,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可是很少有人问一句:这个"很长的坡"的起点在哪里?

媒体很少报道,1968年,巴菲特眼见全民炒股的狂潮无以为继,断然清盘,才有了后来的"价值投资"传奇。

换句话说,在一个满是泡沫的年代,连巴菲特也不会坚持长期投资,而是跟索罗斯一样,先与泡沫共舞,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4】

索罗斯虽然富贵滔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亚洲金融危机后,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搞垮了",泰国民众则嚷嚷着要把索罗斯关进名声在外的泰国监狱。

在被人严重,索罗斯就是一个罪犯。尽管他为自己辩解"我从未制造危机,只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番充满理性光辉的言论说服了监管者,可是这么多年,他换来了什么呢?1978年妻子离开了他,1980年创业合伙人罗杰斯离开了他,1981年投资人因为他犯了一次大错撤走了一半投资。索罗斯发出了张朝阳式的感慨: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后来为了摆脱痛苦,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甚至成为全世界捐款最多的人之一。但是外界对他的印象并没有什么好转。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