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中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经济特区。但经济特区也有许多负面效应,很多特区都失败了。
图片来源:网络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s)的由来渊远流长,但经济特区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却是在1980年中国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之后。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出口大城。在201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深圳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香港和北京。在深圳之后,中国又成立了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快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成功经验,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卢旺达为创建经济特区制定了战略性计划,缅甸也正随着其逐渐开放的进程拥抱经济特区,而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经济特区长期的追随者正加速推进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总之,经济特区在希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政府中流行起来。世界银行的Thomas Farole 表示:“任何一个在十年前没有经济特区的国家,现在不是已经有经济特区了,就是正在计划建立经济特区。”
现在全球有73个国家拥有经济特区,数量超过4000个。2008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共有6800万人在经济特区工作,而这些经济特区以各种形式存在,比如出口加工区和特许城市。
但这些经济特区是否都能成功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经济学人报道称,经济特区在中国推动了自由化,并且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这个高度依赖农业的国家里帮助建立了大规模的制造业,但经济特区的总体影响仍然是不明确的。
在带来就业和贸易的同时,经济特区也会造成经济扭曲和税收损失。其他问题还包括特区存在的官僚主义、将特区与其他地区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等等。
事实上,很多经济特区都失败了。
据印度时报报道,去年9月份印度审计署(CAG)的审计报告显示,经济特区对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报告还表明,只有38.78%的经济特区在通告后是可操作的,52%分配予特区的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
经济学人报道称,在印度,由于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模糊的筛选过程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心,开发商已经从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西部邦)的139个批准特区中的61个特区中撤出。一项调查表明,公司要在印度特区里做生意,有时候需要与15个不同的办事处打交道。
另外,政府有时候建立经济特区只是为了表现出改革的意向,却并不愿意完全自由化,而部分自由化便成为了保护企业不受竞争影响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经济特区还滋生了腐败。
就算是曾从中受益颇多的中国,经济特区也不再那么有效了。经济学家表示在中国实行资本控制的条件下,不太可能在特区及自由贸易区里有所作为。经济学人报道称,自由贸易区似乎也有着其自然的缺陷,它在制造业起作用,却不一定在其他领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