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概念车,就一定是好设计么?

一件作品的好坏,时间会给出评判。

 |  名车志Daily

作者:薛霓

前不久,我们在一场如灯光秀一般的发布会上见到了两辆概念车(我们决定最后再把图片放上来),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以“惊艳”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惊艳”其实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像任何一位观众(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专业的艺术评论家)在看到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时的心情。

连著名的英国艺术评论家、伦敦泰特美术馆前任媒体总监威尔 贡培兹(Will Gompertz)都表示,最害怕的就是当艺术家指着一件新作品问他觉得怎么样。“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想,”他说,“因为我其实不觉得评判一件新作品是好是坏很重要——时间会替我们完成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在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艺术品最终被时间证明了价值呢?首当其冲的就是杜尚的《泉》。

(Marcel Duchamp,1887-1968)

《泉》的内容就是一个倒过来的小便池,其实是当时年仅30岁的法国艺术家杜尚的一个恶作剧。杜尚这人一直是艺术界的一个奇葩,用陈丹青的话说,杜尚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性格好,无所谓”——就是从来不把艺术特别当回事儿。当欧洲掀起绘画热的时候,杜尚突然说:“我不会再画画了,我又不欠这世界一幅画。”然后他开始痴迷于研究下棋,并达到了职业棋手的水平。

(泉,创作于1917)

这个惊世骇俗的作品在当年一度被禁止展出,如今却已然成为了20世纪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的意义是,当杜尚把一件从商店里买来的商品,只是倒过来挂在墙上,就变成了一件刻意为之的雕塑时,他首次开创了这样一个概念:任何“媒介”都可以被拿来创作,相比“媒介”,艺术家的想法和理念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本质上,艺术可以是任何东西。杜尚还特地强调,《泉》并不是一件“由艺术家制作的作品”(a piece of work by the artist), 而是一个“来自艺术家的想法”(an idea from the artist)。这就是区别。

在《泉》之后,现代艺术史彻底拐了个弯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另外一个现代艺术史上不得不说的“令人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黑色方块》。

(Malevich, 1878-1935)

这家伙也是个怪人,性格刚烈,十月革命后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马列维奇不仅会画画、做雕塑,还参与过一些戏剧,负责舞台美术设计。1915年马列维奇创作了《黑色方块》,这个作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时的观众把这幅画骂得体无完肤,认为简直是“侮辱智商的作品”、“三岁孩子也能画得出来”,甚至连画的名字都显得那么“愚蠢”。

但马列维奇的意图却很复杂。当你仔细看会发现黑色正方形的边缘用白色勾勒了一个边框,马列维奇说,这张双色画象征着宇宙中的地球,经历着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这幅画第一次展出的时候是没有画框的,直接被挂在一幅白墙上,黑色方块外围的一圈白色融入了白墙,让黑色有一种漂浮的感觉,看上去像一个宇宙黑洞。

在这之后,马列维奇变得越来越张狂,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要像巫师那样,使人们相信他们不愿意相信的东西: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正方形,那是一个宇宙,你们难道看不明白!?后来马列维奇还说过一句惊世骇俗之语:“我的新画作不仅属于地球。”他开始思考更宏大的命题,一些关于人类福祉的命题。

好了,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说说车了。

(Concept-H)

(Concept-A)

这是两款分别被命名为“Concept-H”和“Concept-A”的概念车,由“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新闻稿中的标准表述)华人运通制造。自称华人设计教父的台湾设计师石志杰(James Shyr),在发布会上采用激情澎湃的舞台话剧演出方式介绍道:我们不是造车的公司,是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的全球创新公司。

(石志杰,华人运通首席设计官)

发布会翌日,记者去设计师工作室实地探访,发现这句话也赫然做成了宣传标语挂在墙上。值得一说的是,石志杰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还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的演说家。他的PPT演讲极具感染性,可以与任何一位机场成功学大师相媲美。“设计师不是要问why,而是why not?!”“我们的精神就是无所畏惧,No Fear,要突破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要Think the unthinkable,想不敢想的东西”。“我们才不要造传统的车,太无聊了啦!”

在研发中心,我们现场看到了两款作品,其实它们的全称是:“Concept H Hypervelocity另类移动概念车”和 “Concept A Active-agility全新连结概念车”(看全称依然不知道在说什么)。

“另类移动”的这款作品,采用了全球首个气流导正管理系统A.F.I.R.M.(Air Flow Integration and Recla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把车身造型和动态气流的轨迹紧密结合,所以你会觉得这辆车的底部是“空心”的。

受F1赛车悬挂设计的启发,Concept-H还首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悬挂-转向-轮罩”集成系统,所以这个车的轮毂是被罩子罩住的,而且前后轮都能转向。此外,该车其他的“全球首创”还有很多(注意!下文有大量的英文缩写):全球首个连动式座舱系统A.C.E.S.(Articulated Cabin Entry System),独特的液晶调光薄膜座舱系統 P.E.A.C.E. (PDLC-Enclosure Advanced Cabin Entry System),全球首个超现实沉浸座舱系统E.A.S.E. (Electronic Advanced Surreal Environment System),以及最令人震撼的——线控可变位转向系统R.E.C.E.S.S. (RE-configurable Cockpit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就是方向盘可以“拔下来”交给任何一个座位上的乘客,让每个乘客都能体验一把驾驶。(有人会问:换个座儿多简单!)

再来看这辆Concept- A:

Concept A Active-agility全新连结概念车立意更加高远,它背后的概念将彻底颠覆人类的出行方式,把人、车、城织成一张大网。这个概念就是:每辆车如同一个旅行胶囊(英剧《黑镜》里其实已经演示过),它能和各种不同的出行系统首尾相连,也就是说,“胶囊”能被拿下来安装在各种轨道上,管你是陆地、天空、海洋(变身喷水推进式船艇),任何场景下都可以迅速切换。

在华人运通的那场规模盛大的发布会上,有一张“PPT图片”(不知这样称呼是否合适,感觉配不上演讲的伟大主题)令人印象深刻,貌似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脚印照片,当年他的原话也是:“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我自己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华人运通的目标无疑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尽管,被他们挂在嘴边的“未来”、“时代”、“人类”、“全球”等宏大词汇,听起来就像“共产主义”或者“和谐社会”一样难以实现,令人替他们捏把汗。但这毕竟是来自一个初创企业的美好愿景,值得尊重。还是那句话,一件作品的好坏,时间会给出评判。

对话华人运通首席设计师石志杰

问:这两辆车背后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答:我们打算全面挑战机械结构极限,解放车内部空间。这个才是最终电动车应该要有的本质。Concept-H 三座布局的灵感来源于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座舱里面三个人都可以体验驾驶的乐趣。坐在后座有AR和VR,会显示实时的信息,通过交互的荧幕,坐在后座可以控制所有的东西。设计工作一开始的时候,事实上在6个月以前,我们那个时候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尝试从航空领域取得一些灵感。比如飞机的座舱是玻璃座舱,因为所有的仪表被屏幕取代掉了。还有飞机的水滴状的外观,可能是全世界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形状,所以我们把它放在车子上面,加上轮毂电机,这是我们的创新。还有在内饰上面,那个时候我们想战斗机怎么做。甚至还有游艇的内饰,我们都借鉴了很多灵感。我常常告诉设计师,不要再画车,把它当成别的东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设计,像设计一款iPhone那样。

问:方向盘看起来很炫酷,是怎么做到的?

答:普通车子的方向盘是二维的转法,飞机是三维转法,可以左右前后,而坦克车更复杂,可以两只手分别左右前后,为什么坦克车会有这样的运动方式,因为左右履带可以分别转动。我们的RE05是四轮独立转动,他的原理跟六轮装甲车一模一样。我们以前可能习惯于车子前轮转,后轮是固定的。现在可以看到内八字外八字,对角线转后面。这个就是我们选择打破自己的思维逻辑之后做到的。

问:但是你们以后量产也可以做到这样吗?

答:我们在往这个方向走,具体我没有办法透露,但是绝对在你们的期待之外。在期待之内的话,传统汽车我已经做了30年的东西,我不想再做了。比如我说我们的轮子,你可能会觉得很大胆,外面有个罩子,轮毂电机的转动形式是轮子转,但中间不转,所以外面的盖子可以固定在中间的轴上面,这个在工程技术上挑战也挺大,但是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