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 报纸

报人查良镛——金庸的《明报》生涯

金庸在留下精彩的武侠世界同时,一个成功的《明报》,也是他心血和商业感悟的结晶。

 |  华商韬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华商韬略 张津京

2018年10月30日,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新闻称,94岁的"世间大侠"金庸离开人世。

消息传出,华人文化圈集体震动。金庸不光光是一个作家,更代表一个时代。他笔下的武侠世界,风云变幻间却处处体现着"侠之大者"。多少中年人,今夜将泛起心中的涟漪。"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曾是中国网文鼻祖,也曾激昂多少人的青春与热血。

但实际上,写武侠小说只不过是金庸办报的手段之一。相对于武林盟主的称谓,金庸更在意的是《明报》主编的头衔。他不光是个非常出色的小说家,还是一个成功的报社老板。

3年媒体路

金庸出身于海宁查家,书香门第,亲戚中文化名人众多。徐志摩是他表哥,钱学森的夫人是他表姐,诗人穆旦是他堂哥,琼瑶的三舅妈是他堂姐。

就在这样一个代代出文人的家庭,金庸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他带着一身侠气和仗义敢言进入了报界江湖。1946年11月20日,金庸正式进入杭州《东南日报》,开启了53年充满传奇的媒体生涯。

1947年秋,金庸打败了一百多名竞选者进入了《大公报》,后南下香港版《大公报》。一开始《大公报》提供给金庸一个公平的环境和独立的视角,金庸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但十年浩劫间《大公报》也充斥着"假、大、空"的报道,这让金庸非常难受。终于,1957年在进入《大公报》十年后,金庸离开了。

后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离开那里,是因为不能发表反对错误路线的意见,这实在太违反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本意。"

在融汇两段报社经验后,中年的金庸在1959年于香港创立了《明报》。在《明报》创刊时,他就确定了鲜明的立场:"不左不右,绝对中立"。在他看来,《明报》的编辑方针要中立客观、公正真实。

▲明报创刊号

金庸说道:"报纸不应该歪曲事实,应该讲真话,不好讲的可以不讲。"《明报》中立敢言是其一,心系民生更是它作为文人报纸的精髓。

这一干就是30年。1989年在《明报》30年庆典上,金庸辞去了社长职务,改任董事长,并于1991年将《明报》集团运作上市。

功成名就后,1993年在《明报》集团稳定经营时,金庸将股权出让,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彻底退休。

经营报社他是认真的

金庸先生晚年的时候,更愿意称呼自己是报人查良镛,而不是金庸。在他看来,金庸的武侠世界,其实只是报人查良镛经营《明报》核心的一个手段。

实际上,写小说在《大公报》的时候金庸就开始了。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

一个新的报纸创刊,还是一个文艺类的副刊,金庸当时绞尽脑汁想怎么能提升阅读量。而受益于作为同事、并在对面办公的梁羽生发表武侠小说带动报纸发行的启发,金庸平生第一次开启了小说家的生涯。

▲跟梁羽生在一个办公室的金庸

这也意味着金庸武林江湖的正式出现。

后来金庸创立《明报》,面临的是香港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香港市场上日报就有30多家,如果加上晚报、小报,报纸的总数量能超过250家。

《明报》作为新生的报纸,想从传统的报业势力中杀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

金庸为了竞争,又重拾武侠小说这个利器。绝大部分的金庸武侠,就在1960-1972这12年间,在《明报》和相关附属刊物上,长期刊载,成当时香港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带动了《明报》的发行。

在金庸创作中,从"神雕"到"天龙"都是为《明报》发展而努力的结晶。等到"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连载时,报纸发行量已经稳定,他无需为生存考虑,也因此1972年连载完了"鹿鼎记",他就封笔了,其中固然有其他原因,没有这方面的动力也是重要因素。

在他心目中,至少在1989年之前,武侠小说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分量,报纸始终在他心目中居于首位。他曾一再说《明报》是他毕生的事业和梦想。

▲1989年辞去《明报》社长改任董事长的金庸

金庸本人在退休后曾说过:"写小说是副业,办报纸是主业"。

人们记住的是他"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的风月江湖、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铁血英雄、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侠义风骨。唯独很少有人记住"为国为民,侠肝义胆"的报人查良镛。

金庸之所以是金庸,固然因为他塑造了一个美丽的武侠世界,但更多的,也是因为他为时代发出的声音。倪匡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是的,但我更希望世人记住他是媒体巨子查良镛,而非小说家金庸。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