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应当禁止,但禁止暴力催收并不是长效之举。
帮助借款人免遭恶性催收与畸高利率的侵害,帮助网贷平台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尽快争取到更多的还款。近日,聚投诉发布一篇名为《万亿网贷逾期/催收/投诉困境:终极和解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实上,借款人逾期不还款与网贷平台实施暴力催收问题一直都是互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一些借款人短时间内资金紧缺无法还款却遭到无理的暴力催收,一些“老赖式”的借款人始终不还款也坑苦不少网贷平台。有的甚至因为恶意逾期,逃废债从而引发了网贷平台的风险。
于是,聚投诉成为了“老赖”、“网贷机构”、“受害者”三方混战的阵地,聚投诉发布上文也正是期待解决这些恶性博弈。
那么这个问题的本源在哪,又如何根治呢?新金融头条采访业内人士认为,平台暴利催收属于违规是毋庸置疑,平台的贷后管理缺陷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当然,目前,国内信用体系相对薄弱也促成了“老赖”的出现。
一场混战
网贷行业的发展历史不过十余载,目前,P2P平台的催收方式无外乎自催和委外,但无论何种方式有关网贷平台进行“暴力催收”的新闻不绝如缕。根据聚投诉数据,截至2018年10月28日,聚投诉仍已受理关于网贷机构的有效投诉16.5万件,其中,6.3万件投诉获得反馈解决,解决率近40%。
新金融头条浏览这家投诉平台发现,关于网贷行业的投诉主要集中于:暴力催收,以及合同不真实超高利率等问题。针对此类投诉持续有增无减,暴露了网贷行业相关各方存在的诸多问题,聚投诉推出“网贷逾期、催收与投诉:终极和解方案”(草案稿)”。
针对这份草案稿业内讨论之声已是沸腾。有借款人表示,停止催收后保证只还本金的权益?那名誉损失、精神损失谁来负责?现金贷利率、手续费居高,未等借款人资金缓解已经面临着逾期问题。
“还有很多的借款人填写的紧急联系人也深受暴力催熟的痛苦,接到无数催收电话、短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实际上,网贷平台暴力催收毋庸置疑视为违规。早在2017年12月,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规定,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今年5月4日,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严厉打击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
另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P2P网贷行业的暴力催收行为进行严禁,并明确持有反对态度,并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对网贷行业的暴力催收乱象进行明确的禁止与遏制。
既然已有监管文件明禁止网贷行业的暴力催收问题,那么P2P平台暴力催收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洋钱罐战略分析师杨骏敏认为,聚投诉上有三种借款人:一种是真实的投诉,主要是面向平台的暴力催收、畸高利率、掠夺式借款等,这些借款人是还款意愿的,但一般需要减免利息至法定利率空间或者只偿付本金。
第二种是认知偏差借款人,我们看到一些平台的收费标准符合监管要求,但借款人会依托于个人感知而不是数学计算判定平台贷款为高利贷,这是借款人金融不专业所导致。
第三种就是纯粹想违约的借款人,141号文刚出台那段时间异常活跃,这些借款人往往以平台不合规为缘由试图违约。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辩证来看,P2P网贷的发展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体系尚需完善,比例催收问题,P2P满足的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或者未能覆盖的群体借贷需求,也就说常说的“次级群体”,这类群体往往还款意愿并不高,甚至形成有组织性的拒绝还款行为,加上一些网贷平台的风控体系存在缺陷,平台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是造成借款人违约+暴力催收+到聚投诉,这是根本问题,也自然造成“坏账率”居高的问题。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那被催收的借款人确实很弱势,但是出借人也同样弱势,试想大部分投资网贷的都是一些经济稍微宽裕一些的人群,他们又如何承受巨额的损失?”
一边是部分借款人一时资金周转不开被暴力催收,一边是网贷机构深受“老赖”之苦,此时,聚投诉便成为了双方的阵地。
“对于平台而言,善意投诉可以帮我们提高服务水平,检查服务质量,弥补管理漏洞。我们只怕将投诉作为逃避债务和以投诉要挟成为一种’生意’。”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整个网贷行业需要的是一个中立的平台做为处理投诉的调节方,这家平台不依附于任何公司与企业,也不以赢利为目的,纯公益机构。
亟待完善的体系
针对上述根盘蒂结的复杂问题,监管也早已出台相关文件,除了上述禁止暴力催收的规定。在今年8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通知》明确要求了行业内的p2p平台尽快向监管层报送老赖信息。
有平台人士讲述,即将上报的名单有五个筛选条件:1.企业借款人和个人借款人金额较大者优先(应扣除超过24%以上的利息);2.逾期时间超过6个月;3.已进行合法、必要的催收;4.有证据表明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且拒不还款;5、法院已判决。
另据新华社报告,为防范化解P2P网贷平台风险、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首批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信息已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共涉及逾期金额近2亿元。
央行相关人士介绍,经网贷平台和各地金融办筛选审核后,目前首批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信息已纳入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可向3900多家接入的放贷机构提供服务。征信中心将依法提供合规的查询服务和异议处理渠道。在此基础上,央行还将推动小贷公司、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实现彼此间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动预警,快速识别和有效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首批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中,超八成是个人,企业借款人不足两成;大部分借款逾期两年以上,最大逾期金额超千万元。
不过,上报恶意逃废债名单的效果短期内难以见效,仍需长期等待周期效果。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对于网贷平台来讲,完善自身的贷后管理体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的网贷平台贷后管理的缺失成为主要问题。催收只是贷后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以条件触发才能进行催收,不管是自我管理的催收还是外包型的催收,第一步是要先了解借款人的情况。贷后管理作为风控的延续,在对于借款后,借款人的变化要及时掌握情况。目前,很多网贷平台比较缺乏这种贷后有效管理和再次确认,只知道一出先问题就去催收,用“暴力”来粗暴的解决问题,不仅仅是违规,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个人权益。
“客观中立的来说,政策银行加网贷平台完善科学的贷后管理机制,是杜绝暴力催收的有效手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贷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完全的外包或者依赖于人工智能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毕竟我们的整个征信记住还较为薄弱。”
杨骏敏也向新金融头条表示,对于信贷业务而言,贷前的逆向选择以及贷后的道德风险是无法规避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返欺诈、信用评估以及后管理环节方面做到极致。除了在收费方式、利率方面满足141号文要求外,在催收方面也尽可能的绿色满足监管要求。当然,聚投诉上面也会花费人力去倾听和处理借款人的问题。
总而言之,网贷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应当禁止,但禁止暴力催收并不是长效之举,此类行为也无法完全杜绝。但是一些根本性的“软举措”可适当实行,例如信用体系完善等,其既利于几方的利益保护,也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毕竟,聚投诉只是公益性网络媒体消费投诉服务平台,并不是多方的利益争夺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