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除了购买版权之外,更多的是在建设一个提供原创土壤的生态圈。与此同时,腾讯也开始强调内容自制的概念,并已经在一些垂直的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传统媒体们都认为残存的内容和品牌实力可以作为媒体转型筹码的时候,BAT的插手已经切断了这最后一条求生之道。
就在近日,财大气粗的腾讯又在娱乐新闻领域与美国《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简称THR)正式达成了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合作,后者在好莱坞娱乐产业中代表着终极权威。THR是好莱坞娱乐产业的风向标媒体,对欧美明星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就在去年,腾讯还与时代华纳公司旗下的HBO、华纳音乐单独签订了协议。去年10月,腾讯也与SONY签订了流媒体协议,也包括他们旗下的艺人,比如碧昂斯和蠢朋克(DAFT PUNK)。
腾讯的行为也意味着,好莱坞娱乐新闻内容的最高点已经被它占领。不仅如此,阿里巴巴与唱片业巨头BMG音乐签订了流媒体版权独家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也拥有狮门影业(Lionsgate)的一定股份。百度也与万仕达签订了一个打包协议,华纳音乐、索尼音乐和环球音乐都是它的投资者。
BAT巨头对内容产业亲睐有加,这对于正凭借内容和品牌艰难转型的传统媒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转型而言,流量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门户在盗版猖獗的时代凭借简单而粗暴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野蛮生长。虽然这种方式一直为传统媒体的高逼格文人们所不齿,但拥有流量的一方最终还是在这个时代胜出。
面临新媒体的压力,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正在锐减。今年早些时候,有传闻称阿里巴巴要用5亿人民币入股21世纪传媒公司,占股20%,后者拥有包括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掐指一算,21世纪传媒大概估值约为25亿人民币。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今日头条》完成了C轮融资,规模1亿美金,估值已经超过5亿美金,也就是30亿人民币,是21世纪传媒的1.2倍,投资者则包括红杉、新浪微博等。
而就在昨晚,老牌杂志《环球企业家》杂志主编助理张亮在个人微博中爆料称,老东家《环球创业家》杂志进入清算阶段。虽然这个消息最后遭到了否认,但不难看出,没有在其领域拥有顶级内容的纸媒,品牌价值将和整个媒体一起可能消失贻尽。
可以肯定的是,内容产业在经历过盗版猖獗的时代之后,BAT的入局已经开始让它的价值重现,但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活,这似乎并不是福音。因为在收购完大量的内容版权之后,互联网公司们下一步也正开始染指内容的原创生产。
如今,腾讯游戏、动漫、文学、QQ音乐、QQ视频等产品除了购买版权之外,更多的是打造一种可供艺人进行原创的生态圈。在前几年狠狠地砸钱之后,腾讯也开始更强调内容自制的概念。与此同时,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腾讯事实说、腾讯财经、腾讯科技等借助自身的编辑部已然小有名气,在行业内也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
也许,下一个中国最大的媒体编辑部将在腾讯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