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主流单车文化的城市中,”骑“士和其他人群的差异较小,他们不再关心骑行服装和自行车的性能。
无论是钟情于户外运动的“骑手”,还是倡导无车主义的环保一族,抑或只是一个习惯了单车通勤的公司职员,城市中的他们和行人的脚步和滚动的机动车轮一同穿梭——新单车车文化正在流行。
新单车文化&共享单车文化
在我们的城市,当越来越多的公民们选择将自行车变成一种可行的交通方式,不分年龄、性别、种族、身材、政治地位、经济条件——这也是新单车文化的基础:穿着西服外套,考究的衬衫和条纹长裤,也乐意在日落时分悠闲地穿行于街巷和自行车道。
拥有主流单车文化的城市中,”骑“士和其他人群的差异较小,他们不再关心骑行服装和自行车的性能。单车变得更为亲民且大众化。
图一:没有一座城市不接纳自行车。单车是城市最随和的座驾,“骑'士是驯服单车的主人。
当人们自发地倡导全民单车通勤时,当人们在尾气和能源节约上有所选择时,当人们努力保障和维护骑行者的安全和基本权利时,当人们设计并展出自行车艺术时,城市的单车文化开始日益强大起来。
图二:设计感出众的自行车
拥有浓郁的单车文化的城市,通常也拥有完善的自行车基础设施,包括隔离开的自行车道、便于停靠的自行车架。今日,作为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共享单车文化已和新单车文化密不可分。
据有记载开始,第一个单车项目始于1965年的阿姆斯特丹,50辆自行车供大家免费使用。共享单车很容易和城市中其他车辆区分开来,因为它们的“装潢”:有统一的logo,以及被涂以明亮的颜色——增加辨识度,利于管理,便于拍摄宣传视频。随后的几十年里,众多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方面对共享单车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北美的共享单车文化
在过去20年中,美国和加拿大骑自行车的人数在稳步增长。北美地区的新单车文化蓬勃发展,与欧洲相比,其共享单车的服务范围虽然小了点,但仍可圈可点。
拿纽约来说,在这种大都市安放共享单车绝非易事。尽管如此,自2013年开始在曼哈顿推广的citibike仍然冲破重重困境,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citibike的使用人数接近6000万,拥有1.2万辆单车和750个车站——这是全美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
波特兰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城,这里的单车通勤者最多。波特兰交通局建设了一个”单车网络“和一个近500公里长的单车车道。波特兰的单车共享计划Biketown在100多个车站有1000辆自行车。
在共享单车的概念于美国扎根之前,蒙特利尔市就开始建造自行车道了,其自行车共享系统BIXIMontréal是北美第一个大型共享单车系统。该市仍致力于扩建其约70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并正雄心勃勃地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诞生了北美首批单车共享计划的地区之一——华盛顿特区,可以在度假村中使用山地自行车的怀俄明州,及以车道赛闻名的德州奥斯汀市,也较为瞩目。
一般来说,骑行在北美西部更受欢迎 ,特别是那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高档社区、大学所在地,这表明地理环境和气候并不是影响单车使用的唯一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收入会对人们使用单车的目的造成影响:高收入群体出于健身或环保的目的,而低收入群体多是为通勤。
单车文化在欧洲
作为共享单车文化的首批采用者,15年前巴黎一堆出Vélib项目,就重新定义了市民们的生活。该项目在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等旅游地推出了1.5万辆单车。除此之外,在巴黎还可以选择三类共享单车:我国的Ofo、Mobike,以及丹麦一家公司提供的共享单车。
说到欧洲的单车文化,不能不提及的是丹麦和荷兰,因为骑行是这两个国家的常态。
在丹麦,16%的旅行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多达50%的城市人口骑自行车去上班或上学。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平均每人有1辆单车,每天有63%的人骑自行车。强大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有助于鼓励在这些城市的市民参与进骑行的队列,骑行变成了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
图三:荷兰骑车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