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日开幕 “新国剧”《霸王别姬》究竟怎么新?

十年前,在陈士争刚刚筹备“新国剧”《霸王别姬》时,京剧界艺术家向他提出质疑:京剧能怎么新?这种“新”我们看不到,也不能想象!

 |  潘文捷
陈士争2012年创作的“新国剧”《霸王别姬》

陈士争2012年创作的“新国剧”《霸王别姬》

今天,旅美华人歌剧导演陈士争将携“新国剧”《霸王别姬》亮相北京保利剧院,为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拉开序幕。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在10月12日-26日这为期15天的时间里,为观众献上21场演出,涵盖了全舞台、半舞台、浸没式原创、音乐剧场等形式的剧目,以及交响乐、室内乐、电影交响现场音乐会等多个种类的演出。据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介绍,在所有节目当中,最具特色的要属“无问中西”姊妹篇里的新国剧《霸王别姬》和音乐剧场作品《赵氏孤儿》。这两部作品均由陈士争导演,前者将作为开幕式演出亮相,后者则是亚洲首演。

音乐节还将为陈士争授予“年度艺术家”荣誉。他曾在1998年因以全新手法执导全本《牡丹亭》激起热烈争议,闹得满城风雨;在筹备和指导《霸王别姬》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京剧界艺术家的质疑和京剧演员的抵触。“我在执导作品时从没把作品定性为东方或者西方的,创作是用音乐和画面讲故事,并没有把自己放置在与任何一方‘对立’的位置去考虑问题,”陈士争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优秀文化就应该让全世界的人们来诠释、来解读。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当成‘特产’,关到阁楼里面。”

陈士争

《霸王别姬》《赵氏孤儿》:从情感与人性出发改编经典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于1918年在北京首演。今年恰逢京剧《霸王别姬》诞生100周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也借此契机推出了 “新国剧”《霸王别姬》。这一版《霸王别姬》主要以袁世海和梅兰芳的版本为基础,讲述了霸王随虞姬一步一步兵败潦倒的过程和缘由,试图从若干条感情线深度挖掘这个传统故事。被誉为“中国京剧交响第一指”的指挥家胡炳旭将执棒本次演出,在发布会上,他称,《霸王别姬》家喻户晓,但此次导演把视觉、灯光和乐队编排相互融合,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将音乐变成了情节的一部分,“相信外国观众也可以很好地欣赏中国的国粹艺术。”

《霸王别姬》中霸王一角的饰演者、袁派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曾经演出不下百场霸王,他认为霸王是中国最有特色的男人,但是过去没能将这个角色诠释透彻。过去在京剧当中演《霸王别姬》,注重的是霸王的气焰,着力展现霸王的英勇,但此次的重点会放在“情”上,试图表现这一人物对爱情的执着。

音乐总监、青年笙演奏家聂云雷透露,乐池中不仅会有全套京剧乐队,还会有一个西方弦乐五重奏,定音鼓、竖琴等等西方乐器也都被调用起来。为了表现两个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配器上进行了处理,让京胡本来清脆嘹亮的音色变得更加柔和。此外,颤音琴和竖琴相互润色,为全剧的开头营造了空灵的氛围,而中国大鼓与西方的低音鼓将共同为霸王出征渲染上一抹悲壮的色彩。

除此之外,这一版《霸王别姬》会安排十位琵琶演奏家环坐舞台,演奏依照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动机写成的多声部琵琶片段。除了京剧当中的唱念坐打,陈士争还使用了互动视频和全新的灯光舞美效果,3D视效场面让整个舞台血色四溅。形体表演则融合了舞蹈和美术,虞姬身边的侍女跳着现代舞,营造故事外层的一种不安的预示性氛围,向来只通过一支马鞭象征呈现的宝马乌骓则化作真马,将在舞台上登场。

10月14日,继《霸王别姬》之后,另一部出自陈士争之手的《赵氏孤儿》也将在保利剧院进行首次亚洲公演,或许也会让戏剧爱好者们耳目一新。这部音乐剧场作品的编剧和作曲均为美国人,主要角色也由欧美演员扮演,英语对白贯穿始终。在先锋实验剧作家大卫·格林斯潘的改编下,这部《赵氏孤儿》的情节淡化了原作中的忠、孝、节、义等中国传统人伦纲常和历史赋予它的众多符号,而是从人性出发去探讨一段非脸谱化的复杂情仇。2003年,这部作品在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演出。据当时外媒报道,《赵氏孤儿》除借用了原剧剧情以外,从音乐到舞台“完全是一部百老汇喜剧”,演员表演夸张幽默,“在整整一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们笑个不停。”在首演结束以后,此前在美国书店里无人问津的《赵氏孤儿》英文版被卖到脱销。

这一次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的英文版《赵氏孤儿》,主创均来自美国林肯中心团队,相较于15年前的版本,音乐改动比较大。伴奏的部分采用了一个摇滚乐队编制,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现代,摆脱熟悉的东方音乐语汇,更具有影像感。

“无问中西”姊妹篇《霸王别姬》《赵氏孤儿》海报

陈士争:颇具争议的“年度艺术家”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每年会为一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颁发“年度艺术家”荣誉,表彰其在古典音乐文化领域作出的贡献。在发布会上,音乐节创始人之一、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透露,本届“年度艺术家”大奖将授予陈士争。

余隆并不避讳陈士争面临的争议,称“他最大的争议在《牡丹亭》”。根据《联合早报》2004年的报道,陈士争1998年在上海执导全本《牡丹亭》,因演出内容和形式主张与上海市文化局产生了激烈争议,闹得满城风雨。当时,陈士争“民俗化”的《牡丹亭》让观众在舞台上见到了虚实结合的江南园林,有亭台水榭、假山湖石、金丝雀笼等,在视觉上征服了英美观众,但很多中国学者和戏剧文化界人士则认为该剧没有尊重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美学传统。

在《牡丹亭》以外,《霸王别姬》的诞生其实也伴随着业内人士的不解。十年前,陈士争刚刚筹备新国剧《霸王别姬》时,就惹来了不少疑问。在创作研讨会上,京剧界艺术家就提出了质疑:京剧能怎么新?这种“新”,我们看不到,也不能想象!后来在排练的过程中,即使是比较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演员也感到对演出方式极为不适,因而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于一些处理方式,他们会说:“老师不是这么教的,自己也从没这样唱过。”

“我们都在寻找未来中国戏剧的路子,”陈士争在发布会上指出,自己的探索不是要替代传统戏剧,而是希望中国戏剧可以“两条腿走路”。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里做作品,希望可以把老故事做出新的体验。他希望演员和观众都能够突破固有的京剧程式,“你还没出来,我就知道你会怎么出来的;你还没演,我就知道你该怎么去演。这样一来,看戏看的是什么呢?除非我喜欢这种套路和程式,我才来看;可喜欢它们的,在中国能有多少人呢?”陈士争反问道。

余隆也指出,过去,中国戏剧的内容往往要让外国人猜,而且很难猜明白。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陈士争的做法可以让人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弟子只是一味的学习师父,那么一种艺术只会不断萎缩。但实际上,梅兰芳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敢于通过《宇宙锋》等代表作进行不断创新。“如果什么都不想变,那不如穿长袍马褂,骑马骑驴上街,为什么要开奥迪?”

余隆

“好作品在任何地方都是好作品。正如世界上的观众永远不可能全部学会中文,但只要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就是个很好的开始,进而才有兴趣去学、去懂。”在发布会上,陈士争称,《霸王别姬》《赵氏孤儿》都是中外艺术家合作的呈现,东西方通过交流达成理解,促动新的作品产生。

“保持无畏惧的追求很重要。”余隆指出,如今,国内一些艺术机构注重的是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做营销”,可艺术的好坏并非是市场能够评价的。“广场舞很有市场,但那是音乐形式吗?”他建议,如果观众想要看到全新的、前沿的、国际性的演出,北京国际音乐节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