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眼中真实的李光耀

对李光耀个人的敬佩之声,在新加坡的土地上似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中老年新加坡人而言,而年轻人则更多陷入“纠结”之中。

 |  金璐颖
3月22日,新加坡中央医院外下着小雨,不少民众依旧自发在医院外为当时仍在病危中的李光耀祝福。三个90后小男孩也加入祝福行列。

3月22日,新加坡中央医院外下着小雨,不少民众依旧自发在医院外为当时仍在病危中的李光耀祝福。三个90后小男孩也加入祝福行列。

“我专程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我献的花还在不在。”3月22日,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外,一位93岁的老太悲伤地告诉记者。这几日,一层浓浓的雾霾笼罩在新加坡上空,而比雾霾更浓厚的,是弥漫在新加坡人心中对国父李光耀的情愫。

2月5日,李光耀因为感染严重肺炎而入住中央医院;3月17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发表声明说,李光耀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后网上开始流传出各种李光耀已去世的传言;3月23日凌晨三时,被奥巴马称为“真正的历史巨人”的李光耀病逝,享年91岁。

再过五个月,新加坡将迎来50周年国庆,很多新加坡人都希望他们所爱戴的“严父”能够出席国庆典礼。然而,这个在政府资助的基层社区工作人员Daryl眼中“非常浪漫”的想法,已经无法成为可能。李光耀没有看到来自各地聚集在病房祈福的人们,无法看到新加坡五十岁生日时的荣耀和骄傲,更不会看到未来新加坡的变革和迷茫。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被看作是“现代新加坡创始人”。对李光耀个人的敬佩之声,在新加坡的土地上似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中老年新加坡人而言。

一些祝福的卡片上面写着:“加油,爱你。我们爱你,李光耀先生。”

说起李光耀给新加坡带来的改变,一群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华裔老人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他们表示,刚刚建国时新加坡没有资源,非常脆弱,是李光耀独特的眼光和政策让新加坡从“差的变成强的”,让人民都有地方住,有饭吃。

“就连大国的人都来我们这边讨生活。”其中一位女士提到,李光耀的生活非常朴素,为公众利益着想,“他家里都没有热水器,要自己烧水,用的椅子都是很多年的”。另一位自称出生于1965年独立日的马来裔女士Nora告诉记者:“只有他,能把新加坡从一个落后国家带领成一个发达的国家。”

对李光耀的敬重不止来自于中老年新加坡人。出生于1986年的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Chin Hao坦言,李光耀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切切实实给新加坡人带来许多福利。比如,出去旅游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对新加坡的护照有较好的待遇。“为什么要理会新加坡呢?”他自己回答道,“因为李(光耀)把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地方。”他和同龄人往往会把李光耀称为“ah gong”(阿公),也就是爷爷的昵称。

同样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的Chang Kuan也认为,客观来看必须认同李光耀的所作所为,虽然他也做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没有他的努力,新加坡不会有今天,这一点是有一定道理的。”26岁的Chang Kuan如是说到。他8岁随父母来到新加坡生活,现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3月22日,新加坡中央医院外,前来送祝福的民众。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政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看法稍有不同。他认为李光耀模式的成功绝对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其背后团队的成功。“新加坡如果没有李光耀,不会是今天的新加坡,但是绝对不是仅仅只有李光耀”,他进一步解释到,在李光耀同一时代的新加坡政坛,还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比如吴庆瑞、杜进才等,他们都是新加坡的开国元勋。

其实,早在1982年11月5日的一次记者会上,李光耀就曾表示,“我非常怀念老战友的感情,尤其是那些出生入死的人。那些我知道能够信任的人,战场上,他们绝对不会让我失望。”就是这些“战友”和李光耀一起创办了人民行动党(PAP),一起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将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弹丸小国打造成“亚洲四小龙”之一。

面对“严父”,新加坡人除了敬佩,也有不同的心思。在曾从事APP开发工作的33岁的Wu Weiting看来,李光耀实施了一些非常“严格”的令人窒息的政策和法规,除去新加坡大大小小的处罚外,还有一些看起来很美的政策也颇富争议,比如,被李光耀称为“建国基石”的“双语政策”。

虽然“双语政策”把新加坡从一个语言复杂的前英国殖民地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和华文的团结国家,从而奠定了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有批评者指出,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能确保新加坡人同时精通英语和华语,而且也导致“新加坡流失了一些文化特色和人情味”。

另外,不少马来裔居民也告诉记者,“双语政策”往往不能让他们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因为主流的语言是华语和英语,这为我们找工作带来阻碍” 。

最让李光耀饱受争议的,是他所提倡的不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亚洲价值观”,这是一种政治垄断、经济自由、文化复古(法家和儒家)的发展模式。从事金融行业的53岁的李先生是这种模式的忠实拥护者。他表示,民主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被政客滥用,弹丸之地的新加坡经受不住,“而且并不是每个民主制度国家都发展的很好,比如印度,菲律宾”。

上述李光耀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认为,“新加坡模式”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政府广泛采纳高智商的人才和远见卓识的精英来治理国家。人民行动党(PAP)里所有的精英政治家都能为了公共利益而齐心协力,不像是一些民主国家,比如美国,政党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攻击,结果一盘散沙。“这种团结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他强调到。

祝福现场还有许多来自其他族裔的人群。

整洁、廉洁、高效、精英是李光耀以及他的团队给新加坡带来的遗产。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的同时,李光耀先前的政策似乎很难再取悦新生代的新加坡人。

昂贵的政府组屋(HDB,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费用和公积金养老支出以及外来移民政策等等,都是近些年备受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新加坡人诟病的社会问题。“我感觉新加坡政府越来越不听人民的意见了。”尽管认为李光耀值得尊重,但Chin Hao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于现任政府的不满。

Wu Weiting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李光耀去世对于她们来说并不会像父辈们那么伤心。“因为毕竟父辈们经历过比较大的社会变革,亲眼见证了这些改变,但我们没有。”而且,她坚持认为,李光耀过去那种强势的作风和政策,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新加坡。

年轻一代这些不满的声音和复杂的情绪,也在2011年的大选结果中体现出来。在这场被誉为1965年以来最激烈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痛失六个国会议员席位,并仅得到了60.14%的总得票率,达到历史最低。

此次大选作为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引发了民众对于人民行动党前途的担忧,直接导致了李光耀当年辞去了资政内阁的职位,告别了他投入52年心血的政坛,也影响了现任总理李显龙逐渐缩减引进外来人才规模的相关政策。

当然,会有不少老一辈的新加坡人指出,因为年轻人很多不懂历史,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历过他们经历的巨变,所以无法很好理解李光耀的良苦用心。而且,即便是对现任政府不满的年轻人,可能也有些纠结和无所适从。因为如果去仔细观察反对党,他们有的多是怨言和批评,却很少有真材实料。“虽然执政党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好,但是目前没有一个反对党能够做的比他还好。” Chang Kuan说道。

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中文译本《李光耀观天下》)中写到他对于死亡的态度,“到时候我死了,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坚持我的立场。可能有些人认同,有些人认为我太苛刻,但是存亡关头,我一定要确保新加坡的成功。到头来,我得到了什么,一个成功的新加坡。我牺牲了什么?我的一生。”

而对于新加坡的未来,Chin Hao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果没有李光耀,新加坡会不如过去那样强大,但如果现在的政府能继承李光耀的精神遗产,未来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但真的很难再找到一个李光耀了。”Chin Hao无奈地笑了笑。

在李光耀病危期间,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且,近三日还出现连续上涨。

“我希望政策能够鼓励社会步向不只在乎成就、事业和经济的方向,未来希望政府能多给人们一点自由的灵活性,比如,不要等到退休了才支取中央公积金,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钱。”Wu Weiting告诉记者。

祝福现场的一只小熊。

(编者注: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Chang Kuan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