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 在“蜀国之蜀”的崇州竹里,我们掀开了未来乡村模样的一角

一砖一瓦、一竹一木,成都崇州市竹里的新式生态圈掀开了未来乡村该有的样子。

 |  底伊乐

2017年9月,它曾受邀参加了北美最大建筑盛会之一的“芝加哥建筑双年展”(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2018年5月,它又出现在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8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的中国馆里。

人们在这里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将竹条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原本破旧的房屋,在改造之后成为了一个个充满文创气息的活动个空间。

这里,传承着当地的竹编文化,发扬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让人们了解到,原来在竹林深处,有这样一个未来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被称之为“蜀国之蜀”的崇州竹里。

“作为这个村子的一员,我每天都会编一些竹筐之类的编织品,如今改造后的村子,变得更好了,我们还能传授一些编织技巧,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道明镇竹艺村的村民说道。

艺术品就是他们一生所追求的梦。

以竹编产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艺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改变,让艺术的小村落成为了未来乡村的文化名片?

何来「竹里」?

曾在蜀州做过通判的陆游,作为崇州的文化名片,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在其中找到了竹里的生活景象。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 宋·陆游《太平时》

道明镇的“竹里”就是取自这首诗的前两个字,陆游此诗中描绘的景象,的确是竹里真实的生活写照了。

一个紧邻四川成都的崇州市道明镇的竹艺村,就是竹里养分的土壤。作为川西林盘上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只有大片绿树和翠竹,几乎看不到农家建筑的地方,就是竹艺村。

生活在村里的村民,几乎都依靠编织竹篮、草帽等手工艺品为生,竹子成为了这里最重要的元素。

室内占地800多平方米的竹里,从动工到完成,仅用了52天的时间。在这52天的时间里,设计团队保留了大量村落原有的风貌,道路、河流、院落,竹林,都还在原来的地方,只不过用统一的建筑给他们穿上了新衣。

这个新颖的点子,是由四川中瑞锦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整体设想出的。以川西林盘为生态本底,用一种新兴的模式,结合非遗文化和竹编产业,让它们走出去,也让更多的人走进来,体验到一种未来农村的新生活。

2000多年的竹编文化活了,它让人们意识到了竹子这种绿色低碳材料更多的可能性。

如今,人们在这里劳作,用竹子打造出一件件珍品,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学习竹编手工艺活,来这里感悟建筑的美,体验未来式的乡村模样。

但我们更想把它叫做“生态美学园”。

外与内,竹与瓦中的生活

从空中俯瞰这里,会被一个巨大的卧躺着的“8”吸引,其实,也可以称作无限(∞)形。这种将数字几何与传统工艺融为一体的建筑,想用两个互相拥抱的圆形回答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所有关系的判定。

“这里的建筑形状并不是我们一味追求奇特的效果,而是根据背后无根山的形状进行修建的,这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宝地,”道明竹艺村名誉村长张永超这样介绍游客中心建筑的外形。

除了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村子里还有很多新村民。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法国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老师、当代艺术家刘伟福,中国青年诗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马嘶,传统生活美学践行者冯玮以及国外建筑大师,美学大师和书法家等,共同打造一个生态美学的宜居村落。

“这里还是原住民的家,我们不让他们迁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翻修再创造,在5,6点钟时,原住民还会端上自己的饭在院子里招呼大家吃。”张永超表示,正是这种温情脉脉的邻里关系让村子显得更有人情味。

与原住民一起生活,才能创造出更多人性化的艺术空间。

在竹里的一砖一瓦的背后,有的是体现生活方式的院落和文艺馆。

竹编博物馆: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道明镇里的竹编产品数不胜数,无论是小巧精致的竹篮、竹筐、竹蜻蜓、鸟巢、宝塔,还是庞大的屏风或艺术展品,竹编博物馆里都有陈列,除了陈列区和售卖区,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个竹编手工互动体验区,在展示非遗竹编文化的同时,让竹编通过手把手的传授体验,有了温度。

遵生小院:

旧时屋顶上的瓦片,如今成了走在地上的院坝,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周围挂满了手工制作的香包和竹扇,乐未央。

这里是品茶的好去处,无论是坐在小院还是房内,泡上一壶清茶,听着耳畔的琵琶琴音,翻开一本遵生八笺,抬眼就能望见对面那间院落。

国学文化、生活美学体验,二十四节气下午茶,在遵生小院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三径书院:

一间房子改造成的公益书院,虽然小但却充满了无限的能量。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并体验乡村学堂的特别。沙龙讲座、新书签售、文化交流,这里似乎成为了文人墨客最倾心的地方。

第五空间:

村里还有个第五空间。如果不说它是什么,你根本不会往“洗手间”这三个字上想,这种独特造型设计的高颜值洗手间,放在城里都会是一个艺术。除了基本功能外,这里还能上网、充电、缴费、购物呢。

无间的旅馆和精品的酒店:

有竹林、有树林、有鸟、有茶、有原生态的农田和手工艺品,那么就剩下一个可以在这住上几天的房间了。无论是单间旅馆还是套房酒店,这里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无根山下的一间院子内的9个房间,就是青年旅社活动的地方。在半山腰上,还有8个独立的酒店式客房散落在树林中央,无形中成了一个独立的户外院落。

特别的,为了不破坏当地的树林,这里有许多树都直插进房间内,在房里能看见一棵用落地窗围着的树,抬眼见树,也是一种别样的村落体验。

更多的民宿今后会在竹里拔地而起,让人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竹里的文化。此外,艺术家刘伟福创建的见外美术馆,也将让人们欣赏到陶瓷、水墨等装饰艺术的魅力。可以说,未来更多的项目会落地,但只有具备经营者的头脑、艺术家的眼镜以及人文者的情怀和公益心的项目,才能最终进入到这来。

作为用建筑点亮乡村的第一次尝试,竹里的成功引来了不少地方的借鉴和学习,但照搬照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竹里是一个药引子,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独特性,有自己的灵魂,只有抓住了自己的药引子,才有可能成功,”张永超表示。

未来的乡村一定是融合了城市和乡村最珍贵的元素所在。要有城市的标准服务、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制定、村民更深的融入在村落中,和村里的一切发生紧密的联系。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城市和乡村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或许当一部分人想要回家时,不再是为了落叶归根,而是在这样一座村落中生活着。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记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