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雄安新区,武汉长江新城准备怎么建

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全国专家组评审,这也意味着,作为对标雄安新区的长江新城,整体建设再次提速。

 |  产城瞭望

8月8日,武汉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半个月前,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全国专家组评审,这也意味着,作为对标雄安新区的长江新城,整体建设再次提速。

一、长江新城,武汉的未来之城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其中“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其中武汉236.7公里,它是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航运中心,更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龙头城市。

 2016年底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武汉必须放在全国乃至全球中去谋划、去定位,在事关中国梦大业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在发挥核心城市功能的前提下,谋划未来。母亲河的名片要擦得更亮,长江文明要重光,城市要一次新的向长江聚焦,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

2017年1月22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充分利用武汉主城区长江资源,以长江作为城市主轴,通过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形成城市发展亮点板块,高起点规划,瞄准世界顶尖级。

7月17日,长江新城选址公布,明确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对标雄安新区,按照“近期起步区30平方公里左右、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左右、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左右”的战略步骤,努力打造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大城,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9月28日,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概念)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吸引7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报名,最终5家机构入围。11月17日,起步区城市设计咨询建议国际征集公告面向全球发布。

2018年7月,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全国专家组评审,总体规划方案形成了长江新城建设“2025年沿江、2035年环湖北拓、2050年点睛”的发展时序。

(长江新城规划地铁23号线、25号线和27号线)

目前,长江新城已与招商局集团、中建三局、融创集团、北京华林、江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哈佛医学创新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与中信集团、中国电信、中科院武汉分院、华润集团、鑫创科技、北京天鸿、中科雁栖湖等达成合作意向。此外,已与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25家金融机构对接,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农、中、建、交6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2018年,长江新城开局之年

2018年是武汉长江新城启动建设的开局之年,主要工作是力争国家级武汉长江新区尽快获批,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全面完成各类规划编制,成为今年长江新城的重点工作。

力争获批国家级武汉长江新区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的新政策、新举措和新要求,紧扣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力争新区尽快获批。

启动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

今年起,将启动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长江青年城、“城市水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积极谋划住房制度改革政策。

全面完成各类规划编制

对标雄安新区,高水平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并开展规划环评,同步编制产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涉水系列规划、能源规划、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起步区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实施性规划,及时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相关规划法定化。

打造新民营经济创新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区、国际经济合作区

■ 积极引进央企、民企、外企参与新城建设。重点打造新民营经济创新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区、国际经济合作区。

■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建立产业目录,制定招商引资年度工作计划,出台新城招商、育商、强商政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华中创新金融中心

■ 高点定位,谋划打造以创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征的华中创新金融中心,逐步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建立长江新城产业发展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重大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

三、对标雄安新区,长江新城三步走

《武汉长江新城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长江新城的建设要对标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已于7月20日通过专家评审,有望获批后正式全面启动建设。

根据总体规划方案,长江新城建设形成“2025年沿江、2035年环湖北拓、2050年点睛”的发展时序。即2025年,建成由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构成的沿江交通廊道;2035年,进一步拓展城市合作区、国际总部区、科学研发区、共享创新区、文化体验区的建设;2050年,向东、向北,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5+1”的发展目标体系:“1”是打造成为武汉的未来之城;“5”是打造成为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民城;“1”是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重点培育智能创新、金融科技、国际交流的三大核心功能。

总规从组团式空间布局、水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蓝绿生态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绘制了一幅“三步走”的愿景图:

■ 到2025年,基本形成典范城市的建设框架。强化武湖绿心、沿江发展轴、西部发展轴的建设。以武湖为绿心,严格控制武湖-草湖蓝线,联通水系,增大蓄洪能力,打造城市水库;借鉴韧性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现代威尼斯。研究启动轨道交通20号线、27号线,建设谌家矶、武湖、阳逻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长江新城5G试验基地,实现商用;实施城市光网工程,打造全球首个全光网城市。

■ 到2035年,基本建成创新引领的现代化典范城市。到时,长江新城地铁站点600米人口和岗位覆盖率大于60%,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实现全路网绿色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区域内蓝绿空间占规划范围面积达65%以上、拥有绿道长度超400公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100%、清洁能源占比100%。

■ 到2050年,进一步向北辐射大别山革命老区、向东沿长江主轴和邾城方向拓展,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一小时快速交通圈可达全市

在区域结构上,长江新城将加快构建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环射互通,促进空、铁、水、公联运,江海直达,打造复合高效的交通新格局。构建“双快四网”格局,形成长江新城与周边大临空、大车都、主城区一小时快速交通圈;与周边的孝感、天门、潜江等城市形成30分钟城际交通圈;与合肥、宜昌、南昌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与京津冀、成渝、珠三角、长三角形成三小时门户圈的零沟通、无阻碍的对外交通格局。

依托武湖打造城市水库

在生态格局上,更加彰显“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结构,实现“理水、融绿、营城”。依托武湖、草湖核心水体构建城市水库,实施上、下湖隔堤工程;构建完善的河道河湖体生态系统,打造融入景观的生态雨水管理体系;营造共生绿楔,实施大别山到木兰山到长江的山湖林田河的整体的涵养与保护,构筑十字生态轴、环城七彩森林带、纵横蓝绿网、两级通风廊道;传承山水文脉,融汇未来模式,形成科学研发、共享创新、商务服务、国际经济、港口自贸、生态示范等发展片区。

三大超级中转站满足换乘需求

在交通结构上,长江新城打造适应未来出行的城市交通样板,构筑空中、地面、地下一体化出行模式。空中包括空中轨道、空中步道、低空无人机,地面采用智轨、无人驾驶道,地下采用地铁、地下道路网和地下物流的格局。特别是构建公交+慢行体系,推进全程绿色出行。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形成一条市域铁路、四条快轨、六条浮轨的格局,重点将形成三个超级中转站:一个在谌家矶,一个在武湖,一个在阳逻,以满足市民的换乘需求。

智慧新城成为全球亮点

在产业形态上,智慧、低耗、高效的创新经济将成为长江新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长江新城将通过建设全城光网、全域WiFi、千兆入户、智能应用等项目,成为“中部支点、全国重点、全球亮点”的新型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