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发折射出碧桂园高周转模式背后的系统性问题,更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大跃进时代的癫狂。质量不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个夏天,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的楼盘塌陷,就像p2p爆雷那么密集。
6月24日,上海奉贤海湾镇碧桂园项目塌陷,1人死亡,2人重伤;7月12日,杭州萧山碧桂园·前宸府塌陷,引发路面坍塌和水管爆裂;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城市之光塌陷,6人死亡、2人重伤……
上周,碧桂园请了100家媒体记者到广东顺德总部一日游,用香奈儿和红包公关了98家媒体,不料被另外2家媒体曝光,引发舆论滔天指责。
8月3日,苏州开始全面清查碧桂园在建项目,“该清出的一定要清出市场”。
碧桂园在30个省、220个城市、768个县城和乡镇,拥有1468个房地产项目,除了台湾、西藏、香港、澳门,中国哪个省份都有它的身影。
如果全国各地都学习苏州好榜样,碧桂园这家公司就别干了。
所以,包工头起家的老板杨国强坐不住了。他在管理会议上声泪俱下:“我很伤心,生命是最可贵的。四十年前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在不停反思……”
仅次于杨老板的实权人物,干了21年施工的总裁莫斌接着表态:宁可损失工期、增加成本,也不能对质量和安全有一丝一毫的损害。
莫斌还立下军令状:要是那个项目出现问题,内部激励全部取消。
1、成败高周转
2017年,碧桂园超越万科、恒大拿下宇宙第一大放弃的宝座,靠的一套玩得无人能出其右的“高周转”模式。设计通宵加班拿地当天出图纸,项目总亲自报建,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正,5个月资金再利用。
泥腿子出身的杨国强相信两句简单至极的名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也成为他的管理法宝。
碧桂园的高周转靠的是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惩罚制度。项目开工后3个月开盘就能拿到高额奖励;土地摘牌超过40天如果不开工,项目总直接卷铺盖走人。
2010年,杨国强开价250万年薪,把中建五局的总经理莫斌挖过来做总裁。碧桂园虽然上市好几年了,但还保留着浓重的家族企业特色,杨国强把大股东的位子早早地让给了大女儿杨惠妍,自己甘当垂帘听政的太上皇。杨国强是董事局主席,大女儿杨惠妍做副主席,小女儿杨子滢给他做主席助理,侄子杨志成做副总裁,大女婿陈翀也个非执行董事。
这么一个局面下,莫斌虽然是位于杨国强、杨惠妍之下的第三号人物,但他毕竟是外人,杨国强就算天天见他,也要每天给打一个小时电话。
一同进来的高管纷纷离开,莫斌却稳扎稳打,成了碧桂园的实际操盘手,把杨老板的意念打造成一套高周转的建筑施工体系SSGF。第一个S是科技创新,第二个S是安全,G是绿色可持续,F是又快又好。
碧桂园声称,有了这套装配式建筑体系不但可以减少木材、水泥、沙土的使用,还能缩短8到10个月的建筑周期,“年头买房年尾住”。客户如果不放心,碧桂园承诺“全天候开放工地”、“先看工地再买房”。
现在SSGF已经推广到200多个项目,碧桂园说还要把它推向全国。
对了,总裁莫斌去年的年薪涨到了2782.8万,8年上涨了10倍还多。
就在刚刚过去的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50%。
不过,随着三四线城市棚改叫停,高周转的隐患也终于以施工事故的形式爆发。
2、火烧资产负债表
碧桂园1500多个在建楼盘,一半儿以上位于三四线城市,这里是浩浩荡荡的棚改重镇。2017年,碧桂园销售金额5508亿人民币,净利润246.9亿人民币,其中三四城市的楼盘为碧桂园贡献了58%的销售额。
大老板杨国强说:感谢这个伟大时代……城镇化趋势恰似浩荡东风势不可挡。能在这个伟大时代奋力拼搏,力争上游,实乃碧桂园之幸。
中国大陆前十大房企,碧桂园规模最大,单价最低,每平米只有9080元。碧桂园,世界500强,只要9080,你买了不吃亏,你买了不上当。
高周转的背后,是杠杆叠加下的巨额负债,是每天一睁眼就要被银行拿走的滚滚利息,更是在广大三四线县城乃至乡镇摊大饼式的拿地扩张。
自2015年以来,在涨价去库存的宏观调控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最癫狂的时刻。面对不断上涨的地价,各大房企不得不高价拍地,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为了抢到地皮,不惜将金融杠杆发挥到极致,由此承担了庞大的债务,而碧桂园的高周转则成为债务压迫下的扭曲产物。
2017年,碧桂园总负债9300亿人民币,比2016年整整增加5200多亿,其中应付款增加1800亿,银行借款增加1767亿,这些均属于刚性兑付,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债务压力必然水涨船高。
而同一时期,碧桂园的资产增加额主要是在建楼盘,其中很多都已经通过期房的形式预售客户款回笼3500亿资金,但是随着货币化棚改政策被叫停,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势必将会遭受巨大的回款压力。
面对刚性负债,不断降温的楼市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逃不过吃不了兜着走的命运。
3、房地产大跃进的落幕
事故频发折射出碧桂园高周转模式背后的系统性问题,更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大跃进时代的癫狂。质量不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久前,杭州绿城房地产建设董事长李军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谁也不要笑话碧桂园,接下来估计谁都逃不掉。”李军一直劝同事这两年不要买房,因为近两年的房屋质量是最差的,维权潮会在这几年出现。
讽刺的是,今年夏天杭州大暴雨,绿城杨柳郡地下车库的墙体居然发生了垮塌。
绿城曾被视为房地产品质的标杆。标杆都摇摇欲坠了,谁还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