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可可涨价 今年的情人节爱心巧克力你得多花点钱了

中国等市场对巧克力的胃口越来越大,全球可可需求量激增,但天灾人祸却导致可可产量下降,供不应求,价格飙升,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巧克力价格也随之上涨。

 |  Stephanie Strom
图片来源:CFP

图片来源:CFP

今年的好时巧克力或许会比以往都来得更不便宜。

至少是情人节这天的巧克力。

去年,可可(大部分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价格飙升,迫使巧克力生产商提高价格、缩小包装。

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对巧克力、尤其是需要更多可可的黑巧克力胃口越来越大。

西非银行(EcoBank)软商品研究主管爱德华•乔治(Edward George)说:“尽管北美和欧洲对巧克力的需求也很强劲,但真正推高巧克力价格的是亚洲对可可需求的增长。”

另一个因素则是哈麦丹风(harmattan)。12月正是主要的可可收获季开始的时候,这股干燥、带着尘土的风席卷了西非主要的可可生产国。而且今年的哈麦丹风比往年都来得更猛烈。

此外,一种叫做黑斑病(frosty pod)的真菌病害也危害着可可树,可能导致产量骤减。

据国际可可组织(International Cocoa Organization)的数据,上个月一吨可可豆的均价为2921.05美元。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略高,但仍然低于去年8月3270美元的最高平均价格。这个高位反映,当时人们担心埃博拉病毒可能会阻碍可可豆的收获。

几家大型巧克力公司拒绝接受采访,讨论高价可可对自身业务的影响。但好时公司(Hershey)、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以及拥有美国糖果制造商Russell Stover的瑞士公司瑞士莲(Lindt & Sprüngli,L&S)去年都提高了价格来抵消可可成本的上涨,提价幅度最高达到了8%。好时产品更是全线提价。

“与其他巧克力公司一样,L&S2014年也被迫偶尔对部分精选产品的价格作出调整,消化原材料成本带来的挑战,尽管我们一开始总是努力通过提高效率、扩大产量来应对这些挑战。”瑞士莲公司公关主管西尔维娅·凯琳(Sylvia Kälin)在邮件中写到。玛氏(Mars),也就是m&m巧克力豆和Milky Way巧克力的制造商,同样宣布了提价的计划。

凯琳说,目前消费者们还没有因提价而惩罚这家公司。

消费调查公司尼尔森(Nielsen)的数据也暗示了价格的上涨。美国人去年购买巧克力的数量增长了1.2%,但他们支付金额却增长了2.6%。

亿滋国际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它旗下有好几个品牌都要使用巧克力,比如吉百利、Milk and Lu。去年上半年,它第一个提高价格,但他们在欧洲的零售商却拒绝合作。结果导致亿滋国际首席执行官艾琳•罗森菲尔德(Irene Rosenfeld)在8月份的电话会议中把这件事描述为“纠纷延长,分销层面蒙受了短期的损失”。

大宗商品分析师乔治称,这次对抗出人意料。他说:“有几家公司震惊地发现,消费者们竟然这么轻易地转而选择更便宜的巧克力,甚至干脆就放弃了巧克力。”

随后,这家公司在节日期间又遭遇了抗议,因为它宣布将不再销售巧克力金币,但这一次它面临的抱怨比上个月要温和。当时,它表示将对吉百利奶油巧克力蛋作出调整(美国市场销售的奶油巧克力蛋由好时公司制造,因此不受影响)。

亿滋发言人瓦莱丽·摩恩(Valerie Moens)说,亿滋的吉百利牛奶巧克力蛋外壳将不再使用吉百利牛奶巧克力(Cadbury Dairy Milk),而是“标准的、传统的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吉百利牛奶巧克力的牛奶含量很高,而牛奶的价格去年曾经大幅上升。

同时,亿滋还将奶油巧克力蛋的数量从每袋6枚减少到了5枚。尽管亿滋公司建议小幅下调这种小包装产品的价格,但摩恩说,零售商擅自制定了价格。本周,亿滋公司又宣布,将销售薄款的有机绿色黑巧克力棒,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的选择。

周三,亿滋国际在与分析师的季度电话会议上宣布,公司去年的营收中有16亿美元都来自于提价,主要是因为可可价格的上涨。

但这些还不足以抵消这家公司使用的大宗商品成本的上涨,因为提价打压了销量。投资分析师们质问罗恩菲尔德,这个战略是否合理。花旗研究公司(Citi Research)的大卫·德里斯科尔说,这家公司的去年在欧洲的巧克力销量下降了“两位数”,而其他公司遭遇的情况似乎并没有这么严重。“为什么这些竞争对手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罗森菲尔德说:“现实情况是,我们有几家跨国竞争对手的定价反应稍微落后了一点,结果给我们的业务造成了一些压力。”

她说,她预计竞争对手的价格今年上半年就会赶上来。

“毫无疑问,目前的价格差距比我们希望的要大。”她说,“我们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定价。”

小型手工生产公司因为有多种不同的渠道来获得可可,因此能够更好地应对可可价格这种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

比如,马达加斯加公司(Madécasse)全部可可豆都从马达加斯加购买。马达加斯加每年的可可豆产量很小,只有6千到8千吨,但它出产的Criollo可可口味浓烈,备受厨师和糖果生产商门的推崇。

同时,Criollo可可也不像供应量约占全球85%的Forastero可可那么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而主要种植于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Trinitario可可最终都制成了高端的黑巧克力,约占全球可可总量的12%。

“我们的可可甚至不是按大宗商品的价格交易,因为它产量太小了。”马达加斯加巧克力公司一位创始人蒂姆·迈考伦(Tim McCollum)说。“Criollo可可的价格都是现场确定,每天都在涨落。因此,我们确实不是很关注巧克力大宗商品市场的动态。”

同样的,销售巧克力、藜麦、大米和甘蔗糖产品的小公司Alter Eco也表示,他们在获取可可上也没有碰到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与可可生产者签订了协议,确保贸易公平和有机可可豆的提供。

Alter Eco公司2014年的销售额为150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多·罗列特(Edouard Rollet)说,公司直接与拉丁美洲的可可种植农民合作,公司利润的一部分也会返还给农民们,同时投资基础设施以支持他们的工作。这种做法还帮助他们提高了产量。

“西非的供应链是整个价格问题的核心。”罗列特说,“农民在整个供应链的最底层,他们没有变得富裕起来,因此他们看不到可可种植有什么未来,”他说,“所以,当地的农民正在种植橡胶树,代替可可树。”

根据Alter Eco公司与供应商达成的公平贸易协议,Alter Eco公司为他们出售的可可豆每吨支付200美元的溢价。罗列特说,收购价确实涨了一些,但Alter Eco公司还没有提高旗下巧克力和松露的售价。他说:“如果我是个精明的商人,我现在应该提价。”

关于可可生产劳动条件的负面报道曝光之后,玛氏、好时以及其他大型巧克力生厂商都承诺改变做法,向Alter Eco公司看齐。

例如好时公司上周称,他们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可可来自“经过认证的可持续”农场,同时他们正在努力,希望到2020年,全部可可都将来自这样的农场。

好时首席财务官伯特·阿方索(Bert Alfonso)在与投资分析师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提价5%到6%。他预测销售量会因此减少2%。

阿方索说:“虽说最近情况有些改善,这一点很好,但我们的可可价格依旧高于2014年的水平。”

 

(译者:刘楚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