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印度皇室影响的珠宝设计

印度风格与欧洲珠宝相互影响。

 |  大寫的蘿菈

作者:Laura Lan蓝思晴

当我们提到印度风格的珠宝设计,往往都是莫卧儿王朝的影响,莫卧儿王朝的珠宝设计风格特殊,后来也因为法国珠宝商前往经商,汲取了莫卧儿王朝皇室的珠宝作品的元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东西方融合的珠宝风格。

上一回文章《留下来才是眞的│伊朗皇室珠宝》文章提到的卡塔尔尼阿勒萨尼收藏中,有许多印度在英国统治前的莫卧儿王朝留下的古董珍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量的巨型钻石与祖母绿宝石。古老的印度拥有丰富的宝石旷产,其中以钻石、蓝宝石、尖晶石等都是印度著名的当地宝石天然资源,外可临近得缅甸与斯里兰卡的红宝石、蓝宝石,以及波斯湾来的珍珠。也因为这个丰富的宝石资源,让印度成为众家王朝与帝国的侵略对象。

△ 在“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中展出了大量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珠宝。(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现存可见的印度珠宝多半为1526年以后制作的珠宝作品,而其中祖母绿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宝石材质,但其实印度并不生产祖母绿,自从哥伦比亚挖掘出祖母绿后,欧洲商人纷纷将祖母绿运往印度交易,也让印度珠宝作品中频频出现硕大的祖母绿宝石为基础的设计,这些祖母绿宝石也被铭刻文字或图形来用以避邪驱病或免除诅咒之害。印度的珠宝并不仅仅用来做为装饰使用,也常运用于许多皇室社会礼仪等用途,这一点也间接地影响了欧洲使用珠宝与设计珠宝的风格元素。

△ 祖母绿在印度皇室珠宝中使用频繁。(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宝石在印度的象征意义—

在印度所有的宝石都有其特殊意涵,在早期印度梵文典籍中《宝石论(Ratnashastras)》详细记载了每一种宝石的神话起源以及属性和运用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九种宝石(Navaratna)即为:钻石、珍珠、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锆石、托帕石、猫眼石和珊瑚,每一种宝石都象征着不同的星球,也代表宇宙的缩影,而自然就延伸为护身符的形式意义。

△ 印度文化中每一种宝石都有其象征与神话缘起,因此常可见多种宝石装饰的饰品或物件,如上图的笔盒与墨水瓶,以及下图的Pendant吊坠。(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根据印度教的宝石学理论,祖母绿代表的是水星。祖母绿在伊斯兰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地位,特别在避邪这一方面。而波斯文学中更将祖母绿隐喻为善良与纯洁,更加强化祖母绿在驱凶避邪方面的象征意义。在印度莫卧儿王朝中对于祖母绿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晚期,而祖母绿大多以浮雕图雕或铭文方式装饰。

△ 这个Aigrette白鹭饰品上的祖母绿雕有图纹或铭文装饰,这也是印度常见到的祖母绿加工方式。(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祖母绿应该就是“泰姬陵”,泰姬陵祖母绿(Taj Mahal Emerald)重达141克拉,是莫卧儿王朝传下来的最大的祖母绿宝石之一,宝石的正面纹饰着17世纪的莫卧儿王朝时兴的花朵图腾,根据考据泰姬陵祖母绿的最初拥有者应该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世(1628-1658)统治者Shan Jahan。

△ Taj Mahal Emerald泰姬陵祖母绿。(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这一枚巨大的祖母绿宝石后来在卡地亚于1925年的世界博览会中,被重新设计装置在一件被称为〝Collier Bérénice〞的颈饰上,连同一件带状头饰与一对祖母绿耳环及一件胸针夹为整套作品。后来整套作品又经过拆解再重新设计,并于2010年由卡地亚再进行重新镶嵌为其他作品。

△ 泰姬陵祖母绿曾于1925年时由卡地亚制成Berenice颈链,可由当时的插图一窥这一颈链与头饰的样貌。

△ 而后泰姬陵祖母绿再被制成冠冕,中央祖母綠被设计为可单独拆卸作胸針用。

—印度风格与欧洲珠宝相互影响—

卡地亚与印度风格或印度珠宝作品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1909年当时职掌卡地亚伦敦分公司的皮耶 卡地亚来到印度,希望挖掘新客户以及新宝石的来源,即开始与印度王宫频繁接触,这也促成了卡地亚与印度珠宝及其风格的灵感交流与创作。随后卡地亚与其他来自法国与英国的优秀珠宝商,纷纷与印度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让印度皇室珠宝接受了更多来自于欧洲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欧洲珠宝设计的风格。

△ 卡地亚自20世纪初开始便为印度皇室制作珠宝,这件制于1932年的项链可见卡地亚的设计亦受到印度风格的影响。

其中卡地亚最著名的〝水果锦囊(Tutti Frutti)〞就是其中受到印度风格影响而创造出来的独有创作。水果锦囊多半使用祖母绿、蓝宝石与红宝石做为创作的主要宝石,而这些祖母绿、蓝宝石多半也如印度常见的图腾纹饰,不规则的宝石模样,也是沿用了古老印度珠宝作品,喜欢保留宝石原样,而不予以切割的风格。

△ 卡地亚旗下的Tutti Frutti水果锦囊系列作品是印度风格设计的代表。

1858年英国正式统治印度,使得印度珠宝的风格也大幅地受到西方珠宝设计风格的影响,再者由卡地亚领头的法国珠宝商带动了印度珠宝作品的一个东西交流的风格变化。比如印度珠宝常用古法〝昆丹〞,是一种以纯度极高的金箔环绕宝石做为基座,金匠通过铁质雕刻刀就可以将金铂紧贴宝石,创造出韧性与强度双强的基座,这种技艺在外观上看起来像是西方的密封式镶嵌,而使用纯金的原因是利用黄金的折射,让镶在上头的宝石更加闪耀,在西方珠宝工艺的传入后,印度珠宝作品开始以〝爪镶〞取代了〝昆丹〞;另外铂金的引进取代了黄金的使用也是这样潮流下的转变之一。

△ 以纯金金箔做为固定宝石基座的昆丹工艺是印度古老的镶嵌工法。(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印度皇室惊人的宝石收藏—

在这样的潮流下,印度皇室成员开始将自家珠宝收藏拿出来,按照西方样式重新设计镶饰,印度的珠宝作品佩戴多为男性,且宝石硕大且繁复堆砌,其中帕蒂亚拉(Patiala)王公布品德拉·塞恩(Bhupinder Singh)就是卡地亚与宝诗龙的重要客户。

△ 印度帕蒂亚拉邦的王公布品德拉·塞恩邦主是知名的宝石拥有者,也是许多珠宝品牌的重要客户。

据说帕蒂亚拉王公布品德拉·塞恩经常委托珠宝商为家族中的女性制作珠宝,也常馈赠订制珠宝给欧洲皇室成员,他经常身边众多随从地携带大量的宝石来到珠宝商这里要求设计制作,他交予卡地亚的珠宝就超过数千颗;而其交给宝诗龙的六件宝石盔甲,就饰有约7000颗钻石和超过14000颗的绿宝石。

△ 印度帕蒂亚拉邦(Maharaja of Patiala)王公布品德拉·塞恩勋爵(Sir Bhupindra Singh)委托卡地亚制作了这条佩戴于庆典时的项链,共镶嵌了2,930颗钻石,总重达1,000克拉,中央镶嵌的是著名的德比尔斯黄钻,重达234.65克拉。 

—印度皇室委托珠宝品牌制作—

其中创作于1931年的帕蒂亚拉红宝石短颈链(The Patiala Ruby Choker),是帕蒂亚拉王公布品德拉·塞恩委托卡地亚为家族中的女士设计制作,以串珠方式将红宝石并联串起多层,且结合钻石与珍珠化为颈链,是典型将西方设计思维带入印度珠宝的例子,因为在此之前,印度珠宝作品多半喜用不同颜色的宝石并列成串珠式。

△ 布品德拉·塞恩勋爵于1931年向卡地亚订制帕蒂亚拉红宝石短颈链赠与妻子。(下图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而反言之,印度的珠宝作品多半为男性皇室成员佩戴,用作接待外宾以及其他社交场合礼仪穿搭,这些搭配的方式也影响了部分当代珠宝商的设计作品,比如印度男子的头巾宝石装饰、羽毛与流苏型的形式,都是影响了法国众多珠宝设计品牌的风格之一。梵克雅宝在1924年创作的Hindu手链(后来改为胸针)也是将印度特有的物体造型和图腾转化为法式风格的作品。

△ 梵克雅宝1924年所制作的Hindu胸针。

△ 这两件由梵克雅宝所制作的长项链受到印度流苏形式风格的影响。

1910年法国珠宝商Chaumet尚美也曾经和其他珠宝商一样派商队前往印度,也同样汲取了来自印度文化的设计图腾,其中“流苏”的形态也运用在1920年代一件名为“舞姬”的珍珠长项链作品。

△ “舞姬”长项链是尚美巴黎CHAUMET受到印度风影响的最佳代表。

这种长流苏形式、珍珠串连的工艺,常见于众多法国珠宝商的设计作品,并在后来Art Deco时期时引起欧美珠宝设计的一股风潮,其实就是来自于印度文化的影响。

△ 印度风格至今仍影响着珠宝设计,这两件梵克雅宝制作可结合为单一长项链的Oiseau sur la branche项链便是来自印度珍珠串连工艺。

—印度王公独有的配饰风格—

1937年卡地亚为纳瓦纳加尔土邦王公迪维加 辛吉设计的一枚虎眼头巾装饰珠宝,就是典型西方珠宝商为印度王公设计珠宝配饰的重要作品之一。重达61.5的金色钻石是纳瓦纳加尔土邦前一任王公从卡地亚品牌之处购得,搭配着金色钻石围绕着多长形切割的钻石,镶饰出像是羽毛的形体,这也是参考了传统印度的头巾装饰珠宝形体,再结合了西方装饰艺术的风格而来,这一个多重可转变使用的珠宝作品,也可以当做胸针使用,并且可以单独将中央位置的钻石及其周边的钻饰一同拆下,做为王公平日把玩之用。

△ 为纳瓦纳加尔王公迪维加辛吉设计的虎眼头巾装饰,制作于1937年,镶嵌特殊的61.5克拉金色钻石。

如果我们从古董照片去观察传统印度王公身上的珠宝配饰,有几个设计特征也是后来西方珠宝商沿用创新在珠宝设计上的重要元素:围绕在头巾上的三角式冠冕连接着多彩宝石的串珠链,中央有一个镶有羽毛的重要钻石,胸前繁复且多重接连的项链加上短颈链,这些如瀑布倾泄的多重串连珠宝也代表着隆重肃穆的意味,珍珠的流苏与串珠设计也是常见于王公身上的珠宝装饰。

△ 頭巾饰品是印度珠宝中重要的元素。(下图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所有)

—海瑞温斯顿为多枚宝石再切割—

西方珠宝艺术的传入印度,不仅仅让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进而影响了珠宝设计的风格,也让印度除了男性佩戴珠宝之外,女性也渐渐开始佩戴小型的珠宝作品。以自家收藏的珠宝委托西方珠宝商设计制作的风气也十分流行,其中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是印度市场重要的珠宝供应商,卡普尔塔拉土邦王公贾力特吉特 辛格以及印多尔(Maharaja Yeshwant)王公饶 霍尔卡(Hao Holkar II)二世,都是海瑞温斯顿的重要客户。

△ 印多尔王公饶 霍尔卡二世。

比如印多尔王公饶 霍尔卡二世曾经委托海瑞温斯顿设计的一枚蓝钻戒指,便是以饶 霍尔卡二世偏爱的现代主义设计,并以埃卡特 穆谢西乌斯(Eckart Muthesius)在1930年代为王公设计的马尼克花园(Manik Bagh)为灵感来源,并以当时在印度还刚成风潮的铂金材质制作戒台。这枚戒指与另一枚饶 霍尔卡二世为第三任妻子与其所生之女尤菲米娅 克兰(Euphemia Crane)所委托设计的戒指是同一时期镶嵌,两件作品所使用的蓝钻皆为海瑞温斯顿供应,海瑞温斯顿收购稀有钻石的眼光与功力非凡,印多尔皇室的许多传奇珠宝皆由其供应钻石,如印多尔梨型钻(Indore Pears)、伯特 罗德钻石(Porter Rhodes)皆出自于海瑞温斯顿的手笔。

△ 制作于1946年的印多尔之钻,原是两颗来自印度戈尔康达各为46.95克拉和46.70克拉的水滴型切工钻石,后由海瑞·温斯顿先生重新切割再售出。

△ 原石重达153.5克拉的白钻石的伯特 罗德钻石,由海瑞·温斯顿先生切割后曾售予霍卡尔王朝统治者印多尔。

说到世界上著名的蓝钻〝神像之眼(The Idol’s Eye)〞也在卡塔尔尼阿勒萨尼收藏中,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浅蓝色钻石,传说中是从印度教一位神灵的眼睛取出来的钻石,因此得名。钻石在梵文中被称为〝金刚〞(字面上可解释为〝雷电〞),在印度传统意义上因其坚不可催的特性,常被认为是属于男人的宝石,也用来表彰财富。1949年左右海瑞温斯顿先生曾一度得到此一传奇浅蓝钻石,所以可想而知饶 霍尔卡二世能够自海瑞温斯顿之处得到蓝色钻石镶成戒指也是理所当然,更看出印度皇室对珠宝与宝石的鉴赏力非凡。关于印度风格与印度皇室的珠宝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说,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 海瑞·温斯顿先生1946年将70.20克拉的神像之眼( The Idol's eye)重新切割为椭圆形。

作者系华语圈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创办《引想力工作室》从事专业文案、顾问、讲习等工作。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作品,作者与本号保有文章所有著作权,欢迎朋友圈转发文章。如需全文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号进行授权。禁止任何第三方平台未经许可之擅自转载及任何自行撷取篇章或删减文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