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积金下调,相当于降薪8%吗?

华为降低公积金比例,一个月下来员工到手的工资少了,但长远来看员工账户里的金额其实也减少了!所以才会引起大家的热议。

 |  职问

5%是困难企业线,说明华为很困难,快破产了吧!

前几天网络传言华为把北京员工公积金缴纳标准全部从12%下调到了5%,网友们是这么怼华为的。

后来华为公司回应证实,确实将北京、上海、成都、济南、杭州和廊坊等地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至和深圳一样的5%。

网友们的反应很迅速,有人认为“华为把公积金降到冰点,是对基层员工的剥削”,也有人说这是“华为的间接裁员”,也有人反而认为这是提升了“华为内部的公平性”。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公积金到底是什么。

“入职前一定要搞清楚五险一金存缴比例”

我们每个月工资假设是15K,但实际到手的并没有15k,扣除的部分是“五险一金”,其中的一金就是住房公积金。

一般公积金的比例会有一个规定,华为变动之前是12%,意味着你一个月的工资要缴纳的公积金是15k乘12%等于1800,扣掉了一千八,很心疼是吗?但最重要的是下面两点:

1. 你交多少公积金,公司要交同样的公积金。

2. 这些公积金最后是汇入你的账户的!

简单来说,当你交1800元的公积金时,公司也要交1800元,而且这些公积金缴纳够一定的期限(比如三个月)之后,你就可以提出来,买房!租房!修房!建房!如果不够,还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申请低利率贷款!提取父母的公积金!或者用来治病!(当然,中间各种操作会有各自的详细规定)。

也因此,华为降低公积金比例,一个月下来员工到手的工资少了,但长远来看员工账户里的金额其实也减少了!所以才会引起大家的热议。

看到华为下调公积金比例,在读研二的Ken觉得可以理解,华为是在止损,公积金的比例高意味着公司对应给个人缴纳的保障也多,节省成本罢了。这也更坚定了他的原有印象:互联网公司人员流动快,给的工资高,所以福利一般,也算是平衡;还是国企有保障,公积金比例高,目前变动不大,会是自己将来能在大城市留下来的帮助。

实际上他也一直有心投身国考大军,他感到头疼的是,据说国家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可能在未来下调公积金比例。

“二十岁嘛,大家不太会想六十岁的事”

在网上搜索如何提取公积金,汇总起来简直可以出一个畅销的使用手册。可见即使公司缴纳比例再低,青年们贫困起来还是聊胜于无。

往远了说,公积金是80年代住房改革制度开始后,国家给予职工个人的“私房钱”,与养老、医疗等社保公共账户管理方式不同,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要进入个人账户的。

在房价飙升的今天,公积金算是个人除了自身奋斗外,所剩不多的历史进程的馈赠。也难怪如今当住房公积金政策有些风吹草动时,大家就会如此草木皆兵。

但它在年轻人看来,已经越来越“无感”了。

在互联网公司的Polly谈到住房公积金,就比较陌生。她今年22岁,身边同事对这个话题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关注。“我知道它,也挺重要的吧,就不论你在哪买房,都会有帮助。”在她印象里,只有隔壁已经结婚、全公司年龄也数一数二的大哥,最近时常紧张地找人事咨询公积金的事。

“你知道的,他比较急嘛。但怎么说,我们的话,二十岁嘛,大家不太会想六十岁的事。可能也和年龄有关,因人而异吧。”

和Polly类似,在鹅厂实习的朋友谈起住房公积金,其实比较平淡。她告诉我,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应该可以减轻买房的负担(说的好像交了就能买的起一样),长远来看可以存一笔备用的资金,(说的好像存了就能不贬值一样)。假如暂时调低了公积金比例,长远来说公司给的钱少了,但短时间内手里的可支配指出还是增加了。

如果一个公司连公积金都交不好,基本可以不看了

不过大家都相信,公积金无疑还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如果一个公司连基本的住房公积金都交不好,那基本可以不看了。”Polly非常坚决。

但在具体公积金比例高低多少才比较合适的问题上,大家也讲不出个所以然。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公积金调整举动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大家对公积金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层面,但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公积金的运作规则,也就谈不上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至于面对着住房公积金的额度变化,有人甚至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公积金交的越多越好这种狗屁论调都说得出来。”

这种意见可能和公积金整个运作所演化出来的复杂流程和变化有关。

首先,即使你交了再多的钱,你要能顺利地把公积金取出来。有人在网上因为地方政策的变动,面临着提取公积金的困难,就此被卡住,无奈只能在网上寻求帮助。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今年5月份,一名九十岁的老人从武汉赶到黄冈红安县参加社保年审, 因为行动不便,他的儿子只能找几个人把老人抬上三楼的办事处,事后办事处表示惭愧要改进自身的服务态度。

抛开引起争议的事件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福利系统为了防止出现失误的情况,其实有一套明显自成体系的审核系统,这种复杂繁琐的流程也足以让许多被现代信息技术滋养、连手机卡顿都难以忍受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当然不乏住房公积金确实为年轻人买房增添一臂之力的佳话,但这似乎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Don今年打算通过公积金贷款在北京买房就遇到了麻烦:有的楼盘并不允许公积金贷款,要么是和公积金管理中心未签订协议,要么是地产商和银行有合作,因为银行给开发商一定额度的开发贷款,楼盘也规定只能去指定银行办理按揭。

在去年Don因为换工作,新公司没交接好,断缴了两个月,在当年,他就失去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资格,选项只剩下利率高得多的商贷、程序繁琐得让人崩溃的补缴,或者延迟。没想到今年还是遭遇了新的问题。

是刚需也是鸡肋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跟正在实习的Alex聊起公积金,他特别真诚地跟我说,“不知道公积金是干嘛的,但每个月交一千多块钱,挺心疼。”相比其他人与公司、政策部门斗智斗勇,他没有特别多的评价,“也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这部分资金,说到底只是一个辅助的东西吧,也不是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那个东西。”他原来在另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工作,公积金比例很低,他也只是偶尔吐槽一下,并不是特别在意。

在魔都一家银行工作的Gavin似乎对这种大家态度的差别看得更透。刚刚过去的七月份是他和银行的同事们讨论公积金最多的月份,因为上海会在每年7月1日进行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每个人都能直观地发现到手的工资又有了变化。但Gavin对公积金的效果并不抱很大的希望。

他也知道,有同学借助住房公积金在家乡的小城市购了新婚房。但对于他这样的外来人口而言,想在魔都之类的城市购房,利率低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只能是杯水车薪,还不如求助商业贷款更现实些。他也不无羡慕地说,对于银行里那些已经拥有一套甚至多套的上海本地同事来说,住房公积金则是多余,反而实际上限制了他们资金的流动性。

站远了看,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仍在演进的社会的保障机制,从八十年代到如今,现实的变化其实不大:“安得广厦千万间”除了是理想者响亮的口号之外,依然是越来越多个体拼了命要被满足的刚需。那个从八十年代出发的福利政策,在遇到千差万别的个体时,所能发挥的效果与预期也难免会有落差,甚至偶尔陷入尴尬的境地。

辜鸿铭曾经打趣,银行就是“在晴天的时候递给你一把伞,在下雨的时候把伞收回来。”如今看来,公积金有时候也能让我们陷入类似的窘境。

不过,对于Kent他们来说,公积金可以成为他们在大城市租房甚至在小城市买房的重要帮助,简而言之,仍可以给他们一些稀薄的,安全感。

图片/来源网络

Re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81111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