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为何久攻不下欧洲市场?原因竟然是这样

虽然日系车在被认为“最成熟”的美国市场大受欢迎,在中东、南亚近乎于“倾销”,但到了汽车发源地和老牌工业强国云集的欧洲,还是得靠边站。

 |  汽车有实话

和很多人一样,车叔看文章时总觉得评论比原文好看,多次遇上日系粉和“神车党”掐架。在很多日系粉眼里,大众的“特供车”在国内屡试不爽,更有偏执者认为,大众就是被“人傻钱多”的中国消费者养肥了。

有些观点也不无道理,但日系粉要知道,虽然日系车在被认为“最成熟”的美国市场大受欢迎,在中东、南亚近乎于“倾销”,但到了汽车发源地和老牌工业强国云集的欧洲,还是得靠边站。咱们先来看数据:

三大日系品牌中,只有丰田能算作“站稳脚跟”,但并非主流品牌。曾经在欧洲风光了一阵子的日产正在慢慢边缘化。至于本田,都接近退市的边缘了,其它日系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可忽略,有些干脆就没入市。整个日系品牌在欧洲的存在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强。

众所周知,欧洲经济社会发达,交通网络健全,民众购买力较强,欧盟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系车素以可靠耐用、经济省油的形象示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市场竞争力,怎么就在欧洲市场如此弱势?个中原因要细究的话很多,车叔归纳了以下几点:

1

欧洲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这是主要原因,虽说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提了很多年,但绝对的自由化和无差别化不现实。前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就是实例,欧洲国家此前也对中国征收过涉及部分商品的反倾销税。汽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欧洲国家纷纷设立了一整套本国汽车产业保护政策(我国也有),倒也合乎国家利益。

欧盟对进口日系车的关税高达10%,虽然比我国低,但却为美国的四倍。消费者购买日系车的成本升高,性价比自然要打折扣。注意,日本进口汽车关税为0!然而日本市场却被认作最封闭的市场,这点车叔就暂不扯远了。

在欧洲,人们购买本国品牌汽车,国家直接或间接掏钱补贴,而且力度很大。比如意大利,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菲亚特车型,每人最高补贴5000欧元(近4万人民币)。德国人购买大众车型,可享受到2500欧元的补贴(近2万人民币),其他国家补贴金额大多在1000欧元至1750欧元区间,算下来也是一万左右。

站在欧洲人的角度上看,你说,这还买什么日系车呀?日系车耐用、省油的意义也大大弱化了。

(日产桑德兰工厂)

你说干嘛在欧投资建厂?难!欧洲各国的政策环境比我国还要严格。个例不是没有,如日产当年费尽周折,以雷诺为平台通过股权交易一系列手段,终于拿到英国本土生产的许可证和生产资质,建造了日产桑德兰工厂。虽然如此,日产在欧洲依然无力,只是混的比本田好罢了。

2

欧洲人对日系车的品牌认知淡薄

欧洲是什么地方?汽车的诞生地,三次工业革命的摇篮。德、法、英、意等大多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百年车企,政府苦心培育以打造成本国工业实力的名片。比如PSA每年可从法国政府那儿拿到35亿美元之巨,德国政府在大众集团持有40%的“官股”。本国车企的品牌影响力在本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不乏优越感和自豪感。欧洲人看待年轻的日系、韩系品牌,更多是一种高姿态,以一种猎奇的眼光。

日系品牌入欧早已错过最佳时机,本身欧洲和日本的地缘联系就比较微弱。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日系车企向海外布局,集中力量发展美国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这也让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成了惊弓之鸟,抵触和排斥少不了,后来没能一炮而红,随之带来经营环境的恶性循环。

3

日系走量车底盘大多偏软,未刻意迎合欧洲人口味

“底盘偏软”是有限定条件的说法,如卡罗拉、雅力士相比高尔夫、科鲁兹、福克斯等。同样都是入门级的“买菜车”,日系车往往不太重视操控和底盘韧性。然而欧洲城市弯多路窄,消费者特别重视底盘质感,酷爱“德味儿”和PSA车型扎实厚重的底盘。在道路条件和消费惯性左右下,欧洲人对日系车不感冒也是理所应当。

另外,欧洲力推柴油车的普及,柴油车与燃油车的销量旗鼓相当。欧洲还全面推广涡轮增压技术,这方面日系品牌也没有刻意去迎合。再加上政策限制严厉,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向来谨慎、小心的日本人也不愿在欧洲市场耗费过多心血、成本。

车叔总结

从今往后看,日系车在欧洲市场很难说会有多大起色。唯一指望的当然是丰田,凭借强大的体系竞争力和世界级的口碑,销量可能保持小幅的增长。不过,就如文章最后说的,欧洲市场的体量和重要性也有限,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大不了爷不伺候了!未来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将成为日系车企布局全球战略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