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府的“卷帘门”变成“感应门” 上海政协建言破除民营企业歧视

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仍然遭受着诸多差别化待遇: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三重门之外,又多了一个新名词——“卷帘门”。

 |  庄键
图片来源:CFP

图片来源:CFP

1月26日下午,上海市政协委员柴俊勇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建言,应该破除对民营资本的歧视,让政府的“卷帘门”变成见到民营企业就自动打开的“感应门”。

柴俊勇在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发言时表示,2014年上海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占全市比重分别为77%和50%,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此外,上海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增速领先全市平均增速0.87个百分点;累计招工增速领先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

不过柴俊勇也提出,尽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总体对民营企业还是支持的,但是服务不够到位。他说:“在政府机构里有三扇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卷帘门——看到民营企业想开就开、想关就关。”

柴俊勇表示,期盼政府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同时更新观念,将隐性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以及“卷帘门”变为“感应门”——见到民营企业就自动打开。他的这番发言,赢得了在座政协委员等人士认同的掌声。

而在当天上午的市政协专题会议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金亮也指出,类似的“卷帘门”反映了民营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政策差别化待遇,根据调研,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反映在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一些隐性的障碍、不公平的现象,而更严重的则是隐性的差别化待遇。

金亮说:“我们在政策方面做了梳理,民营企业、国企和外资企业间的确有差别,比如说在行业准入方面,民营企业在进入加油站领域还受到限制;在政策扶持方面,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特殊人才以及专项的资金支持政策对民营企业是没有的。”

金亮表示,此外,在市场竞争方面,民营企业也处于劣势地位,尤其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方面难以获得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在招投标过程中往往存在偏重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的倾向,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分包,向央企、国企交纳管理费来取得市场份额。

为此,上海市工商联已经初步梳理了部分法规,其中包含相当数量民企和其他企业的区别化规定,金亮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进行梳理并修订。而对于国家层面较为明显的差别化政策,他还建议,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在深化改革中有所突破或者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