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号线的6所法学院,谁先下车谁就输?

以法学实力来看,按教育部第4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似乎变成在开往安河桥北的方向上, 谁最先下车,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  职问

关于北京地铁4号线,有一个段子在各个学校间流传着:

“4号线往北,谁先下车谁就输了。”

在海淀区中关村的地图上,画个半径5千米的半圆,竟然可以圈出8所985高校。

这个数字,超过了“985”高校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四号线上,分别隐藏着这6所高校的法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魏公村站)、北京外国语大学(魏公村站)、北京理工大学(魏公村站)、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站)、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东门站)、清华大学(圆明园站),它们都是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求学圣地。

如果但以法学实力来看,按教育部第4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似乎变成在开往安河桥北的方向上, 谁最先下车,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但事实上,这几所高校的法学院都各有各的优势,在顶尖律所的律所履历中,总能找到这几所学校的影子。能够在这几所高校就读法学专业,也就意味着离国内最顶尖的律所近了一步。

但每所法学院校的特色不同,环境也各不相同,所谓的最强法学院校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无非是个人的喜好和选择不同,所以每个法学生心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最强法学院校。

现在就跟随小编,让我们一起乘坐北京4号线,看看你最想Pick哪一所法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法治共荣 //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首先需要明确的三点是:

1、中央民族大学是985、211。

2、并不是学校里每个人都享用了高考加分政策。

3、法学生并不是天天在过节,期末考该背诵还是要背的!

民大法学院是一个蓬勃向上的集体,她凝聚了法律人的理性与感性。

每一个民大法学生,都是从这里学会了辨别是非,保持理性,不断迸发新的力量。同时也牢记做崇德尚法、明理笃行的法律人。

在民大,很多法学生选择了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认定广阔天地大有所为,愿与祖国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带着专属于自己的民大记忆,在法律岗位上发光发亮。

2018年毕业季,也迎来了第一届法学藏语基地班(简称法藏班)毕业。2014级法藏班作为学院培养藏区卓越双语法律人才的首届班级,为民族地区输送法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2018届法学院毕业典礼)

2014级法藏班导师张俊杰提到:2014级法藏班的同学们不仅全部顺利毕业,还有同学过司考、报送读研,而绝大多数同学毕业选择回民族地区工作,成为我国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新生力军。”

虽然并不是每个法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但民大的一切,都和多元的文化、包容的氛围息息相关。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法律人才 //

北外图书馆里的中文法律书籍不一定比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北外的斯瓦西里语、瑞典语、丹麦语.....法律书籍,一定比其他学校多。

前身是北外英语学院法律系的北外法学院,与【外语】两个字天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学院35名法学专业教师中,32名具有在海外院校留学的经历;在读的200多名本科生中,选修多语种第二学位的法学生占到了近四分之一。

这还不包括法学院里的8名留学生。

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法模块(双语)、英美法模块(英文)、英美语言与文化模块、商科课程四大模块更是凸显了学校培养“复合型、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决心与能力。

其中,英美法模块为日后前往英美等国深造以及考Bar 奠定基础;

英美语言与文化模块的最低学习目标是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商科课程板块包括财务会计、经济学、金融、税收等4门课程,其最低目标是基本胜任商事法律实践。

而在海外院校资源方面,北外也有着很多法学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学院与哥大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康奈尔法学院、UC 伯克利法学院、乔治城法学院、宾大法学院、牛津大学法学院、LSE法律系等世界顶级法学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求学的目的是求职,在法律求职方面,北外的校友资源也是非常之强大。北外学生常年前往国际刑事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商务部有关部门、Schiff   Hardin、Baker   McKenzie、Allen   Overy、Clifford Chance、中伦、达辉、君合、金杜、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单位和机构进行实习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和北外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是国内唯一严格按照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通用规则,每年举办一届,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 北京理工大学:法律驱动科技发展 //

在北理工,受到吐槽的除了男女比例,还有教学楼。

没有人大明德楼的一片红,也没有北大的古色古香,甚至没有隔壁北外的素色典雅之气....有的,只是几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

如果不是高架桥旁耸立着的“北理工”三个大字,你不会发现:在人大和北外的旁边,原来还有一所大学,而且这所大学,还很棒。

2018年,正是北理工法学院成立的10周年。在这10周年内,北理工法学院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说过:“没有哪一门单独的学科能够垄断智慧”。

作为北理工的法科学生,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法律之外学习航空航天科技知识、武器装备知识、新能源、光电等最具有北理工特色、最具北理工优势的理工类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兴趣和视野,还在同学们的未来的法律职业中成为了独有的必杀技。

如果说北外的必杀技是“法律+外语”,那么北理工的必杀技就是“法律+科技”。

北理工法学院院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全国知名的航空法律师,几乎所有与中国有关的空难案件、全国80%的机长跳槽案件都是他代理的,牛吧?他以前的职业是机长,学航空技术的,后来改行学法律。另外一个朋友是全国知名的海事律师,十年前就是身价几千万的大律师,他是学航海技术的,回来改行学法律。

“全国有这么多法学大拿,为什么这些与科技相关的领域,他们就进不去?原因是他们仅精通法律而不懂相应的技术。”

的确如此,在知识产权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顶尖律所对于理工科背景的法律人需求日益增加,而北理工则成为了“过硬理工科实力”的代名词。

北理法学院背靠北理工在国防科技的优势和特色,一直将一国防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法、航空航天法作为自己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航空航天法还建有国内唯一的空间法博士点。

北理工的法律人在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亚太竞赛、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中也多次获得冠军、最佳辩手。

北理工的法律人身上打上了北理工的烙印——成为法律人中有自己独特专长的“专家”,成为“法律+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 下一站,人民大学 //

从人大毕业后,你或许不一定记得校长、院长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但一定记得学校那骨骼清奇且被玩坏了的校徽;你或许不记得校训,但一定记得这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在人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法学生,但一定在某个夜晚,坐过或走过明法台阶。据说明法台阶最初的含义是“法律高于一切”,后来也成为了人大人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有学生2500余人,本科生占五分之一。

60多年来,人大法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人大法律人用自身的法律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也用法律的力量推动中国法治的进步与完善。

在法学学术领域,人大法学院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教育部第4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评级为A+级,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排名中均列为第一。在2018年,更是入选法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四次名列榜首。

而在获得中国学术最高荣誉“长江学者”的名单中,博士毕业于人大、武大的“法学专业长江学者”占到了53.6%,成为了“长江学者”的摇篮。在银保监、证监会、外交部、司法部等机构和各地政府机关也有着众多校友资源。

在人大法学院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今年毕业季上,学生代表王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人大法学院之于我,就像牛顿之于工业革命,她为我提供了绝对革命的基点,引领我走出了永恒的疑惧。因为在这里,先生们让我们相信,自己所学习的是一门用来讲道理的学问。因为在这里,先生们让我们明白,自己所肩负的是一项让人民相信真理的事业。

因为在这里,先生们会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独特性坚持下去,这是每个人生来的平等权利,也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在这里,讲台上的先生们想要做的,是带我们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之于人大法学生,或许就是拥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更拥有建设法治社会的热情与决心。

// 北大法学院:连续4年影响力全国第一 //

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QS世界大学【法学专业排名榜单】中,北京大学法学院以师资、教学、科研、生源、毕业生就业、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一流声誉连续多年位列全球20名左右,稳居亚洲前3位,中国大陆第1位。

这也是北大法学院连续第四年居亚洲三甲。

北大法学院不仅旨在培养承担历史使命,放眼未来世界,关心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时代人才;同时还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法律问题的解决,将中国的法律事业融入全球法律事业的发展进程中。

从北大法学院恢复招生开始,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或选择求职、或选择留学深造,加入到这场孤独而漫长的远征之中。这一批优秀的法律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在伦敦、在纽约、在香港、在北京,在所有的这些律师事务所中,已经形成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隐匿的北大法律军团。

无论是红圈所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方达律所还是众多外所,都有着北大法律人的身影,而申请美国T6法学院、英国G5法学院的人群中,北大法学生的申请成功率也高于很多知名法学院。

强世功教授曾说过:

“我们所学的,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而是一门职业,这是北大法学院带给大家的教诲。职业的现实感、职业的操作性,意味着我们必须剔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变得真切而可靠。从事法律职业,就意味着你必须成为一个可靠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成为为他人和为公共利益而斗争的人。

“沉稳”、“勤奋”、“独立”、“专业”,也成为了众多北大法律人的共同特点。

// 清华大学:新一代法学院的崛起 //

清华大学并非是传统认知的“五院四系”,在排名上,似乎也时时刻刻在和“隔壁”作对比。虽然北大法学院的规模几乎是清华法学院的两倍,但在知乎上,总能看到这样的话题:北大法学院好还是清华法学院好?

在这个话题下,点赞数最多的匿名用户答道:

在这两个学校的法学院都呆过,稍微中立一点的评价一下吧:两所学院的建院历史和规模都是不同的,比底蕴比总量,清华完败;比创新比人均,北大完败。

虽然答者的观点只是个人观点,其真实性还有待验证,但是这个答案也多多少少反映出了清华法学院的一大特点:发展迅猛。

从1995年秋天,清华大学法律学系复建,到1999年并恢复法学院。短短16年时间,法学院迅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综合实力进入国内法学院前列。

复建至今,法学院已经培养5000多名优秀法律人才,他们在国家和国际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开始崭露头脚,演绎着清华法律人在21世纪的新故事、新传奇,重新解释清华法学的新含义和新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清华每年出国留学在全国学校中排前位,第二,清华近些年每年投身中西部基层岗位的,法学院占据三分之一。

这两个事实,也反映了清华法学(包括清华法学院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使命宗旨、清华法学教师和学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换句话说,就是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清华法学院小而强,而无一不作贡献之人。

在毕业生中,投身律师界的较多,其中不乏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外资所从业的法律人。能培养出如此多的法律人才,也与清华法学院行胜于言、周密严谨的作风与传统不无关系。

今日清华法律人,有着清华人共通的“厚德”与“载物”,也有着法学生独有的“把法治天下之重任扛于肩”。百年清华法学虽间有中断,但形成的这种特殊的品格,是一代又一代清华法律人积累起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相信新一代清华法律人会集聚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清华法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造出新的百年辉煌。

在这趟地铁四号线上,你最喜欢哪家法学院呢?快为你心中的法学院投一票吧!

法律求职原创,编辑:Serena、Wins ,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