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体检

揭秘血常规检查,真能区分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血常规检验“感染”种类,不完全准确。

 |  互动百科

我们平常不舒服、发烧的时候去做的“血常规”化验,基本上就是为了看“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两个数值,听说看这两个数值,就能看出到底是不是有细菌或者病毒入侵、感染了人体,这是真的吗?

白细胞、淋巴细胞,基本判断是否感染

在身体受到外部的细菌或者病毒来入侵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卫士——白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增加自己军队的数量,来抵抗外敌。所以,在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时候,白细胞、淋巴细胞都会升高,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数值,来基本判断有没有感染。

白细胞,不管是细菌、病毒都能对抗,但是如果白细胞里面的分支——“中性粒细胞”升高了,一般就是细菌感染了;而如果白细胞的数量没什么变化,或者有所降低的时候,淋巴细胞的数量上升,这就说明可能是出现病毒的感染了。

血常规检验“感染”种类,不完全准确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血常规的确能帮我们判断“感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特殊情况会出现。

1、白细胞数量降低,也可能是严重的细菌感染

如果细菌特别强悍的话,白细胞不能完全应对这些“细菌”,而是大规模战死沙场的话,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出现暂时性的降低,比如在流感的初期、或者是肺炎的时候,就会出现类似的状况。

2、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都增高,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对于某些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人来说,即使没有感染存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持续增高。

想要清楚是哪种“细菌”在搞鬼,可以做血培养

在发烧的时候,如果治疗效果不好,还想知道是哪种细菌造成了高热,就可以用“血培养”的方法。它是把新鲜血液接种在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细菌生长繁殖,就能对它进行鉴别了。

发烧初期,血常规判断感染不好使

血常规在发烧、感冒的初期,并不能发挥“诊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的作用,如果发烧超过3天,这个时候检验血常规是比较有意义的。

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也并不是检验细菌、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医生要经过面诊,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发烧,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