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家族:实现美梦的时尚帝国

拉尔夫在小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对于皮革的鉴赏分辨力。

 |  环球YOLO精英

文 | 立佳

编辑 | 子木

拉尔夫·劳伦是全美十大服装设计师之一、Polo品牌的创立者、Polo Ralph Lauren时装帝国的统治者。他所领导的时装帝国已经遍布全球:在全世界共有236家品牌店,是世界上最大的时装公司之一。

自从1968年凭借领带起家,拉尔夫把一个只有5万美元贷款的领带生意变成了一个上百亿美元的时装帝国——从服装到香水、豪华器皿,最后扩展到60条生产线,几千种产品。据《福布斯》杂志的估计,拉尔夫在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97,是全球年收入最高的时装设计师之一。

拉尔夫的成功经历不仅仅是普通的商业奋斗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典范”,同时还是身份的商品化过程,是高雅上流社会符号的民主化过程,是豪华消费品推销策略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依靠“生活方式”的概念来推销产品、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如今他的太太还有孩子也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他的儿子David Lauren时任公司执行副总裁。

 

拉尔夫·劳伦原来的名字叫做“Ralph Lifschitz”,后来改为“Ralph Lauren”,生于1939年,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一位油漆工人,母亲则是标准的家庭主妇,从其家庭背景而论,几乎与服装牵不上边。然而,拉尔夫对于服装的敏锐度,可说是与生俱来,从小便自己玩起衣裳的拼接游戏,将军装与牛仔服饰融合为一,让衣服有其背后的故事性。

而且,拉尔夫在小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对于皮革的鉴赏分辨力。放学后,孩子们都是去玩耍,而12岁的拉尔夫下课后却要去打工,为的就是可购买自己心爱的衣着,那时的他已经能很得体地搭配衣服,使本不昂贵的衣服看起来很时髦。而且他也不断培养自己对服装的兴趣,以期日后能朝服装界发展。

在中学毕业时,拉尔夫在纪念册上写下他的愿望:成为百万富翁。高中毕业之后,拉尔夫并没有选择时尚学校或者设计专业,而是选择了商业学校,晚上读夜大学习贸易,白天在男装品牌布克兄弟店做销售员。

拉尔夫并非时装设计科班出身,而他踏入时尚领域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设计,而是销售领带。当时的领带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色,没有任何新意,拉尔夫为自己争取到了在A.Rivetz领带制造公司做设计师的机会,他大刀阔斧的为领带的外型做革新,不仅在宽度上加大了两倍,色泽也更为鲜艳多彩,他把价格也提升了双倍,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大卖,并带起当时的流行风潮。

1968年,随着他设计的领带的流行,拉尔夫内心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他贷款5万美元,建立了Polo时装公司,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而宽领带系列,也成为了拉尔夫·劳伦首度以Polo为命名的发端之作。

 

领带方面取得成功后,赚得第一桶金的拉尔夫推出了男装系列“POLO RALPH LAUREN”。由于从小对穿着考究的精英形象情有独钟,他的Polo男装主打经典款式,呈现出一种融合了美国风格和英国贵族经典气质的简练形象。这是针对成功的都市男士所设计的个人化风格服装,时装设计融合幻想、浪漫、创新和古典的灵感呈现,精英阶层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接纳了能够塑造自身完美形象的Polo男装。

1970年,男装系列的惊人业绩使拉尔夫·劳伦一举捧得了在时装界享有的至高荣誉“高蒂”大奖。1972年,拉尔夫乘胜追击,推出了女装系列“Lauren Ralph Lauren”,女装系列的休闲和秀雅对70年代的时尚有很大影响。

在1974年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拉尔夫在片中设计了服装,因为温文尔雅的风度而引起了人们对花呢装亲英形象的狂热,Polo瞬间成为流行时尚的代表。那个无意中瞥见上流社会的浮华并最终跻身其中的盖茨比,直接影响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一代美国男性的风尚。

任何人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在拉尔夫身上同样能够看到:他对工作非常投入,这源于他对时装的热爱而不是对商业成功的追求;他固执己见却又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平易近人却又能让所有人对他心悦诚服;员工们千方百计地想得到他的称赞,而同时又忍不住要抱怨没有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这种矛盾来源于他作为出身平凡的个人与对自己人生的设计的不断斗争,有创造性的头脑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的不断斗争,以及保持自己风格与迎合大众需要的不断斗争,而这正是他能够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拉尔夫再次扩展疆土,把品牌扩展到香水、童装、家居等领域。拉尔夫的设计导向,是一种融合幻想、浪漫、创新和古典的灵感呈现,为用户勾勒出的是一个美国梦:漫漫草坪、晶莹古董、名马宝驹。他的产品无论是服装还是家具,无论是香水还是器皿,都迎合了顾客对上层社会完美生活的向往。

拉尔夫·劳伦也因此被誉为“不是出售设计的设计师,而是出售生活方式的设计师。”他不停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平静、悠闲美国生活气息的广告、营销策略和产品,即使买的只是小配件,也能让人产生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或者正如拉尔夫本人所说:“我设计的目的就是去实现人们心目中的美梦——可以想象到的最好现实”。

 

1997年,拉尔夫带领公司上市,上市之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想要的是股份还是董事会席位,不过最终他还是占有81.5%的投票权。

拉尔夫·劳伦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儿子在公司任职,尤其是小儿子大卫·劳伦,已经成为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在大卫看来,“我父亲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我做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情,而他也喜欢,我感觉到的乐趣是你想象的三倍。但如果一个想法没有得到恰当的回应,就是说我父亲、我最好的朋友、我的老板不喜欢我的主意,就是三倍的沮丧。”

儿子大卫·劳伦

大卫的哥哥,42岁的安德鲁·劳伦在评价弟弟和父亲这对商场上的父子兵时说:“他俩都有坚强的自尊和想象力,这是他们交集的地方。在父亲、儿子的关系里,永远需要得到认可和赞颂。”

大卫最初的兴趣并不是时尚,在他还是杜克大学的二年级学生时,就推出了一本叫作《摇摆》的杂志,主要是年轻人对当下热点的看法,杂志发行量累计达到20万册,但在1998年,这份月刊停止发行了,大卫非常沮丧。

拉尔夫恳求大卫考虑一下回归家族事业。大卫回忆说:“当我还是小孩,我会到我们的办公室来,在桌子下面玩,这儿的人就像家人一样。但如果我没有变化,我不会在这里。我父亲不会让我留在这里。”因为父亲曾经说过,“我需要正确的人来运营公司。”

女儿迪伦·劳伦

拉尔夫的女儿迪伦·劳伦是号称“世界顶级糖果店”Dylan s Candy Bar (DCB)的创立人,被人称为“糖果女王”。她在著名的杜克大学完成了艺术史的学业,毕业后,父亲希望她来公司帮忙负责女装品牌,但迪伦却选择了自己创业。也许基于设计师对色彩的敏感,迪伦糖果店的糖果不管是从味蕾还是视觉上,总能轻易地打动每一个女孩的心。

在迪伦看来,不管她的事业如何,“我相信我已经成功了,这是因为我做的是我热爱的事情。因为我是拉尔夫·劳伦的女儿,人们总是对我的选择、我的勤奋工作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我不是什么怪人,我只是知道人们喜欢糖果,而我就想做一个带给大家欢乐的糖果女郎。”

拉尔夫·劳伦的家

尽管儿女都很成器,但拉尔夫·劳伦一手打造的时尚帝国却开始江河日下,进入21世纪之后,零售业环境风云变幻,受大量新锐设计师潮牌影响,就连标志性的Polo Ralph Lauren马球衫卖得也不如以前好了。Ralph Lauren2017年跌出全球100佳品牌排行榜,为2011年以来首次。

(由左及右)Lauren Bush、David Lauren、Dylan Lauren

拉尔夫引入斯特凡·拉松为“空降兵”,来帮助振兴他半个世纪前创立的这家公司,但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新任首席执行官仅待了18个月就走了。两人都承认,他们在创意领域意见不合。此后,前宝洁公司“老兵”帕特里斯·卢韦从2017年7月开始担任首席执行官,而他与劳伦就工作安排达成了友好协议。不知他们二人的组合能否力挽狂澜,让Ralph Lauren品牌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