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怒怼直男癌:性行为不等于为爱鼓掌

到底什么是性行为?什么是为爱鼓掌?

 |  橙雨伞公益

导言

今天,伊能静在微博上怒怼了直男癌!

互怼的过程小伞君就不再重复,但是有一段话我们可以听听。

伊能静说她以前在一所著名工科院校演讲时,曾有男生问:

什么是性行为?什么是为爱鼓掌?

她回答说:“动物发情,不用问对方姓什么,不用了解对方,不用考虑未来,不去想会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不管怀孕的后果,像动物一样只管发情就去找另一只发情的交配叫性行为!

而人类需要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爱护彼此,有未来前行的共识,会疼惜怀孕方身体的变化,并一起承担生命诞生后的一切责任的叫为爱鼓掌!”

钱钟书老师曾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把创作的冲动误以为是创作的才华;总把对孤独的恐惧误以为是对爱情的向往。”

男人和女人走在一起,究竟是出于对爱情的向往?还是处于对孤独的恐惧?

李橙是一个唇红齿白的美男子,性格开朗,风趣幽默,身边很多女孩子都喜欢他。

然而,他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任何一个女孩,和女孩交往都是以上床为目的。

很多女孩也心知肚明,看破却不说破,反而更加喜欢他的坏。他不用陪女孩煲电话粥,不必为女孩嘘寒问暖,更避免了为感情所伤。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如果不是性欲,男人更喜欢和男人一起玩。”

男人除了性还在想什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

“性对男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题主妹子表示:

“男人有压力时为爱鼓掌,男人郁闷时为爱鼓掌,男人用为爱鼓掌和女人沟通,用为爱鼓掌来发泄……为爱鼓掌就是男人的一切嘛?有了女朋友就一定要迅速按倒?不能有别的方式沟通嘛?结婚以后再开始不好嘛?欲望就不能克制一下嘛?”

高赞回答称:

“题主妹子,其实,据我观察,如果不是因为性欲,大多数男人更喜欢和男人在一起玩的。”

这条回复获得了 47,055 人赞同。

知乎截图

许多人附和:

“作为男人,不能赞同更多”;

“跟男生玩多爽,不要陪逛街,不要哄开心,可以开黑,可以讲黄段子,男生做事还比女生爽快”;

“一般没性欲还愿意和女孩玩闹的,不是基佬就娘炮。参见各种男闺蜜。”

甚至还有人认为:

“也有不少男人就算因为性欲也喜欢跟男的玩的。”

实际上,这个观点在全球男性中都颇受欢迎。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火遍全球的无字天书《男人除了性还在想什么》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销售排名为 744 位,超过热销书《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

该书封面,以博人眼球的字体印着“男人除了性还想什么”,书中 200 页都是白纸。

该书出版后受到热捧,诺丁汉大学生杰斯洛伊说:

“我买了一本给我好友,开他玩笑,他现在用来当课堂笔记本。现在似乎人手一本,在校园造成风潮。”

该书作者,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作家、表演家及企业家赛莫夫声称,有必要把这令人震撼的结论——男人除了性之外,绝对什么都不想——公告天下。

他严肃地表示:

“他们把我的书填满证明我是错的。但是我在想有多少人的脑子在课程结束后马上会跳转到性话题上。”

当然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有网友表示,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并不完全是为了性欲,因为

“男人跟男人玩是兄弟情,男人跟女人是爱情啊!”

然而,这个声音立即遭到众网友反对,有知乎网友回复:

“某些程度上说,‘浪漫’可以视作性欲的一种。”

看似有理,实为贬低女性

“如果不是性欲男人更喜欢跟男人一起玩”,这句话作为玩笑,在许多男性中大行其道。

乍一听颇有道理。男性的思路相同、共识更多、兴趣爱好接近,更易有共同话题。

有的男性表示:

“宁肯和兄弟打一天球,也不想和不喜欢的女孩出去约会。”

然而,细细品味,却让人很不舒服,它暗含着一个潜台词——

男性优于女性,女性更加肤浅,似乎在说:

“男人好可怜,要屈尊和女人交往,要不是为了性,谁理她们?”

“她们只喜欢逛吃,煲剧和 Hello Kitty 玩偶。”

“头发长见识短。”

“胸大无脑”……

这些无疑是对女性生理和智力上的双重贬低。

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男女之间不仅难以发展正常的友情,连正常交往也无法进行。

如果一个女孩觉得这个男孩很有趣,想和他交朋友,但是部分男性却认为女孩对他有意思,将女孩作为可以发生性关系的对象。

比如,如果跟快递小哥多聊几句,他可能觉得你喜欢他;跟滴滴司机多说几句客套话,可能被认为你很随便。

另一方面,男同胞自尊心的维护建立在压抑女性的基础上。

比如:

妖魔化女博士,“女性学历高就嫁不出去了”、“太聪明的女生没人要”;

贬低女性的年龄,“女人过了 30 岁就贬值了”;

物化女性,著名感情博主 ayawawa 将女性的感情分解为 MV(伴侣价值)和 PU(亲子不确定性),宣扬高 MV(物美)低 PU(价廉)的女孩在婚姻市场最受欢迎;

甚至“女强人”,也作为一个贬义词存在。

将女性作为生育机器、性欲对象的陈腐观念,制造了一幕幕荒诞剧。

女博士相亲谎称本科学历,海归女博士被大妈评价为“郊区房,不值钱了”……一旦有女性的光芒遮住男性,必然会被好心人奉劝:妻子太优秀对丈夫是种威胁,不利于家庭幸福。

类似言论从何而来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言论:女性应该温柔乖巧;男性应该勇敢坚强。

类似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认为男女根本就是不同的物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他们沟通起来非常困难。

社会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性别特质培养。

男孩从小被妈妈要求要有男子气概,要勇敢、自主、勇猛、刚烈、敢作敢为;女孩则被要求扮演弱势的角色,要温柔、贤淑、顺从、乖巧、害羞、谦恭。

从小的性别教育,又阻止男孩和女孩发展正常的友谊,男孩和女孩一起玩甚至被嘲讽“像女孩子一样”、“娘娘腔”。

男子气概的养成,让男性铸就了属于他们的铠甲,掩盖软弱的一面,但也抑制了他们的感情需求。

性,成了他们满足自身感情需求的一种较为隐秘,不为人察觉的特殊方式。方刚在《第三性男人》一书中,一语道破男性的感情黑洞。

他说:

“男人不仅彼此隔离,他们实际上也与女人隔离,要得到身心上的相互接近便只剩下性交这一条路了……

“男人通过性交满足对亲密、关怀和接触的全部需要。因为我们已经被剥夺了通过感情满足这些需要的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充当了他们满足性欲的工具。她们以为得到的是爱情,他们得到的却是性的快感。

从进化角度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男人必须并肩作战,以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男人之间的合作情谊作为一种基因优势被人类保存下来。

女人并不参与狩猎,男女之间的合作更多体现在繁衍后代的需求。

因此,在男人中,至今仍然有“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说法。

如何战胜 37 种性爱姿势?

实际上,现代的男女性别是后天塑造的,也叫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塑造而成。

除了男女性别之外,还存在跨性别,也就是与其生理性别不同的性别。强调男性勇敢、女性温柔的传统性别观念,是极其愚昧落后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核心在于由心灵共鸣而产生的愉悦和顿悟,是心灵和精神上的默契和统一。

一代才女林徽因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她和金岳霖一直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友谊。

他们互相钦佩对方的人品、才华,维持了一辈子的心灵沟通。

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诗“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抵达灵魂深处的爱意,是人类独有的情感。

“一想到你,我这张脸就泛起微笑”的怦然心动,是只谈性不说爱无法给予的美好体验。

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亲密行为》中指出:

“心上人的面颊贴一贴,胜过 37 种性交姿势,比长达 6 个小时的(性爱)搏杀更有价值。”

莫里斯给迷失于亲密关系中的男女们提出一个中肯的建议:

“温柔的施爱和受爱并不是虚弱的表现,并不仅仅是婴儿和年轻人的专利;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能释放我们的情感,偶尔陶醉于回归亲密感觉的神奇世界,生活不就容易得多,舒服得多吗?”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灰灰

媒体撰稿人,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新闻学硕士,关注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