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仿游戏》:9件你不知道的事

本尼迪克特·什么都能演·康伯巴奇又来了,但在这部反映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的电影里,他并不是唯一的看点。

 |  浣熊正经研究所

影片编剧Granham Moore自称是阿兰·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著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他就像营地里的篝火传奇。” 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Moore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的一生搬上银幕的机会。

“成为了一名编剧后,我每年都会跟我的经纪说,‘那个,我有一个特别想写的剧本,讲英国数学家的故事,他是个同性恋,二战后自杀了,’ ”Moore回想。“他们听完都对我说‘这片子会卖疯的!’...好吧他们根本没这么说。他们说的是‘千万别写;这种电影半分钱赞助都拉不到。’”

尽管如此,当《图灵传》(Andrew Hodges著)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Moore还是马上就签了剧本创作的合约,而且一分钱的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模仿游戏》就这样诞生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带着敬畏的心去做些对的事,” Moore说。“准确地还原历史。”
 

 

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在英国情报局做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战争过后,图灵(电影中由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和其他解密专家在布莱切利园,日复一日所做的大量德国德国恩尼格玛密码破解工作的历史被掩藏,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历史在这开了个玩笑。由于英国政府当年以同性恋相关罪名起诉图灵并定罪,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都在关注图灵同性恋身份,而对他在反纳粹战争做出过的巨大贡献毫不知情。)

“每个在莱切利园里工作过的人都对那段解密历史闭口不谈,”Moore提到。“而当图灵被控告行为不端,站上法庭时,他也从来没有举起手说,‘顺带一提,我可是个战争英雄。’他举起手时说的是,‘我不会否认这个事实,但也不会承认我有罪,因为我的所为并不是罪行。”

图灵的离奇死亡是人们对他为数不多的了解之一。1954年的7月7日,在以“化学阉割”(即绝育手术)为由躲过牢狱之灾后,图灵因食用浸染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在家中倒地身亡。但当Moore写下、导演Morten拍完这一幕时,电影还没有画上句点。

“我们从来不想在屏幕上看到他自杀,"Moore说。“这部电影旨在展现阿兰·图灵传奇的一生以及伟大的成就。责任和道德告诉我们关注这些比大力刻画他的自杀过程更为重要。”
 
而这只是Moore在创作这部精彩剧本时所经历的许多艰难抉择,严密推理以及历史考证中的一个。下面是更多《模仿游戏》的幕后故事。

Moore的剧本:需要观众自己去解开谜团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结构:电影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停地跳跃,图灵在莱切利园工作时期,临死前最后的日子,以及他同时相遇并爱上Christopher Morcom和解密学的童年时光。 这种混合结构意在完整地展现图灵人格形象的全貌及形成原因——如果你能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的话。“阿兰·图灵对密码,谜团以及游戏都非常着迷,”Moore说。“我希望整个电影就是个模仿游戏,你只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去思考,才能解开电影里的重重谜团。”

 

图灵并没有把他的解码机命名为“Christopher”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出在图灵告诉Joan Clarke,他打算将他正在研发的计算机命名为"Christopher"时(他的初恋情人的名字,但是Joan并不知道这一点)。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the Bombe。“我虚构了这个桥段,”Moore说。图灵传记的作者Hodges以及许多其他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而Morcom18岁时即因肺结核逝世,又过早地为这段情谊画上了句点。Moore的灵感便来源于此。“图灵针对这项技术能否被用于永久储存和保持人脑记忆与机能做了大量的分析,”Moore说,“在我看来,他在人工智能上穷尽一生的追求,都是为了让Christopher重现人世。加入命名计算机为Christopher这段情节,只不过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
 

唯一真正进入布莱切利园拍摄的场景

电影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情节都集中在布莱切利园的解码室里,图灵,Joan Clarke(电影中由Keira Knightly饰演)和其他解码专家在这不知疲倦地日夜进行德国军方恩尼格玛密码的破解工作。但在现实中,大部分的布莱切利园的场景都是在绿幕棚里拍摄完成的——让人吃惊的是,图灵和他的同事喝酒社交的部分倒是在真正的布莱切利园的酒吧进行了实景拍摄。“那个啤酒小屋是最难复原的场景之一。也是我们最终得以进入布莱切利园完成拍摄的唯一所在,“电影的美术指导Maria Djukovic说道。“真正的布莱切利园在电影出现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让我们感觉很好。“

 
部分电影场景取景于图灵就读的小学——他的照片至今仍被挂在墙上

图灵像许多20年代初的英国小男孩一样,在寄宿学校上学。电影里图灵童年的场景就取景于图灵当年就读的Sherborne School,但在这个地方拍摄时,编剧Moore有点脊背发凉:“你走进礼堂就看见看见那些20世纪90年代孩子们的黑白肖像挂在墙上,然后你看见阿兰·图灵,还看见Christopher Morcom,” 他说。“我现在还记得看见那些照片时那阵阴森森的感觉。”

从007作者Ian Fleming那了解图灵

由于大部分图灵为英国情报局和情报六局完成的工作都处于保密状态,Moore只好从外部广为寻找图灵工作的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颇为令人吃惊:“关于阿兰·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情报六局间的工作,我们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Ian Fleming的日记,这感觉真是太奇怪了。”
 

《模仿游戏》中创作了集合多人性格的角色

“我们的目标是公正,负责,准确地讲述图灵的故事,”Moore说。“那就意味着有时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夸张的处理——比如说把几个月里的发生的事情用一场戏表现出来。” 同时也意味着把好几个人的性格与经历压缩在一个角色里。“举个栗子,我们有一个叫Hugh Alexander的角色,由Matthew Goode扮演, 角色一半是Hugh Alexander,一半是Gordon Welchman,团队里另外一个数学家,”他说,”我们不得不用上一些诸如此类的小技巧。但是电影所有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审讯图灵的警官是唯一用了假名的角色

Nock(电影中由Rory Kinnear饰演),电影中审问图灵的警官,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Moore表示,他更象征着“那个时代被制度化的恐同心理,表现逮捕与迫害图灵的人不是残忍的疯子而是最普通的人民。”同时为了保护现实中曾经审讯过图灵的那位警官,Moore给了角色一个假名。“我很早就做了这个决定。现实中的那位警官离世的时间并不久远,他的亲人需要继续生活,我不希望人们把电影里的角色联想到真人上。”
 

“咬了一口的苹果”:致敬阿兰·图灵?

Mac产品上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实际上象征着图灵之死的传闻在科技圈里由来已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差点在影片中引用这个有趣的小典故。“我们好几个月都在激烈讨论要不要在影片的末尾出一行字幕提及这点,”Moore说。“讨论的焦点在于,这个故事很有趣于是大家就这么传开了,即使乔布斯曾数次公开否认,好像还是有人觉得这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再好不过了。但我们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去说服自己加上那条字幕。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它可能是真的,但由于没法证明,处理上就需要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