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时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作者欧逸文为《纽约客》前驻华记者

欧逸文的写作是记者式的。他关注风云人物、热点事件,擅长把讲述对象放置在历史、政治背景中,试图勾勒出繁杂的中国全景。

 |  葛馨
欧逸文。图片来源:CFP

欧逸文。图片来源:CFP

1979年,台湾地区金门岛的一个士兵怀有一种强烈的野心:前往中国内地。那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他独自游过台湾海峡,抵达对岸。对于美国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来说,这是他听过的最惊人的有关野心的故事。那个士兵是林毅夫,后来的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建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欧逸文对林毅夫的故事非常着迷,尤其是林毅夫作出决定的那一刻——他并不了解中国内地,但却有一种预见,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将会翻天覆地,这使他坚信自己必须游到海峡的另一边。

欧逸文后来把这个极端的故事作为自己新书的开篇。《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于今年5月在美国出版,讲述了1979年之后当代中国一系列关于野心的故事。11月20日,欧逸文凭借这本书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

欧逸文对中国的兴趣开始于大学时期,他曾选修哈佛大学教授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 ,音译为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开设的《1949年后的中国政治》的课程。马若德是个美国学者,也是个记者、议员,对于中国文革史有所研究。他对欧逸文影响深远,尤其是如何在历史和政治的逻辑框架下讲述中国的故事。

欧逸文自2005年开始居住在中国,曾出任《芝加哥论坛报》北京分社社长,并于2008年获得了普利策奖(调查报道类)。随后他成为《纽约客》的驻华记者。他喜欢聚焦于一些热点人物,包括世纪佳缘的创始人龚海燕、作家韩寒、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媒体人胡舒立。去年秋天,他返回美国华盛顿,用几个月的时间撰写了《野心时代》。这也是他的第一本书。

在欧逸文眼中,中国正处于一个野心勃勃的时代。他越多研究中国人的野心,就越发现有三种追求赋予野心以力量——追求财富,比如龚海燕;追求真相,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灌输和接受,比如胡舒立、韩寒;另外还有一些人追求信念,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欧逸文的写作本身也极具野心。他想通过一系列人物的故事,再现一个复杂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旧有价值观快速坍塌、新的共同价值观尚待形成,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对个人价值的追逐,但也产生出巨大的割裂感与不安感。

最近两年,为《纽约客》撰写中国故事的三位重要作者都有新书出版。除欧逸文以外,何伟(Peter Hessler)出版了《奇石》,查建英出版了《弄潮儿》。三人的写作各具面向和风格,折射出一个复杂的中国。何伟更关注小人物命运,文字从容优美,叙述更个人化。查建英对于知识分子、精英人物的描摹更具深度。而欧逸文的写作更像是记者式的,关注风云人物、热点事件,擅长把讲述对象放置在历史、政治背景中,试图勾勒出繁杂的中国全景。

《野心时代》目前可能不会在中国内地出版。但读者可以通过《纽约客》看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大多数故事都曾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并已翻译成中文在网上广为流传。但其中一些故事在编入新书时,欧逸文扩展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唐杰——他笔下的中国愤青,写于2008年。欧逸文在新书中描述了唐杰随后几年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林毅夫是欧逸文耗费精力最多、也最具可读性的人物。他们于2010年相识,随后在北京、华盛顿等地陆续采访了五六次。2013年7月,欧逸文特意前往台湾地区金门岛,为新书的开篇文章收集更多资料。直到那时,台湾“军方”还一直在调查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