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东失业率这么高

剩得多、机会少、没动力。

 |  地球知识局

作者:楚人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在阿拉伯之春之前的2010年,阿拉伯国家的总失业率和年轻人失业率分别高达10%和27%。到了2016年,这个数据上升到了12%和30%。阿拉伯世界的就业率低下,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蔓延向了整个中东地区。

年轻人精力充沛,长期游离于正常的工作之外,既难有足够的社会尊重,也就难以正常恋爱结婚,必然产生强烈的不满。种种极端思想此时趁虚而入,让这些无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动荡的主力军。

中东“武装分子”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看看为何中东的失业率不同寻常得高。

人口高增长 经济低增长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从1980年开始,阿拉伯世界人口已经扩大了一倍,到2010年为3.57亿,预计到2025年,还将增长1.1亿,平均年增长率为1.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

这些人口中,新增的年轻人口比例极高。在2010年,阿拉伯世界15到24岁的年轻人口占了总人口比重的20%。

2005-2016

增长真的凶猛

举埃及为例,该国在1897年时人口不过900万,到50年后却翻一番到了1600万。再过约30年之后的1976年,埃及的人口到达3800万。而到去年9月,埃及的人口增长到9480万,比2007年的数据扩大了2200万,可以说一直处在爆炸状态中。

埃及人口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埃及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约有1/3的人口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60%的人口在30岁之下,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就有80多万。这些年轻人需要庞大的就业市场才能予以消化。

然而埃及有足够的生态和产业空间

装下这么多人么?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要维持4%左右的失业率,起码要维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然而不幸的是,中东的经济增长长期乏力。尤其是对于埃及这种没有石油,或者石油资源不够丰富的国家来说,这样的经济增速是很难维持的。

广场革命之后的埃及经济增长率

一直不尽如人意

2010年

埃及超级年轻的人口结构

仍然是以埃及为例,该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因与以色列战事的刺激而如日中天的60年代中期,也不过185美元。当时日本已经876美元,甚至墨西哥也有461美元。

而到了今天,埃及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2700美元。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东的经济增长率甚至是全球最低的,因为人口大量增长,其人均GDP甚至跌到-0.1%。

引爆阿拉伯之春的突尼斯

经济增长率甚至要更糟一些

这样的经济增长率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就业人口所需的。而如果不能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难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

年轻人的精力

用在建设性的地方该多好

迷之国营经济

与人们的刻板印象相反,其实中东国家,尤其是非产油国还是颇为重视工业化的。但它们选择工业化的道路却存在严重的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东国家就热衷于种种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一风潮从纳赛尔开始,他首先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进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并很快波及到中东各国。

纳赛尔 前埃及总统

后来接连兴起的叙利亚社会复兴党和伊拉克社会复兴党都高举这一旗号。纳赛尔的好学生和仰慕者卡扎菲提出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突尼斯则号称施行了民主社会主义。还有南也门这样更左的直接标榜马克思主义的政权。

阿斯旺大坝就是埃及模式

引以为傲的例子

这些国家普遍信奉政府干预和国有经济,在上台之后往往快速国有化本地资源企业、驱逐西方资本,设立大量的国有工厂。

即使对纳赛尔非常敌视的中东君主制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也普遍了进行了石油行业的国有化,将本国油井收归国有。也许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匹配并非执政者关注的关键点,攫取私人经济利益才是。

沙特油井

这些国营企业,正如人们能够想象的那样,普遍效率低下以至于大量亏损。它们的存在不但起不到振兴经济带动就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包袱,需要政府大量的支持与援助。本来可以用于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的资金被用于维持旧企业的烂摊子,事实上进一步拉低了就业。

尽管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被迫纷纷进行私有化改革,但国有企业依然大量存在。与此同时,私营经济在中东却饱受打压,一直很难抬头。很多投资者都表示,中东国家对于创业并不友好,创业之后要应付各种官僚机构。

有些国家

可能军队才是最大的企业?

在部分国家,还有特别不友好的破产法。当局关心的是这些破产企业是否能够被清偿和分发,而非解决债务问题重建企业。程序上不仅又长又贵,破产者甚至可能被认为是犯罪,而面临失去经营公司、限制行动和被监禁的命运。

在政府的压迫下,中东地区的创业形式往往只能转入地下和非正规模式,例如一些街头小贩等。这些非正规经济虽然不起眼,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为当地百姓生活创造便利。可也正是这些弱势群体频繁遭遇政府的各种清理和干扰。2011年震惊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就是从突尼斯一个小贩愤而自焚开始的。

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游行

过分的福利与保护

在中国商人发布的《向伊朗通商指南》有这样的指导:

“伊朗《劳动法》严重倾向保护雇员利益。该法不仅规定了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雇员工资每年必须上涨15%以上,还对解聘雇员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能随意开除雇员。要开除一名雇员,必须发出三个以上的警告,且该警告必须经雇员签字认可。雇主也可以通过一个5人以上的委员会发布警告,这种方法无须雇员本人签字认可,但所有5名委员必须一致对警告签字确认。”

在摩洛哥,一些德国商人发现在与当地工人发生纠纷之后,政府往往偏袒当地人。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当地投资。

这样的现象在整个中东都不少见。究其原因,恐怕是在漫长的殖民时代里,这些国家政府学会了已经发达起来的西方世界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一套做法。对外国投资者的变相压榨,大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不过中东关(误

劳动法保护工人在情理之中,但过于偏向工人的劳动法却大大限制了资方在劳动力市场自由选择的权力,也让没有工作的人找工作更困难。

不过对很多产油国国民来说,找不到工作也无所谓,因为国家福利往往非常优厚。

钱,不差的

比如在沙特,求学到大学层面学费依然是全免的,甚至每个人每月还发放大约300美元的津贴。医疗开支国家全包,不在首都利雅得的人来利雅得就医,陪同者将获得每天80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35元)的补贴。如果出国就医,陪护者将获得每天160里亚尔(折合人民币270元)的补贴。病人出国的医疗花销和机票都由国家财政报销。

医疗不仅报销,还有补贴

归功于中东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在中东无论是产油国和非产油国都兴办了大量的大学,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但问题在于,中东国家基本都还没有发展到技术驱动社会生产的阶段,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被市场消化,毕业即失业。

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在2014年的埃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34%,而与之相对的是,文盲的失业率只有2%。

即使是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倾向于公共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去私营部门。根据盖洛普调查显示,在巴林和科威特这样的国家,大约百分之60到70的大学生愿意去公共部门和国企就业,而愿意去私营部门的不过百分之十几。

石油子弟代代传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行业

如果不能去这些地方就业的话,他们很有可能选择干脆不就业。而且跟世界很多官本位的地区一样,他们相信关系的重要性,相信走后门会有利于找到政府部门和国企的工作。这样的社会氛围实在算不上有前景。

种种福利和因石油产业而导致的畸形政策下,人们就能在中东看到一个怪相——一方面是大量的青年无业在家,而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外籍劳工在劳动。

例如发生革命前的利比亚,本国人口600万,却有150万以上的外籍劳工。不能进入公务部门的高学历年轻人躲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而做着帮他们收拾工作的,则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劳工。

利比亚就业率几乎一直在45%以下

整体分析下来,要解决中东国家的失业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失业问题,需要在这么几点上做出改变:

1、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

2、培育有利于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3、对非正规就业保持理解

4、减少福利,不劳动者的福利应该被大幅削减。

5、削减外籍劳工,将职位腾给本地人。

6、改革大学体制,削减不必要的专业,减少大学毕业生人数。

民族、教派、政治失序、青年人口、失业

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并不那么容易得到改变,执政高层对这些社会危机有多少认识也殊为可疑。

但如果问题不得到解决,中东地区就依然将长久的继续广场政治,并为宗教极端主义提供新的燃料。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