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制造商不那么好当 天娱要给自己想想办法

“00后F4”⋯⋯算了,不讨论这个名字了,我们还是来谈谈天娱为自己选择的新方向吧,这家本土偶像制造商正在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重新细化受众群体。

 |  朴草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成立10年之后,天娱传媒——伴随湖南卫视“超女快男”诞生的中国本土流行偶像制造商,开始着手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重新细化受众群体,以期能够重新在激烈的娱乐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我们对自己的转化有了清晰的概念,即打造成为一家专注于青年文化的公司。”天娱传媒总裁、“选秀教母”龙丹妮说。

2014年8月底,天娱传媒宣布与四位平均年龄不满15岁的“00后”少年签约,暂名“00后F4”,并在母台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完成综艺首秀。天娱给他们的定位是“少年偶像团体”。

“天娱一直是塑造偶像与年轻文化的一家公司,‘00后’新偶像是必须要做的。”天娱音乐总裁沈永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沈永革在中国流行音乐领域浸淫多年,2013年年底,他加盟天娱音乐的消息也被业内视为天娱传媒加速转型的信号。

在过去十年中,湖南卫视通过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创造了中国最繁荣、同样也是最具争议的偶像时代。为了便于赛后选秀艺人的未来发展,将一档高收视率节目的商业价值延伸,湖南卫视在2004年第一届超女比赛时注册成立了全资拥有的天娱传媒,主要负责旗下艺人的音乐开发、演出经纪等商业事务。从2004年的选秀比赛开始,天娱将每年选秀比赛的前20名选手签至旗下,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艺人资源储备。

当2012年《中国好声音》崛起、湖南卫视“超女快男”选秀逐渐势衰时,天娱将选拔艺人的半径逐步扩大,“00后F4”便是脱胎于湖南卫视金鹰卡通的儿童歌唱节目《中国新声代》。根据天娱公司的数据,目前该公司的签约艺人数量已经超过80位。

但是,天娱众多艺人中能够真正带来稳定商业回报的却只有寥寥少数。相比曾经在选秀舞台上的风光无限,艺人在短暂的辉煌之后需要经历市场最残酷的筛选,选秀常有,李宇春不常有。“在天娱旗下,大部分艺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位曾经与天娱有过合作的唱片公司总裁对界面记者说,暗淡的星途也体现在他们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他发现,一些天娱的艺人出差时甚至需要给公司分配给自己的助理运送行李,这在被名利光环所环绕的中国娱乐圈中并不常见。

与此同时,天娱也不断地遭遇到艺人的“反抗”——业内普遍存在的艺人管控难题不断地考验着天娱的内部管理体系。从周笔畅到陈楚生,再到最近的苏醒,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旗下艺人解约出走、天娱高价索赔的新闻。

“我们这几年就在不断地和自己培养的艺人打官司。”龙丹妮对此十分无奈。在天娱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晖看来,天娱为了制作和包装这些偶像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索取高额赔偿属于坚守市场契约精神的合理之举。

然而,如此高频率的艺人出走事件至少也反映出天娱过去一段时间在艺人开发方面的失误。“艺人的青春有限,别人能提供你没有的机会,他自然就会离你而去。”一位艺人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对界面记者说。

庞大甚至臃肿的艺人队伍逐步拖累了天娱有效制造和推出艺人的效率,而效率和时间对选秀艺人而言恰恰是最为重要的。根据前述唱片公司总裁的介绍,天娱在今年已经与一批并未表现出市场前景的艺人解约,并且加速向影视艺人的培养,从而优化艺人结构。

天娱造星遭遇困境也是作为传统大众媒体的电视台遭遇挑战的缩影。某种意义上,电视平台在偶像选择和推广方面的能量正在下降。在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看来,十年选秀节目所培育的粉丝群体正是天娱能够在中国娱乐产业中分得一席之地的主要依仗。然而,“粉丝经济”所依赖的大数据获取能力已经成为互联网媒体的强项,而传统媒体在数据能力方面的欠缺,也导致其所制造出的偶像之间的区分度较低。

天娱显然已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2013年“快男”比赛中,湖南卫视引入了“互联网复活赛”的模式,由网民在YY平台上选出复活选手再度进入淘汰赛序列。

天娱希望沈永革的到来能够让其对于艺人的培养更加专业。目前,沈永革已经将日韩的艺人实习生制度引入到天娱内部,他希望通过严格的演艺技能培训来提升艺人的竞争力,也能优化内部优胜劣汰机制。

在艺人经纪部分之外,龙丹妮也正在丰富天娱的产品线,将影视剧投资的比重逐渐加大,总票房超过15亿元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和票房超过7亿元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背后都有天娱的身影。这不仅使得天娱可以从红火的国内影视市场中获益,还能为艺人提供多样的价值变现通道。“这些都应该是天娱最擅长的东西,即青年文化的一部分。”龙丹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