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片是如何诞生的?中国电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随着《神秘巨星》在中国的票房持续走高,让不少人士又掀起了一场对印度电影的追剧风。
谈到《神秘巨星》这部剧,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在这部剧中参演的阿米尔汗,因为在这之前,尤阿米尔汗主演的几步印度神剧都在国内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例如,2009年,阿米尔在励志喜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饰演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已故园丁的孩子Rancho,该电影刷新了宝莱坞电影在印度国内的票房纪录;2016年12月23日,阿米尔·汗主演的新片《摔跤吧!爸爸(Dangal)》在印度上映,本片的豆瓣评分达到了逆天的9.1分,国内于2017年5月5日上映。目前这部电影已经刷新了印度电影史上 国产片票房纪录等等,这些高口碑的印度神剧在中国市场的走红着实让不少观众对印度电影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了,印度电影中也有很多口碑较差的电影,这一点无论中国还是欧美电影都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导演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用一个电影口碑就去对整个国家的电影市场妄加评论,但就拿电影本身这个作品来看,中国却很少能拍出像阿米尔汗版的印度神剧,至少现在看来依然没有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困局 源于生活也止于生活
从硬件上配置上看,中国的银幕数已经达到了50776块,跃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很好的驱动性能,但由于审查机制和一些不可控原因,中国本土电影在近些年很难有出彩的现实题材电影,一般现实题材往往会涉及一些敏感的社会事件或者是对一些部门进行些许批判和申诉,这在中国电影中是属于“敏感范围”,少有影片会直接表现,要么打擦边球,要么虚化地区用没有批判力度的表达去展现,这也就失去了现实题材原本的力量。
尤其是当下中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风气变得功利和现实,电影在有些电影人看来就像是房地产一样,只是赚钱的手段,拉投资的热情远超对内容的创作,他们拍电影是看投资人的意向,是看大众的口味,什么是热点拍什么,什么吸引眼球就拍什么,电影毫无立意和内涵,为了挣钱,低俗的桥段和肤浅的表现方式能用就用,完全是快餐电影,消费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期待和忠诚度。而大牌导演也苦于没有优秀剧本去拍,很多知名演员愿意不要片酬去出演好的电影,但在原创优秀内容匮乏的中国,大片也只是砸大牌演员,搞特技、特效、大场面,核心内容根本不够坚挺。偶尔会有几部能触动观众心弦的影片,像是《私人定制》,欢喜并感动,但对于冯式电影,这种影片虽说出众但难以让人眼前一亮,或者是《失恋33天》,人气颇高,但无非是对应了都市人群对于治愈系的需求以及年轻观众群体的心理。《致青春》,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不错,但这和筷子男孩的《老男孩》、《父亲》一样,是在消费一代人的记忆和感情,多则滥。
中国电影的现状,体制层面的因素只占一半,另一半还是要算在导演跟观众头上,谁让导演爱跟风市场,爱赚快钱不顾电影质量?谁叫观众很多喜欢看小鲜肉的?出来的片子剧本糟糕,特效糟糕,表演面瘫,导演演员甚至观众都该负责。
资本挟持 IP放大化下价值缺失
在《英雄》出来之前,中国的拍片基本上都是小成本的投入,并且票房最好都是4000W左右,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第一个1亿票房,从此中国开始了拍摄大片的进程,尤其是在场面和明星阵容上,可谓是给我们开启了一场全新的消费盛宴。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尤其是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大的助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因为电影这种本身带有感官性质色彩的产物,在电影院和电视上看本身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硬件设施配置的提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基调更重要的是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以国内外电影给中国产生的票房对比来看,《速度与激情8》超越前作《速度与激情7》狂揽中国票房26.7亿;《战狼2》突破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天花板,达到了将近58亿的票房,而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虽然以零差评口碑高能开挂,却才斩获了内地的13亿票房。
场面效应、明星助推等等这些电影题材的外部光环大大的提升了电影在影院观看的比例,而电影的制作方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很多的时候已经将电影的价值转向了资本市场,不是考虑电影题材会不会打动人、能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更多得时候是考虑电影适不适合在电影播放,能不能勾起用户去电影院观看的情愫,这种价值导向让中国电影偏离了原始性质层面的文化轨道。
虽然说电影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而对于电影投资方来说没有精品内容,又不想错过这块大蛋糕,怎么办呢?除;了制作一些快餐电影外,有些电影公司的做法是,看看有什么电影还不错,复制其题材、内容或者表现形式,修修改改又是一部新电影;拍出了叫好叫座的电影,那就出第二部、第三部,或者拿出一些老桥段拼拼凑凑出新片,更有甚者,赤裸裸的雷同,为挣钱早就碾碎了操守。
印度市场的独有性 衍生出很好的电影素材
看过印度电影的人们一定知道,很多印度电影的时间都很长,因为在印度电影是人们平时最大的消遣 电影院很多票价也便宜 很多穷人看不起电视就去看电影,所以普通的印度电影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 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觉得票价值得会刻意拍的很长印度电影,很多时候印度电影基本上都分上下半场中间有休息时间一看就是大半天,当然了时间长也是为了更好的强化娱乐性(和插歌舞一个道理),看电影的老百姓乐呵了,电影的票房也就高了。
除了经济原因以外,印度特有的制度也是其电影素材的良方,因为印度属于殖民地时代的遗产,不完善的民主制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女性常常被歧视、虐待和凌辱,印度的社会问题几乎罄竹难书。
以最近比较流行的《神秘巨星》来看,其借女孩追梦的主线,对印度社会的女权问题和衍生出的家暴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不仅属于印度社会,也是全球目前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一部音乐励志电影呈现出,对社会的质问和女权的呼吁及呐喊力度非常之大,丝毫没有因隐藏在娱乐外壳下而失去原本的力量;再比如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是对固化思想和填鸭式教育的批判和讽刺,很成功,但这部电影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有很多人也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国内几乎没有创作者敏锐的发觉这个题材。
不得不说印度电影作用力的放大,让印度人似乎找到了对付社会病灶的良方。说是治病也好,说是暂时的麻痹也罢,宝莱坞成为印度国家的文化瑰宝,也成为平凡印度人医治内心创伤的灵丹妙药。
印度电影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关照现实问题,却又跳出现实主义的窠臼,独上高枝。印度电影对现实议题的关注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可谓既入木三分你,又华美绝伦。
尽管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依然拥有诸多问题,但在资本逐渐冷却并迎来新拐点后,希望未来在中国电影市场会产出更多走心的高质量国产电影。
(微信公众号:long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