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公社正热,张艺谋的“印象”却破产了

这边一手打造的《印象·刘三姐》深陷破产重组风波,另一边,张艺谋在离开新画面后,因为乐视系的一系列水逆,与乐视影业的合作也是命运多舛。而且签约乐视后,张艺谋的两部电影《归来》和《长城》交出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  镜像娱乐

今日,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开端、广西省旅游活名片《印象·刘三姐》的运营公司破产一事登上微博热搜。但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印象·刘三姐》的运营公司广维文华就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向广西高院提出了破产重组。

而因《印象·刘三姐》年净利润达到7000万左右的广维文华,破产原因也很乌龙。公司估值1.7亿,债务却高达15.8亿,而这15.8亿的债务,大多来源于不当的关联担保和投资。据爆料,目前广维文华的老板丁磊已经“跑路”,而这15.8亿的债务由北京天创文投演艺有限公司接盘,破产重组之后,《印象·刘三姐》将于大年初三重新开演。

破产一事算是暂告一段落,不过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却发现,实景娱乐项目“印象系列”的招牌张艺谋与“印象”这个品牌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淡了。在《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印象系列”的主创张艺谋、樊跃、王潮歌联合成立了北京印象文化艺术中心,也就是后来的观印象公司,在2016年,观印象被三湘印象收购。

作为观印象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早期,张艺谋担任了多部“印象系列”的总导演,但后来,大多只是担任艺术顾问,现在对项目参与都寥寥无几。

对此,王潮歌曾称是因分工不同导致的,而张艺谋自己的说法是因“印象系列”有王潮歌和樊跃两个好导演,他现在要专心拍电影了。不管说辞如何,张艺谋似乎都与“印象系列”越走越远了,而三湘印象在收购观印象公司时,与张艺谋约定三年内担任艺术总监/顾问的合约也即将于今年5月到期。

左起依次为樊跃、张艺谋、王潮歌

这边一手打造的《印象·刘三姐》深陷破产重组风波,另一边,张艺谋在离开新画面后,因为乐视系的一系列水逆,与乐视影业的合作也是命运多舛。而且签约乐视后,张艺谋的两部电影《归来》和《长城》交出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张艺谋“实景娱乐”和“电影”两题路走得皆不顺畅,但老朋友以及老对手冯小刚相比之下就顺风顺水多了。文艺片《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芳华》更是大超预期,而与冯小刚深度捆绑的华谊兄弟,也与冯小刚联合开发了实景娱乐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为华谊实景娱乐板块打下了根基。

逐渐淡出“印象团队”、签约乐视命运多舛

张艺谋的实景娱乐和电影之路皆不顺畅

广维文化宣布破产重组,和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是没有关系的,这个品牌本身的吸金能力堪称强大。王潮歌曾公开说过一组数据,《印象·刘三姐》7年演出2000多场,仅2009年就演了497场,观众达130万人,年演出收入超过2.6亿元。

《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总导演的“印象系列”的第一部。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铁三角组成的“印象团队”在成功打造了《印象·刘三姐》之后,过去十多年,就几乎保持着每年一部的步调模式在全国复制《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模式。

现在,“印象品牌”已经成功推出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又见”品牌,比如《又见平遥》。

虽然“印象系列”在过去十几年打上了张艺谋的烙印,但是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发现,张艺谋确实在渐渐淡出这个团队。《又见平遥》进入山西之时,张艺谋已经不再是整个节目的策划方,仅剩下王潮歌和樊跃,后来的《印象·普陀》,张艺谋担任的只是艺术顾问。新民周刊也曾透露,在《印象·大红袍》历时两年的筹备过程中,张艺谋在选景时才来过一趟福建武夷山这座县级市。

在《又见平遥》筹备时期,曾有人问王潮歌是否和张艺谋散伙时,王潮歌称:“当然不能了,还是一家子。这次我们希望大家有一个具体的分工,比如这次是我主场,张艺谋不再是导演了。”而张艺谋自己的说法则是:“在印象系列那边,我们还有一个团队,有潮歌和樊跃两个好导演,接下来还有十几个省份在等着,我只是在重要的时刻回去顾问一下,去宏观指点一下,现在他们放我来拍电影了。”

2016年5月,上市公司三湘股份斥资19亿收购观印象公司,并改名三湘印象。在观印象被收购后,张艺谋仍间接持股,马云也是。张艺谋通过上海观印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观印象25%股份权益,而马云的云锋基金间接持有观印象50%股份权益。

三湘印象在收购观印象时曾同时合约规定,张艺谋自交易完成之日起在观印象的服务期限不少于三年,但现在这个约定即将于今年5月到期。

受《印象·刘三姐》运营方,也是参股公司的广维文华宣布破产重组一事影响,三湘印象曾直接停牌。此外,《印象·海南岛》也在运行5年后宣告厅演。目前,张艺谋虽仍间接持有观印象25%的股份,但三年合约即将到期。当初在高价收购时称“看好观印象的品牌价值和以张艺谋为首的核心导演团队的声望”,如今张艺谋逐渐淡出,“印象系列”前景如何还不得而知。

张艺谋这边“实景娱乐”陷入破产重组风波,另一边电影项目也不是特别顺利。张艺谋在和新画面决裂之后,曾收到了万达、小马奔腾等多方橄榄枝,他却在众多影视公司之中选择了乐视。不过当时的乐视影业是明星股,乐视影业因张艺谋的加入估值一度升值8亿,而张艺谋当时投入的1201.53万也升值到1.41亿,浮盈超过十倍。

但此一时彼一时,乐视系现在成了“问题股”,前后筹划三年的乐视网对乐视影业的重组也成了泡影,这意味着早在2014年年底乐视最辉煌时期被贾跃亭积极推动的乐视影业上市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因为乐视系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明星股想继续扶摇直上自然不再可能。

其实,张艺谋在加入乐视影业后拍的两部电影《归来》和《长城》票房也和收益也不是很理想。《归来》当时仅收获了2.91亿的票房,而《长城》不仅口碑败得一塌糊涂,收益也捉襟见肘,据悉该片投资10亿,但最终仅拿到了11.73亿的票房。

实景娱乐选错合伙人,电影选错东家,总得来说,张艺谋这两年的暗淡有时运不济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问题 。毕竟他总是一条腿走路,虽然做实景娱乐,但并未和自己的电影产生协同效应。

冯小刚电影IP衍生做得风生水起

实景娱乐虽是朝阳产业,但还得依靠大IP支撑

反观冯小刚,这两年就顺利多了。首先,从电影项目上来看,冯小刚的近一两年的《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成绩都不错,《我不是潘金莲》拿下4.82亿,而《芳华》作为中小成本投资的文艺片,更是以小博大,拿到了14.82亿的票房成绩。

而冯小刚绑定华谊20年,在实景娱乐领域,冯小刚也和华谊有着深度合作,那就是冯小刚电影公社。该电影公社以冯小刚《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等冯氏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聚集不同品牌和特色的美食、餐饮、娱乐、电影院、咖啡屋、精品店、精品酒店打造综合娱乐商业街区,目前已经开业三年多。

冯小刚电影公社,也是华谊兄弟实景娱乐的主要项目。据电影公社项目方爆料,电影公社一般每天接待游客2000人,周末可达到3000人,在节假日期间,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更是上万。

虽然没有直接的收入数据,但据华谊财报显示,2016年,华谊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版块收益2.56亿,比2015年同期的5556万增长了362.34%,虽然在华谊各大版块收入中并不算突出,但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华谊2016年取得收入前5名的影视作品《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还是夫妻》《罗曼蒂克消亡史》《幻城》合计实现收入也就才3.94亿。

对影视公司和影视人来说,实景娱乐显然已经成为下一个风口,是可以预见的朝阳产业。不管是张艺谋打造的“印象系列”,还是华谊联手冯小刚打造的“电影公社”,亦或者是万达此前的运营了19个月就宣布“暂停营业”的武汉电影乐园,都属于实景娱乐项目。

对影视公司来说,做电影风险性还是太高,但是下游产业的实景娱乐项目,风险就相对小很多,而影视公司也都是期望能借此将非票房收入比例提升。但是对于国内目前的很多影视公司来说,都是理想太饱满但实力不够,这个实力不够,指的就是缺少大IP以及优质IP支撑。

对影视公司来说,实景娱乐大多以影视和游戏、网络文学等IP为核心二次开发的主题公园,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好的IP支撑的前提之下,成功的案例自然就是大洋彼岸的迪士尼,如果没有优质IP支撑,则很难发展壮大。

万达武汉主题乐园夭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强大的IP支撑,而华谊“电影公社”的优势则在于华谊这种老牌电影公司多年的IP累计以及冯小刚个人IP的支撑。不过虽然华谊目前实景娱乐发展不错,但是冯小刚的“电影公社”,IP影响力其实还是欠缺。

而至于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虽然成果也不错,但对于张艺谋自身来说,放弃了电影制作而单纯去做实景娱乐,是很难建立起“电影IP+实景娱乐”的生态的,也就是说,缺乏协同效应。

实景娱乐虽是影视行业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但整体来看,不管是影视人还是影视公司,还是得将实景娱乐的发展建立在优质的电影IP支撑之上。有优质的影视内容支撑,才能逐渐向迪士尼模式靠近,如果影视和实景娱乐不能相互支撑,则很难建成完善的生态。

本文首发微信号: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