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 书评  · 科技  ·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帝国现代化的变迁

在新型科技革命中,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如何主动地参与到新型工业革命,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主动地参与其中,具有新科技革命话语权是关键。

 |  方塘智库

文丨叶然(方塘书社主笔)

1、英国工业革命来自成熟的经济和社会自信

“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引发动荡。”

现代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具有的社会特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行为;而现代化则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巨大引擎,它有着无法忽视的人为特点。

对于国家和城市来说,现代化则成为了城市发展与变迁的代名词。也因此,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人们口中常提到的城市化,英国的伦敦,毫无疑问便成了英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抹去的一个城市符号。

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伦敦成了让英国人最为骄傲与自豪的“全球城市”,它的现代性和由它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的英国现代化,已无城市能够望其项背。最起码,在第一次技术还处在简单的蒸汽机时代的工业革命甚至之前的那段历史时间里,伦敦的全球地位,不曾动摇过。在工业化进程中,属于英国的帝国时代,便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的征程。

对于英国来说,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有着最大主动权的时代便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短暂时期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期,也是在这几个时间阶段里,英国对于后来者居上的国家来说,便有着最大的借鉴意义,也因此与它们形成了最大的竞争关系。

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的作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语言来说,曾经那个最不起眼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业革命,不论如何都是一场撼天动地的变革——城市变革、社会变革、国家变革以及更无法忽视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体制,一种新的人际经济关系,一种新的生活节奏,一个新的甚至与过去完全颠覆的社会,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也正是这次低技术含量的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社会阶层的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精细的分工和合作生产方式成为新可能。

一个有着明显现代化变化的国家,开始走上世界。

我想,埃里克这样的形容,却整好在非技术层面上解释了一个国家之所以主动掀起一场革命的另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促使国家发生革命的一个推手,在这个推手背后,便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做出的最及时的、与时代呼应的变革举措。更通俗地讲,想要改变安逸的现状和希望获得更大发展的未来,让英国充满了革命的自信与决心——英国的自信让英国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也开启了帝国时代。

2、自信英国背后的制度灵活性

之所以说英国有自信开辟一条更新和更大的市场经济体,在于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经济水平和社会高度自治的能力就已经在当时的世界无人能及。农村逐渐盛行起来的家庭手工艺制作,让他们在得到物质收入的同时,也有了副业,棉纺织业的崛起,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未来。

用埃里克的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便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让英国的经济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相对富裕,让英国有了在生产上追求更高、更快生产效率的信心和决心。

所以,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当全世界都未涉及到工业化这一道路时,他们便只要利用简单的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于此同时,依然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来进一步解释他们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当一个村落,几乎完全摆脱掉以农业为生或者他们的物质来源已经无法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政府便会采取详细的措施来接管被荒芜或者即将荒芜的土地。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土地是国家发展一切和实现一切发展的根本。当工业和后续的金融等发生危机或者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依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实现土地的自我救治。而英国恰好合理地利用了这一发展逻辑。农业与工业的协同并进,让英国的工业革命得到了双重保障。

另外有人将其放在历史演进的视角上来审视英国的革命这行为,认为如果全部将英国工业革命放在财富和与其适配的生活方式来解释,1750年之前的英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没有非常大的差距,英国自身的经济水平和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看作是促使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之一。

但是,反向推理来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而率先实现崛起的独特性则是显而易见的,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已经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当时的英国对工业发展有着实际的需要、孕育新制度大革命的风险受到了管控。所以“简单”的工业技术就能引入社会生产进程,而逐渐趋于成熟、相对发达的商业传统又对工业技术革命具有内在需求,一场技术变革便应时而来。

这里,便提到了从经济到国家治理层面上的问题。从书中的语言可以判断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在制度灵活性背后,是工业利益影响到了政府的相应政策的提出,上面提到的解决农村土地荒芜问题便是如此。

所以,工业的内生力量亦是英国旧制度的灵活性,间接带来的结果。自然,也由此可以看出,制度的灵活性则对政府有着巨大的考验,当经济水平在既定发展方式中达到了顶峰时,紧随其后的便是对改革方向盘的把握。而这一方向判断又对政府是否满怀自信地给予国家以自信。

所以,有一个自信的文化体系,不论是商业文化还是农业文明以及一个发展逐渐成熟的社会环境,是让一个国家主动走向革命的关键;技术高度和智慧厚度则是革命是否走的长远和稳固的关键。

但是,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来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和随后的帝国身份,并不是一场偶然革命。在低技术变革的背后,是对时代命脉、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农业用地的合理考量。它们亦可成为今天协同发展逻辑另一个版本的书写。

然而,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短暂的年岁里,将英国的制造业和帝国的身份于世界当中奠定了基础。但是,由后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亦可以看见,这似乎并未让英国得到满足。

工业的内生力量首先改变了英国整个的面貌,也改变了英国的世界地位和世界政经版图。但是,时代瞬息万变,技术的不断更新,足以让一个国家丢掉即时的世界地位,只有在技术得到不断更新后,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的发展、进步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而这时,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的说法,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

3、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衰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获得辉煌成就的英国,自然亦是如此。从纺织业逐渐向以煤矿为代表的资源转变,开始转向对铁路、航海等逐渐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船制造于当时盛行一时。而之所以发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另有一个说法是,英国的国内市场已接近饱和,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已经成为解决国内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所以,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它对市场的把握是:首先,与海外发达国家产生竞争关系的同时,也共享成果;其次便是绝对地占领贫困国家的市场。

而对于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崛起的英国来说,也在工业革命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身份有了新的变化,从暴力征服到利益谋求,从一个征战者逐渐像一个真正具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迈进。利益谋求的方向也逐渐从过去的低技术含量的纺织一类的轻工业转向重工业甚至工业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服务行业和借助交通便利,一直存在的食品业。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帝国的身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国家往往会因为政策的疏忽和判断的失误,将自己陷入自我封闭的封建体制下,然而,世界却是开放的。所以,此时开放的世界,使得英国一直以来独领风骚的帝国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德国、美国和日本在工业化道路上走的迅猛又高质,此时,已经形成诸强并立的局面。

而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之前所发展的工业基础和积累的资本资产,并没有轻易让其在这一场以铁路建设为标志的高阶工业革命进程中,快速地走向衰落。但是,很明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战场已经不再为英国,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其他新起工业国家,甚至在这一场高阶工业革命中,英国越来越反转成为“搭便车”的明日黄花,光鲜不再。也从此,英国真正的工业帝国,便在历史上骄傲又悲情地褪去。

而英国最终从原来的世界工业帝国,转身却被甩在了工业强国之后,不禁要一探其背后衰落的原因。

英国的强盛、衰落,现代化复兴,一直到后来退去工业的特点进而进入到工商、金融。对于英国来说,都被认作是历史的必然和另一种经济灾难上的始料未及。

在世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易事。自从衰落开始的那刻起,它便采取了各种政策来试图盘活昔日光鲜依旧的英国。1960年,英国着手投入到欧盟,以实现欧盟经济共同体,进而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当然,欧盟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看到了英国的自信和未来,也的确为欧盟经济体贡献了不少力量。

然而,英国由帝国强盛到衰落,却终究成为了一个必然。作者埃里克认为,经济实力并不能让一个国家完全从强盛一落千丈走向彻底的衰落。诸国并立的新工业环境,让世界陷入了工业国之间恶性竞争的囧地。

英国的现代性和之后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与其说是从工业革命开始,不如说是在早前的繁盛时期所开始。适配的生活方式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让整个英国都充满了奋斗的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当获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果实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安详其成的社会习气便开始蔓延开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已不再。走帝国主义道路的英国,此刻已经在世界竞争关系中,逐渐从过去的有形帝国退化到无力抵抗其他无形帝国之间的冲击。所谓有形,便是之前简单的一强独霸,以看得见的低技术而足以获得成绩的现象;无形帝国,便是在民主、政治等更多看不见的手所存在的对抗、竞争现象。显然,热情大减的英国已经无力抵抗这样的猛烈撞击。

用埃里克的观点来解释英国的衰落:谁能救起一个自甘堕落、毫无求生欲望的国家呢?他的观点便是意在指出当时整个英国所散发出来的贵族奢靡、社会散漫毫无创新意识的现象。亦即埃里克所提到的,虽然当时的英国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衰落,也作了重大变革,但是,相对而言,并不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只是将一些制度系统地延伸到过去从未涉及到的领域。简单言之,便是已经已经丧失了创新的热情。

然而,这些因素在埃里克这里,似乎并没有得到满足。从根本上来说,他似乎对衰落的英国爱恨交加,自信的丧失、堕落、创新机制的不到位在他那里成了主观因素,更为客观的,我想,左不过是他的那句当工业革命这支大弓拉开的那一霎那,便再也没有了回头箭。英国在进退两难中,已经迷失了方向。退路不再,前路迷茫。在摇摆不定中,失去了创新的新机遇。

4、英国现代化历程的经验与教训

革命促使了英帝国曾经的辉煌,亦将其带入了难以评判的历史轨道。进入21世纪的英国,虽然埃里克将笔停在了20世纪末的历史年轮上,却依然说出了21世纪的英国不会再回到过去,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都将期待的语言。

是的,2017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英国脱欧事件,将英国重新推向了新的历史征程上来。然而,从埃里克所描述的英国现代化进程来看,世间轮回,总在历史中惊人的重现,从加入欧盟,到脱欧,再重新回到起点,行为相同,处境早已今非昔比。

英国的未来,在21世纪里,将一如埃里克于20世纪末对英国21世纪的期待,它的未知性会在历史的回望和现代化不断进程中书写。但是,英国的现代化进程,却对别国有着不同层面的参考。在埃里克这里,英国所具有的借鉴价值,并没有给出很高的呼声。在他眼里,英国的特殊性足以和现代的中国相提并论。然而,一个国家辉煌历史的存在,不论是在书写上,还是对别国而言,国家和社会发展上,都有着一定的价值。

被世人认为“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的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给人留下了诸多的思考。不论是基于学术研究还是基于经济发展诉求的研究,究竟什么样的研究才接近真相和专业?根据霍布斯鲍姆在书中对英国以历史经济学而非政经的方式的解读,我们看待中国,又该用什么眼光从英国那里获取经验?这似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探索。

埃里克对今天习惯了用统计学中的数据和图表来解读一个事实或现象的行为,持以极大的反感甚至反对。在他的观点里,数字与图表表达出人的直观感受的同时,并没有在逻辑上产生更具说服力的理由,而且,没有详细说明和解读的数字和图表是对诸多事实进行怀疑的开始。那么,由此说来,便不如文字逻辑更能将一个现象解释的明白。所以,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便是在这种纯文字中表达一个工业帝国的兴盛衰亡。

而在表达出英国的经济历史变迁中,便对中国甚至已经走上更远、即将走进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化国家,充当着一枚硬币的角色。

在埃里克的笔下,非常明显地看到,工业化已然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现象,自然,它的现代化也必然如此。而后来之所以失败,便是在现代化这条路上,若没有始终如一的热情与活力,便难以为继。所以,热情与活力,已经成为革命进程中,人为因素影响最为巨大的因素。

在一直进行过程中的工业革命中,如何处理好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完成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观点,将农业视为最关键的因素:“农业的命运往往以某种放大和扭曲的方式,反映总体经济的命运,或者干脆说,反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农业一直卷入了(英国)政治。”

所以,他对英国最后衰落的原因便归结到了“自由贸易体制下的农业折射了英国经济在世界上的胜利,也预示了英国经济的衰落。20世纪中叶国家干预下的农业,则比工业更有力地展现了经济现代化的可能。”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农业、工业、政府干预在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三大重要因素。

如果还有其他因素,便是在世界自由贸易经济体中,如何在进口与出口中,准确定位国内和国际市场。在这一点上,英国却又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对国内市场给予了保护。当海外国际市场遭到冲击时,便可依靠一如食品行业和原来积累的,由服务行业开发出来的庞大消费者来带动国内市场。英国之所以没有突然陷入困境,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此的。

而在此便需要说明的是,庞大的消费者并非指庞大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消费,从作者所描述的英国经验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是不仅带不来消费能力,更是加剧贫困和衰落的开端。所以,消费者更多的是基于服务行业而产生的新型消费者。

另外,英国经验所给出的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便是,如何正确处理中产阶级和中下阶层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英国这种阶级差距,并不是基于财富上的差距,而是身份和地位的差距。所以,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并不能视为简单的财富差距。

在新型科技革命中,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如何主动地参与到新型工业革命,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主动地参与其中,具有新科技革命话语权是关键,它将直接映射出未来世纪发展中的国际地位去向和新一轮以科技为背景的新消费群体。

更开放的世界环境,已经无法像昔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那样具有时代赋予的好运气,如果好运气让英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那便是英国有一个城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充当了货物集散地的功能,这个城市便是英国伦敦。今天国家和社会进步,只能在新的高科技背景下,最大程度上依赖持久、活力的创新力来推动。

一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正在衰落之后寻求新的方向;另一个美国已经在世界的舞台上高傲的站立;而下一个新科技背景下的现代化国家,将在历史轮回中不断上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也将在这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前所未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