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导航的年代人们怎么开汽车?

首先,你要看懂地图。

 |  上海汽车博物馆

鼻子下一张嘴,脚上两条腿。在没有导航、又看不懂地图的紧要关头,莫不如张嘴问人,切忌惜言如金……

1964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福特带来了一款非常惊世骇俗的作品——Aurora概念车。这辆概念旅行车凝聚着福特23项“异想天开”的创意,包括全玻璃观景座舱、飞机操纵杆式方向盘、第二排转角沙发、蚌式开启的尾门和倒置的第三排儿童座椅,以及电视机、独立音响、冰箱、灶台等豪华配置。

尽管在今天的汽车上,这些想法绝大部分都已成为现实,但半个世纪前的Aurora概念车就像其名字的含义一样,成为照耀汽车未来之路的“曙光”,其许多创意和概念对之后的汽车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Aurora概念车的中控台上,除了空调旋钮和电台操作界面之外,最显眼的就是貌似现今卫星导航接口的“地图”。不过,这套导航系统并非数字化的电子装置,而是具有实体地图和十字定位针、并能自动定位的机械装置,通过将车辆于地图上定位,让驾驶员了解车辆目前所在位置。这就是福特车载导航的雏形,虽然展示的意义远远大于实用性,但其呈现出的样貌与今天的车载导航已经相差不远。

看上去是不是有些山寨?对不起,如果与世界上第一台车载导航相比,福特的这套导航系统简直可以算是“豪华款”了。来看看第一台车载导航系统:1921年,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约翰·博维(John J.Bovy)捣鼓出了一款手持导航工具,并可以安装在汽车上,为那些行使的老爷车导航。

约翰·博维为他的导航工具申请了专利:这个黑乎乎的塑料盒子装有一个可以滚动的地图,它被安装在汽车方向盘旁边,但需要驾驶员手动旋转卷轴,查看地图。

1927年,一家英国公司从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一款可戴在手腕上、类似手表一样的“迷你”导航(算不算是最早的穿戴设备?):

它的正式名称叫做“PLUSFOUR”腕带路线指示器,配备有20支小卷轴,每个卷轴上都印着两个城市之间的袖珍地图。司机可以戴着这块“地图手表”,从起始地出发,每经过一个城市便需要更换一支卷轴。

到了1932年,意大利一家公司将这种卷轴式的导航工具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的“Iter-Auto”导航系统可以整合到汽车仪表盘上,并与汽车连接布线,能够匹配汽车行驶的速度,自动滚动显示当前地图。

可在当时,能够装载这种导航的车辆毕竟少得可怜,绝大多数车都是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盲跑”,人们如何辨认道路、顺利前往目的地呢?

首先,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还是纸质地图;或许,再搭配一块小小的指南针就更好啦。

其次是问路。最好的问路地点是在加油站或路边超市,最佳问路对象则是在那里工作的当地人,或是休息中的巡逻警察。

最后,就是“人肉GPS”。是的没错,说的就是你——坐在副驾驶座的你。司机需要专心开车,而在一旁无事可做的你当然要负责翻阅地图、查找路线,并且给司机正确的指引。这样的分工再合理不过,拉力赛中的车手和领航员也是这么干的。

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了首颗名为“Transit1B”的轨道导航卫星,也等于间接宣布了卫星导航时代的来临。之后的几年,美国又陆续发射了几颗Transit卫星,这些卫星组成一个阵列系统,并在1964年开始发挥导航定位的作用。但由于卫星数量较少,导致覆盖面积和测量精度都不够高,Transit系统提供的导航信号很不稳定。

也是在同一年,世界上首款车载GPS导航系统在电影银幕上诞生了。这块导航非常特别,并不向公众出售,因为它是属于007詹姆士·邦德最钟爱的那辆无所不能的座驾——1964款阿斯顿·马丁DB5上的。

不甘落于福特身后的通用汽车研发部门曾在1966年开发过一种不借助卫星的导航辅助系统,名为“DAIR”。该装置可与服务中心双向沟通信息,并依靠路边信标来接收实时更新的路况信息广播。嵌在公路上的磁体能够“激活”有关下一个出口和当前速度限制的语音通知,司机还可以通过附近的路线导航站点来获得导航信息,传递至带有方向箭头(向左、向右或直行)的打孔卡上,从而提示司机顺利到达目的地。

这个“雄心勃勃”的导航计划在经过前期测试后,因可行性难度太高而被通用放弃。但在几十年之后,这个概念却再获重生,也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通用“安吉星”系统。

在Transit系统初获成功之后,美国海军实验室于1964年又推出了名为TIMATION的全新卫星项目。与Transit卫星不同的是,新的卫星系统是基于与定时原子钟测距配对的,因此测量精度也更为准确、及时。该卫星项目为之后的NAVISTAR GPS导航系统发展铺平了道路。到今天为止, GPS导航系统拥有32颗地球轨道卫星,覆盖全球每一处边边角角,提供恒时稳定的三位定位服务。

另一家善于“脑洞开发”的汽车制造商本田自然也不会缺席车载导航的发展之路。本田高层在一次参观军演的过程中,注意到行进中的坦克无论经过的路面有多么崎岖,车身起伏多么明显,炮口始终都能准确指向目标物体。这项技术来源于一个“陀螺仪”装置,也就是一个安放在底座上的可以自由转动的滚轮。

受此启发,本田开发出了一种成本低且非常可靠的气体轴承陀螺仪来辅助汽车导航。本田车载导航设备能够追踪方向变化,并根据推算的航迹(依据速度和轨迹来判定),将车辆的行驶进度映射在一块单色CRT显示器上。选取零出发点和透明地图叠加,车子的位置就可以沿着选定的路线进行追踪。这套导航从1981年款的雅阁上开始使用,到了1990年的讴歌Legend,本田的导航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在1983年以前,GPS卫星定位系统被严格限制在军用领域,当时的车载导航只能依靠精度不太高、位置不太准的Transit卫星系统。如果在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内,通过汽车上的天线来获取信号,车辆能够在400米范围被定位。如果失去与卫星的联系,该系统则依赖于定位推算来更新其地理位置。

随着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于1983年颁布了对GPS卫星解禁的指令,开放其民用和商业用途,GPS系统才开始在汽车导航领域逐渐普及,直至今天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不过纵观导航的发展史,无论在哪个阶段,你都需要学会看懂地图——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只有掌握这项基本技能,你才能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