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什么是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从中文语音技术上率先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  王冠雄

日前,科技部正式设立第一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实验室交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来承建。

【撇去喧嚣看真相,刘庆峰可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人工智能要拒绝神化,技术与应用都需要脚踏实地”,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庆峰一语中的。

有什么样的创始人,就有什么样的公司。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刘庆峰可以说是AI领域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早在求学期间,刘庆峰就首先在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研究上做出了国际领先的成果。

在中国科大学习期间,因专业成绩突出,1992年就被选入中国科技大学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共同设立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自1995年起就作为该实验室所承担国家863项目“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立志要“让计算机象人一样开口说话”。

可以说,今天能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刘庆峰一直以来的实干探索和领导团队创新进取不无关系。

在刘庆峰的带领下,讯飞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推动语音技术走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电信、银行、社保、交通等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还在汉语国际推广、双语教学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科大讯飞已占领了中文语音主流应用市场70%的市场份额,并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标准,民族语音产业终于在激烈的国际IT巨头竞争压力下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目前,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从2010年刚刚发布语音云时的60.5%升级到98%,语音合成技术在国际语音合成比赛中常年保持第一桂冠。

而从语音技术到更广维度的认知智能,刘庆峰带领科大讯飞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和超越。譬如,科大讯飞手写体识别与机器阅卷技术就在行业中有代差级优势,学生写在纸上非常潦草的字,机器不仅能够读懂,而且能够像老师一样进行批阅,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第二家能做到如此实用化。

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有AI领域实干家刘庆峰率队,方才让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多个前沿技术上领先世界。而随着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首届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刘庆峰,相信能再度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和突破。

【技术+产业化是科大讯飞的双核能力】

人工智能贵在落地、重在产业化,只有将前沿技术的创新进行产业化,方才能真正让技术为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通过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和最高人民检查院共建创新研究院,及至此次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的产学研之路走得够深入。

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部署人工智能,然而,这其中泡沫的成分要比想象的大得多。要么是技术高高悬挂无落地可能,要么就是盲目的激进产业化,缺乏对技术研发根基的夯实。而科大讯飞则是从中文语音技术上就率先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刘庆峰不仅在语音核心技术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还在中文语音产业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产业落地从人机对话、信息查询、智能家电、汽车电子一直延伸到手机、教学产品、玩具等几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技术落地离不开开放生态的打造。科大讯飞走的是一条“平台加赛道”的战略路径。其中,“平台”是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开放出来,成就开发者,赋能科学家,为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能力,整合后台的内容和服务,构建持续闭环迭代的生态体系。

“赛道”则是通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数据+领域支持,构建垂直入口或行业的刚需+代差优势。在教育、医疗、司法、汽车、客服等领域,到目前为止,科大讯飞在这些领域的市场有很强的护城池,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讯飞开放平台的累计终端数已经达到15亿,日均交互次数达到40亿,开发者团队数已达50万个,每天使用人次超过40亿。

上个月的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科大讯飞成为理事长单位。可以说,从产学研联盟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产学研之路将极富想象空间。

而越来越多公司的入局,人工智能也进入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更强调技术的落地、产学研的融合发展。

在不久前举办的科大讯飞2017年度发布会上,刘庆峰就发表了题为《顶天立地, A.I.赋能》的演讲,指出2017年以来科大讯飞在技术上“顶天”,在应用中“立地”,从而实现了A.I.为世界赋能,刘庆峰说,“未来,A.I.赋能,让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