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个婚假居然被离职了,关于婚假你了解多少

用人单位应当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劳动者提出休婚假的,就必须向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审批后方可为之。

 |  无忧精英网

最近收到一起关于婚假的劳动纠纷,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杨先生从2016年开始在杭州一家民企上班,2017年10月底,新婚之后的杨先生准备休婚假去度蜜月,便向公司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休假申请,经负责人口头同意后便陪着新婚妻子出行了。

旅行结束回到公司不久后,杨先生通过精英竞拍汇拿到了另一家公司的offer,于是向领导递交了辞职信打算跳槽。这时候问题来了,杨先生辞职的时候是12月,却被告知11月初时,根据公司规章,他已自动离职了,后续的工资更是无从谈起。于是杨先生去申请了劳动仲裁,经过劳动监察部门一番调查,要求公司向杨先生支付6000多元的工资和5600元的经济补偿金。但公司一口咬定杨先生的休婚假没经允许,违反公司规定,早就被辞退了,不予支付,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杨先生认为公司的言辞都不是实情,于是向无忧精英网寻求帮助。

杨先生的这起争议,既涉及到婚假的问题,也涉及到员工因旷工用人单位能否将其认定为自动离职的问题。另外,到底婚假有多少天?应当何时休?该怎么休?无忧精英网的首席职业发展顾问赵争女士,今天就为大家解答相关的法律规定:

1. 婚假有多少天?

根据1980年2月20日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80]劳总薪字29号[80]财企字41号)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该《通知》现在仍然在继续适用,所以正常情况下,婚假最长为3天。在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草案)还没有正式颁布生效之前,晚婚的具体婚假时间一般依据的是各省或者直辖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规定,全国各地的规定并不一致。劳动者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若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额外再享受一定期限的晚婚假。

2. 再婚可否休婚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劳社部函[2000]84号)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所以,劳动者再婚的,则享有3天的婚假,不再享有晚婚假。

3. 何时休婚假?

如果劳动者在领取结婚证一段时间内均未休婚假,若再申请休婚假,用人单位能否不予批准?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婚假的有效期作出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劳动者应当何时休婚假写入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中,员工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一般来说劳动者在领取结婚证的当年应当休婚假,若在当年度内未婚假,事后用人单位可不再予以批准。即使劳动者因某种原因一直未休婚假,当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也无需因劳动者未休婚假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未经批准休婚假,可否按矿工处理?

劳动者在依法领取结婚证书后提出休婚假的,需经用人单位的批准。如果劳动者在结婚后想当然地认为领取结婚证了,就可以休婚假而未向用人单位提出休婚假的审批申请,此时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章制度的规定,按其旷工进行处理,达到一定天数的,用人单位可以以严重违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所以,用人单位应当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劳动者提出休婚假的,就必须向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审批后方可为之。

针对杨先生的案例,赵争女士建议,既然杨先生在休假前递交了书面申请,杨先生若按当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的天数休假,并准时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若杨先生能提供相关证据,那么公司在这起纠纷上,是没有胜算的,所以建议杨先生收集好相关的人证物证,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