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不上市,济南首富之女耐得住“寂寞”?

济南制药李燕不急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理由很清晰:做企业尤其是药企,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其实,这才是成就百年企业的基石。

 |  一波说

曾经叱咤商界的民营药企“创一代”纷纷步入退休之年,中国医药家族企业群体已进入接班潮,许多“药二代” 走上前台,在使命中创新发展,济南首富李伯涛父女的代际传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济南最有钱的人与59年齐鲁制药家族化

齐鲁制药,在2017中国医药行业企业集团十强榜单中,位列第八,山东的龙头药企。2017年至今不到一年时间,药企IPO上市超过40家,作为明星药企的齐鲁制药,在全国拥有八大生产基地、近万名员工,却为何还不上市?

先追溯一下齐鲁制药的前世今生吧!成为一线药企之前,齐鲁制药起初还只是一家兽药厂。

59年前的1958年,齐鲁制药的前身——国营的山东省生物制品厂成立了,当时隶属于山东省农业厅,生产的是预防鸡霍乱、猪瘟等4、5个兽药品种,不过,“省级国营工厂”这一级别还是相当高的。

(1991年春,厂长李伯涛拿到上级的2万元表彰奖励金)

齐鲁制药董事长李伯涛,生于1941年,196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家农业部机关工作数年。1971年,他被调回济南,在生物制品厂先后担任生产科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厂党委副书记等职。

1982年,企业改名为齐鲁制药厂,而此前一年,李伯涛开始主持全面工作,工厂新药氨苄青霉素研制成功了。刚上马的李伯涛,发现兽药无利可图,经过与上级领导一年多的软磨硬泡,决定改做人的用药,这可是齐鲁厂一个重大转折点。

1990年,在厂长李伯涛的带领下,药厂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在来年隆重举办的“齐鲁制药厂产值过亿祝捷大会”上,上级主管部门奖励李伯涛2万元,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呀!李伯涛当时的月工资也仅有几百元。

齐鲁制药稳定而快速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医药界的肯定,其成功得益于三次的转型升级。第一次是80年代,由单一的兽药产品拓展至人用药领域。第二次是90年代,随着国际标准生产线的引进建成,药品走出国门。到了2000年后,公司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七大生产基地的布局,让公司厚积薄发、突飞猛进。

当然,与59年齐鲁制药命运最为关联的还是14年前的改制。

2003年,齐鲁制药被山东省列入省属国有产权改制的试点企业,最终由李伯涛和全体职工将国有股份全部买断。

当时,理由有二,一是因国资“决策流程过长”,二是关心外资介入会“水土不服”。改制时核算的旗下8个企业资产转让总价款近6.3亿元(实际应缴产权转让款定为5.15亿元左右),并规定按级别、厂龄等确定购买款项。

(齐鲁制药董事长李伯涛(左))

其实,当时职工能筹集的资金尚不足1/5,1个亿不到,剩余资金缺口是由新设立的“山东鲁发投资”向银行贷款补足的。依据公开的企业登记消息,鲁发投资注册资金为7800万元(2003年8月),共有17位自然人股东(大多数为原公司高管)。其中,李伯涛持股25.6%,出资额为2000万元,而其女儿李燕,占股25.2%,出资1969.7万元,父女二人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也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而工商登记还显示,鲁发投资还是齐鲁制药集团旗下12家相关公司的法人股东。

某种程度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进的国企及乡镇企业改制,确实释放了企业活力,但利弊参半。因为,这同时也是一出狂欢的“国退民进”盛筵,实质上多为“家族化”产权变革,乘着改制的东风将国有资产变为囊中之物。

变为民企后,李伯涛能够实施的激励机制也就多了,比如发电视、发金项链等。另外,齐鲁还有一条不成文的企业文化,已连续26年为每一个过生日的员工送生日蛋糕。去年,李伯涛家族以172.71亿元身价成为济南最有钱的人,这也是多年来继续蝉联济南首富,其在山东富豪榜上名列第26位。

耐得住“寂寞”的女二代掌门

齐鲁制药为什么没上市?

有人说,今年76岁的董事长李伯涛年事已高,可能与娃哈哈宗庆后一样,观念较为陈旧。另外,齐鲁制药的财务团队也可能较为保守,故而迟迟未启动上市步伐。不过,曾经放话“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钱”的宗庆后,在近日娃哈哈30周年庆的时候,已松口称“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上市”,齐鲁制药的李伯涛也会跟着向资本低头吗?

(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李燕)

1974年出生的李燕,可以称得上是药企女强人。今年43岁的她,现任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工程师,已进入接班状态。她担任总经理以来,齐鲁制药形成了从药物研发、原料合成、制剂加工、产品包装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曾多次获得“中国医药经济年度人物”。在她领导下,齐鲁制药去年实现营收144亿元,公司不少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目前名列中国工业药企第8强。

李伯涛很早就开始布局代际交替,早于2009年,他就将集团总经理一职交给女儿,李燕时年仅35岁。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核心人物同时也是企业的所有者,大多数“创一代”仍更倾向于“传内不传外”,培养自己的亲生子女作为接班人。在齐鲁制药改制过程中,“药二代” 李燕属于参与者之一,并拥有相当份额的控股权,可以说她既是子承父业,也是一个“创一代”。

接班以来,作为年轻一代,李燕也发挥出自己优势,比如齐鲁制药这些年在深耕海外市场上,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截止目前,齐鲁制药已获得FDA产品认证9个,其中有6个制剂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李燕曾经说过:“做企业尤其是药企,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对于齐鲁制药未来的发展方向,她提出“做好仿制药,努力去做创新药,最终实现国际化。”如此看来,相比现在一些企业追求快速发展,李伯涛的女儿李燕似乎并不急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相对于许多药企热衷IPO上市,她可算是耐得住“寂寞”的女二代掌门!

多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看起来是快速发展,“繁荣”空前,事实上也与医药上市公司起到的推动作用有关,可中国制药企业的多、小、散、乱的情况仍在,特别是上市药企的治理更有待完善,更不用说一些还是“带病上市”。有统计数字:中国制药企业的数量,是美国的5.7倍;但若按每家企业的销售贡献率计算,美国刚好是中国同行的5.76倍,正好翻了个!

不久之前,齐鲁制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研发成功,一举迫使进口靶向药售价直降六成,从5000元/盒降至2300元/盒。在过去30多年中,像吉非替尼这样首仿上市或者独家上市的大品种药,在齐鲁制药就有30多种,累计推上市场药品200多个。看来,产品利润率丰厚,或是不上市的另一个因素;与其把利润分给外人,不如留给自己。

(李伯涛父女同台)

另外,助力齐鲁制药起飞的还有一个发力点,那就是引入外资。比如,旗下的“安替制药”,就是与香港安替国际合资成立的,目前已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头孢菌素制造厂商之一。此外,集团旗下的“天和惠世”,也是合资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抗肿瘤化学合成生产基地。

当然了,“药二代” 李燕在企业管理上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其在济南历城二中边上的董家镇生产基地,自2015年初起二年内发生了5次爆炸事件。2016年“10.10”那起爆炸,巨大的黑色蘑菇云腾空而起,酸臭味四处飘散。事故频发,深层次的原因在哪儿?正如有些人分析的:年事已高的李伯涛将管理工作交给大女儿李燕负责,“不过在山头林立的公司内部,李燕的管理措施未必能得到扎实的执行。”

看来,要实现30年前李伯涛初任领导人时立下的“建百年齐鲁”目标,二代接力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