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永宁坠亡事件传播开来至今,“Rooftopping”这项活动传递出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攀爬高楼,其二就是极度危险。
作者:郭福瑞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喜欢攀爬各地的摩天大楼,游走在楼顶的边缘地带,试图寻找一种肾上腺素极速飙升所带来的快感,在城市的制高点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痕迹并自拍。外界将他们所从事的这项活动称为“Rooftopping”,在国内他们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爬楼党”。正所谓,世间奇伟瑰怪之景常在于险远,不可否认,登上高楼大厦能将城市美景尽收眼底,而伴之而来是那无法绕开的话题——危险性。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爬楼这件事,一个名字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他就是吴永宁。12月8日,据警方通报,一名男子在11月8日不幸坠楼身亡,而综合各方消息,通报中所指的男子正是吴永宁,这位自称要成为“国内极限高空运动挑战第一人”的湖南小伙,在那次位于长沙华远国际中心62层楼顶的挑战中遗憾失手,意外坠亡。随着吴永宁生前最后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的曝光扩散,“Rooftopping”这项小众极限挑战从幕后走向台前,面对着褒贬不一的舆论声音。
Rooftopping:源自楼顶摄影的城市探险活动
从吴永宁坠亡事件传播开来至今,“Rooftopping”这项活动传递出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攀爬高楼,其二就是极度危险。而究竟该怎样定义Rooftopping呢?根据维基百科中检索内容,我们查询到,Rooftopping其实是城市探险(urbex)的一个分支。城市探险是人们对于城市建筑物的探索,一般都会选择在废弃或使用中的建筑物以及隧道等地点,从事这项活动的人们大多都对于摄影和历史充满兴趣。而Rooftopping恰好属于建筑物探索的范畴。
▼吴永宁的Rooftopping动作极具危险性
实际上,Rooftopping确实与摄影紧密关联,除了爬楼党的译名外,也有人将其称作楼顶摄影。虽然这项活动的起源难以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活动最早一些参与者就来自于摄影师行列,他们希望在楼顶处找到不同一般视角的城市风貌。即便是在今天,不少爬楼爱好者都会在其INS或者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为自己贴上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的标签。
一般而言,爬楼党都是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下开展活动的,他们最多的保护也顶多是一双防滑手套。仅持一身便装和简单的摄影器材就徒手爬到大厦顶层天台、桥梁顶端、或者是起重机等任何高处。并且他们还会在边缘位置行走,或是坐在边缘处却将双脚悬空在外,然后拍摄极具视觉震撼和冲击力的照片,纪录脚下的万丈风光。相对于此种以观景为主的风光爬楼者,更有一些极端极限的爱好者会在这一隅之地上再开展更具危险性的活动。就像吴永宁此前个人短视频平台展示的那样,在高楼边缘玩起平衡车、或者将整个身体直接悬挂在高空中,仅凭双手扒着楼顶做引体向上。单单是想象就足以令人心跳加速。
▼Rooftopping受到众多关注
不得不承认,在这样极端危险的环境中所拍摄出的照片的确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一位来自香港的爬楼爱好者Daniel Lau就表示,将美与极端两个元素结合,可以令(摄影)作品的范围更开阔。而最终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也搏得众多关注。在新浪微博上,笔者查询到,中国爬楼党这一话题目前已经拥有417.9万的阅读量。而Instagram更是爬楼党的聚集地,在INS上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芝加哥、纽约、东京、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高空中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不少知名爬楼党的粉丝数已经达到数万甚至几十万之多。
爬楼党画像:年轻群体为主力军、潮流达人与猎奇主义者
由于爬楼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这其实也对于爬楼党的身体素质提出的要求,既需要出色的平衡力、同时也要拥有充沛的体能和力量作为支持,因此这决定了爬楼群体的年轻化趋势。笔者尝试探索爬楼群体的特征,从QQ群搜得数据现实,国内各个地区的爬楼群体大多都以90后和00后为主,一些活跃的群中,男性占比超过80%,而女性数量也不在少数。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一群体的特点,摄影狂热者、潮流达人、街头文化拥趸想必是跑不了的词语。大多数照片中,他们都身穿着潮流服饰和鞋履,呈现出一种年轻群体独有的酷感。
▼爬楼大多都身着潮流服饰和鞋履
“比圣诞老人去过的屋顶还多。”INS上一位拥有11.5万关注者的用户roof_topper在简介出写道。这显然代表了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似乎爬楼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戒掉的瘾,而他们为何这么狂热呢?10中旬,vice曾经采访过几位国内爬楼玩家,事实上,不少爬楼党同样存在着恐高症,身处在万丈高空中,没有恐惧之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数的爬楼者都坦言他们在最开始也会有恐惧心理,而在一次次成功的攀爬过后,他们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肾上腺素的急速飙升为他们带来了刺激感和成就感。
▼“比圣诞老人去过的屋顶还多。”INS上一位拥有11.5万关注者的用户roof_topper在简介出写道。
“很多爬楼党其实都有恐高症,我也不例外,就想去克服一下。谁知道,爬上去之后,除了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很爽。”一位叫做龙龙的爬楼玩家说道。而吴永宁在这次采访时则表示:“去年,第一次在好奇心驱使下,去了横店一座十层高的废弃大楼。幸好当时有两个兄弟,在我精疲力尽的时候拉了一把,才能让我有一个比较顺利的开始。害怕的心情远多于刺激和兴奋,时间长了,成就感是我从来没体会过的。”
▼极限环境会给人带来真实感与刺激感
从某种程度而言,爬楼党的确是一种独特的本领,毕竟这一活动的从事者并不占据多数,而且他们也是在用生命进行挑战,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一些爱好者甚至会体验濒死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成功完成这个巨大的挑战时,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以及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有爬楼爱好者曾形容道,站在楼顶边缘时会有一种对于城市的“征服感”。这种成功的快感就像是一种激励,引导着他们不断去寻找新的高楼大厦去攀登。其实,这迎合了90后一代其中部分人的探险和猎奇心理需求。尽管这一切来得有些激进,但这确实是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而爬楼党身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同时也是驱使他们去不断进行这一危险活动的因素,那就是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前文已经有所阐述,在社交媒体上PO出高空中的风景会收获粉丝关注度和点击量,这同样会为博主带来成就感,同时还会让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还是有不少的爱好者更加看重Rooftopping过程中的感受,他们仅仅将这看作是爱好,而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最危险的商业变现
提到社交媒体曝光就难免会联系到商业代言活动的话题。实际上,爬楼党在社交媒体积攒人气和粉丝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商家的关注。
▼爬楼党Harry Gallagher目前就已经是球鞋清洗店Crep Protect的全球形象大使
在国外,不少的爬楼党已经成功获得了运动衣品牌和相机品牌的赞助。例如,在INS拥有超过15万粉丝的爬楼党Harry Gallagher目前就已经是球鞋清洗店Crep Protect的全球形象大使。而前文所提到的香港玩家Daniel也曾吸引了例如运动服装和太阳眼镜等品牌的关注。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他和一起爬楼的朋友还计划推出自己的网站,用来分享更多爬楼的照片和感受。
而在吴永宁不幸去世后,商业也是媒体们关注的话题。据凤凰网湖南报道,在出事前,吴永宁曾告诉继父冯胜良,11月8日,他要在长沙的一栋高楼上录一个两分钟的视频。“他说如果火了可以拿10万。”遗憾的是,最终事情走向了极端。报道还称,在社交平台走红以后,的确有合作平台与广告商业找到了他,想要通过他来宣传运动产品,甚至还有食品类广告。
▼吴永宁在火山小视频中获得了5.5万元的打赏
实际上,吴永宁一开始并没有打算通过在社交网站和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爬楼极限挑战视频来赚钱,而在一次获得131.6元的打赏后,他确实动了心思想要铤而走险。据AI财经社报道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10日起,吴永宁先后在火山小视频平台上传了300个视频,进行了217场直播。其在火山小视频上拥有99.1万粉丝,共获得打赏55.7万火力(每十个火力为一元钱),即其仅在火山小视频一个平台就获得了5.5万元的打赏。和同平台其他的美女主播相比,吴永宁的打赏收入并不算多,最终还为此搭上了性命,令人悲怆。
Rooftopping不被官方认可 并面临法律风险
虽然一些人将爬楼党视作极限运动范畴之中,但实际并非如此。在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的官方介绍中,极限运动自1999年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目前共有16项极限运动得到官方认可和推广,而Rooftopping并不位列其中。而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秘书长刘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极限运动这个概念在我国有些泛化,但归根结底它首先是一项运动,且规范、有安全保障,吴永宁的行为不属于协会界定的极限运动范畴,容易给公众带来误导。”
▼Rooftopping并不在极限运动的范畴中
“无论任何一项运动,都应该在可把控和有保障的基础之上进行,毕竟生命是最可贵的。”刘青强调道,“正常的极限运动是健康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且能被大众所喜爱的时尚运动,强调娱乐和文化元素,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在特殊场地有组织、有保障地进行。”
严格意义来讲,极限运动的从事者大多都经过长时间系统的培训和严苛考核,并且需要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而Rooftopping并不具备这样的要素,相对而言,这只部分爱好者的自我冒险,其安全性和危险性也是备受外界争议的话题,很大一部分舆论声音并不支持。
而从法律角度而言,Rooftopping其实是游走在法律边缘,面临着不小的风险。Rooftopping爱好者在开展活动中,大多是未经高楼业主同意私自开始攀登的,一旦他们的攀爬行为造成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将面临被拘留和赔偿的风险。此前,在2007年时,上海警方就曾拘留了法国人阿兰·罗伯特,并限制其出境。此外,如果攀爬者对于建筑物造成破坏,建筑物的产权人有权要求攀爬人赔偿。不少网友也表示,在闹市区爬楼,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对于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是极大隐患。
尽管如此,攀爬者所面临的法律界限其实并不明显,似乎只要他们“专业”一些,不出事便可免于法律受责。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也呼吁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爬楼”的问题。
吴永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Rooftopping爱好者来说, 危险猎奇或需三思而后行。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