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纳仕掌门人去世,他是杂志业巅峰的象征

尽管康泰纳仕旗下的杂志对美国时尚、文学和设计有着重大影响,Si 本人却是出了名的低调和不讲究。

 |  华丽志

10月 1日,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名誉主席 S. I. Newhouse Jr. (以下简称 Si)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 89岁。

康泰纳仕旗下美国《Vogue》杂志主编 Anna Wintour 表示:“Si 是最杰出的领导,我无条件服从他的领导,仅因为我们信任彼此。他从来不看数据或统计表,只跟着直觉走,他希望编辑们也能这样。他敦促我们承担风险,获得成绩后也不吝赞颂之词。”

康泰纳仕的 CEO Bob Sauerberg 表示:“今天,一位巨人陨落了,抱着常人所没有的创意、好奇心,以及对卓越的追求,Si 建立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帝国,我们将永远铭记着他。”

Si 身后的亲人包括:妻子 Victoria、儿子 Samuel、女儿 Pamela 及弟弟 Donald E. Newhouse,还有 5位孙辈和 3位曾孙辈。

1922年,Si 的律师父亲 Sam Newhouse 买下销量不断下滑的 Staten Island Advance。与自己的兄弟们创办 Advance Publications,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在美国 26个城市发行都市报纸,包括:《Newark Star-Ledger》、《Long Island Daily Press》、《Cleveland Plain-Dealer》、《St. Louis Globe-Democrat》等。此外,Advance Publications 还持有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25%的股权,及部分有线电视资产。1959年,为了讨老婆 Mitzi 开心,Sam Newhouse 收购了旗下拥有多本著名期刊的康泰纳仕集团。

1927年 11月7日,Si 出生。他毕业于 Horace Mann 高中,大三时从雪城大学辍学,开始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从父亲的手中,Si 和弟弟 Donald 继承了 Advance Publications。Donald 负责利润率更高的报纸和有线电视业务,Si 主要负责杂志业务,即康泰纳仕集团。1975年,Si 出任康泰纳仕集团董事会主席。在兄弟俩的努力下,Advance Publications 如今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21世纪初,Newhouse 家族的财富估值就超过了 120亿美元。

从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到低调工作狂人

加入康泰纳仕后, Si 从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变成出了名的工作狂:黎明破晓前就踏进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办公室,有时候早上 6点就召集员工开会。据说,他会看完公司每一本杂志的每一页。他的转变或许受到了康泰纳仕集团编辑部主任 Alexander Liberman 的影响,“Alexander Liberman 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益求精”。Alexander Liberman 还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摄影师和雕塑家。

在 Alexander Liberman 的建议下,Si 开始收集战后艺术品,包括 Willem de Kooning、Mark Rothko、David Smith、Barnett Newman、Anthony Caro、Mark di Suvero、Roy Lichtenstein、Andy Warhol、Claes Oldenburg 和 James Rosenquist 的作品。1988年,他斥资 1700万美元买下 Jasper Johns 的一幅画作,创下当时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价。Si 还加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董事会,个人藏品估值一度超过 1亿美元。

尽管康泰纳仕旗下的杂志对美国时尚、文学和设计有着重大影响,Si 本人却是出了名的低调和不讲究。2009年的一篇介绍 Si 的文章中写道:“Si Newhouse 与他的杂志截然不同,穿着卡其裤和旧乐福鞋上班。”不善言辞、轻声讲话、词与词之间的长时间停顿都是 Si 的鲜明特点。

尽管为人腼腆,不善于应对公众,但在 Si 的领导下,康泰纳仕逐渐走向巅峰。1989年,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成功的秘密在于自己本人并“不是一名编辑”。“在别人问‘你会怎么做的’时候,我会不知所措。我觉得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只要不是过于扭曲,就可以根据编辑的方向打造一本杂志。”但一旦某本杂志的方向“扭曲”,他便会毫不犹豫的让编辑走人。

力排众议,构建媒体帝国

Si 的经营哲学是给编辑们放权,让他们有充足的预算筹备杂志,多本杂志都是赤字多年后转亏为盈。在 Alexander Liberman 的敦促下,Si 花重金聘请人才。Alexander Liberman 曾告诉手下的编辑,“没人会感谢你为康泰纳仕的杂志省钱,只有做出好的杂志才值得感谢。”

Si 发掘了不少 20世纪后半期最富魅力的杂志编辑,如《名利场》的 Tina Brown 和 Graydon Carter、《Vogue》的 Diana Vreeland 和 Anna Wintour。听取 Alexander Liberman 的建议,Si 于 1962年聘请前《Harper Bazzar》传奇女主编 Diana Vreeland 管理《Vogue》,不久后邀请到知名时尚摄影师 Richard Avedon 加入。自此,Si 开始逐渐推出《Self》、《Allure》、《GQ》、《Gourmet》、《Condé Nast Traveler》、《Architectural Digest》、《Details》等多本引领时尚、设计和生活方式风潮的杂志。

1985年,康泰纳仕收购了著名文学杂志《纽约客》,两年后就更换了杂志主编 William Shawn,引起长期员工和读者的强烈不满。尽管 William Shawn 的继任者是经验丰富的图书编辑 Robert Gottlieb,Si 还是因为开除了一名优秀的主编而一时间声名狼籍。1971年,他又辞退《Vogue》的 Diana Vreeland,1988年,Grace Mirabella 离职。但外界的风言风语并没有影响 Si 给康泰纳仕大换血的决心。1992年,在日本旅行的 Robert Gottlieb 又被《纽约客》解雇。

尽管康泰纳仕的工作突变是常态,但福利好的惊人:集团鼓励编辑们像杂志中的名流一样生活:除薪资外,集团还提供各种报销、服装津贴、住房贷款等福利。即便是初级编辑助理也能享受宴会午餐,用车服务。高级编辑享受高达数万美元的服装津贴、头等舱机票、几乎没有限制的娱乐费用和百万美元的贷款用于购置公寓和别墅。

上图:康泰纳仕集团的杂志组合

《名利场》的复兴是 Si 打造媒体帝国的里程碑事件。1981年,Si 复活停刊的《名利场》,请来英国记者 Tina Brown 坐镇。Tina Brown 开始将耀眼的好莱坞封面故事与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相结合,销量迅速超 100万。该杂志最具争议的封面莫过于女演员 Demi Moore 的全裸七月怀胎大肚照。与此同时,《名利场》也不乏政坛风云人物戈尔巴乔夫、卡斯特罗等撰写的深度好文。

这样的模式让集团杂志发行量和收入暴涨,引得其他出版商也开始采用浮华加丑闻的方式进行报道。截止至 20世纪末,即便是最严肃的明星、商业人士、艺术家和政治家相关报纸和杂志,也会在报道人物成就的同时加入精彩的八卦。康泰纳仕的杂志标志着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也成为他们所涵盖的文化财富的一部分。

新时代面临重重挑战

无节制的预算增长、杂志销量不佳等原因,最终导致康泰纳仕集团运营亏损。据《华尔街日报》1996年的报道,康泰纳仕 1994年的亏损约为 2000万美元,14本刊物中的 9本出现亏损。《Mademoiselle》、《Gourmet》等亏损的杂志宣告停刊。1998年,集团以 14亿美元将旗下美国最大书籍出版商 Random House(兰登书屋)出售给德国出版业巨头 Bertelsmann(贝塔斯曼),20年前的1978年,Si 是以 6000万美元将 Random House 收入囊中的,这笔投资的回报相当可观。

一年亏损 2000万美元的《纽约客》成了 Si 关注的焦点。从《名利场》调职至《纽约客》Tina Brown 的成功帮助杂志缩小亏损面,发行量也增长至 25万册。1998年,Tina Brown 与电影制片人 Harvey Weinstein 开始创办新杂志《Talk》。在新任主编 David Remnick 的带领下,《纽约客》最终实现了盈利。

Si 于 2007年动用 1亿美元进行的一个投资项目从未盈利,两年后便宣告终结。在这一阶段,Si 出售了大部分艺术藏品,也从原来的联排别墅搬到了公寓。尽管康泰纳士出版帝国并没有沉没的危险,但他希望确保公司在他退休后能继续健康发展。1998年,他表示:“第三代传人即将接手,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战略抉择。”

2000年代后期,因全球经济衰退和互联网发展,出版行业举步维艰。与其它出版公司一样,康泰纳仕不得不缩紧预算,更多地专注于盈利能力。

消息来源:综合自美国网站《纽约时报》、《今日美国》、英国《卫报》,图片来源:康泰纳仕集团官网